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D150H-000106ASM.doc_第1页
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D150H-000106ASM.doc_第2页
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D150H-000106ASM.doc_第3页
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D150H-000106ASM.doc_第4页
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D150H-000106ASM.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公司秘密N-32000型凝汽器说明书M700-068000ASM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潘忠钦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DONGFANG TURBINE Co., Ltd.编 号版本号A 编号编制校对审核会签审定批准CZK150/128-13.24/1.27/535/535型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 D150H-000106ASM 换版记录版本号日期换 版 说 明R002011.11首次发布目录序号章-节名 称页数备 注编制说明111机组启动前的准备121-1机组启动必备条件131-2机组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141-3机组禁止启动范围152机组启动162-1冷态滑参数启动372-2温态滑参数启动282-3热态极热态滑参数启动492-4轴系临界转速1103运行和维护1113-1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要求2123-2机组启动运行的限制值3133-3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1143-4定期检查试验2153-5变负荷运行2163-6异常运行2174供热工况的启动、运行184-1抽汽供热投入前的准备工作1194-2抽汽供热的投入1204-3抽汽供热工况的切除、停机1214-4供热运行的日常维护1225停机1235-1滑参数停机3245-2额定参数停机1255-3紧急停机2266机组起停辅助操作1276-1高压缸夹层加热系统2286-2高压缸预暖系统4297附录1307-1转子惰走曲线21编制说明1 本说明书规定了保证汽轮机安全启动、带负荷运行和停机时的基本要求。对汽封系统、调速系统、顶轴系统等的操作应按机组相应的技术文件执行。2 本说明书供电厂编制启动运行规程时参考。机组启动详细操作规程及启、停、运行 中的一般注意事项,电厂可根据本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结合电厂实际运行经验 另行制定。但启动运行中的各项控制指标以本说明书的要求为准。3 本说明书提供的汽轮机冷、温、热态、极热态启动曲线仅供汽轮机首次启动时参考,以后可根据多次启动经验对该曲线进行修正。启动应以规定的各项控制指标为依据。4 有关汽轮机的技术特性,结构特点等可参阅我厂随机供给电厂的有关技术文件、图样资料及说明书。5 对于机组的首次启动运行及停机,应参阅本说明书并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编制运行规程。6 本说明书中的蒸汽压力为绝对压力,油压为表压。7 本说明书中的真空值按标准大气压换算得出: 真空水银柱(mmHg)=760(mmHg)-排汽压力(MPa)7500(mmHg/MPa) 用户应参照当地大气压进行修正。8 机组投运后,应即时认真记录,填写主机证明书中的机组投运记录,并将副本 返回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用户服务处存档。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11 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机组启动前,应按本说明书的规定仔细作好准备和检查工作。除按本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外,用户还应对照制造厂提供的其他技术文件并参照电力行业的有关规定,作好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和检查。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1-11-1 机组启动必备条件1 各部套齐全,且各部套、各系统已按制造厂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样要求安装、冲 洗、调试完毕。各部套、各系统应安装准确、联接牢固、无松动和泄漏。各运动 部件应动作灵活、无卡涩。2 机组安装完毕或机组检修投运前,油系统必须进行冲洗,调节保安系统及润滑系 统用油必须清洁,油质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 需作单独试验的部套与系统必须试验合格,动作应灵活、准确,并按试验要求做 好有关记录。4 机组配备的所有仪表、仪器应校验合格,安装、接线应正确牢固。5 机组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汽轮机保温设计说明书中的各项要求进行保温。机 组保温层不得有开裂、脱壳、水浸、油浸等现象。保温层与基础等固定件之间应 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隙。6 机组投运前蒸汽冲管验收要合格。现场不得有任何妨碍操作、运行的临时设施。7 机组运行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熟悉各分管设备的结构、原理、 性 能、操作方法及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1-1-11-2 机组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1 接通全部监视、检测仪表,检查各仪表能否正常工作。2 检查各油箱油位,油位指示器应显示在最高油位。3 检查各辅助油泵,必须工作正常。电气控制系统必须保证各辅助油泵能正常切换。4 顶轴油泵及油管路系统新安装或经拆卸后必须仔细进行清洗,启动前必须充分进行油循环,放净滤油器及顶轴油泵内空气。首次启动应进行顶起试验,并记录顶起油压和顶起高度。5 机组启动前先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对调节系统和润滑油系统进行油循环,排出系统中的空气,同时观察各轴承回油管中回油的流动和温升情况。回油管中油位应处于半充满状态。6 进行盘车装置的投入及甩开试验。7 在盘车装置投入前必须先启动顶轴油泵,确信将转子顶起后方可进行盘车。8 投盘车后,检查并记录转子偏心度,并与出厂证明书中转子同一位置的原始值相比较,若变化值小于0.03mm,则可确认转子没有发生弯曲。同时应监听通流部分有无摩擦声。9 确认旋转隔板在全开位置。10 冷油器出口油温油压是否正常。11 启动排烟风机,油箱内的负压应维持在196245Pa(2025mmH2O),轴承箱内负压应维持在98196Pa(1020mmH2O)。油箱内负压不宜过高,否则易造成油中进水。12 关闭真空破坏阀,检查排汽装置设备应正常工作。13 在确保汽封蒸汽管道中无水后,汽封系统投入运行。14 检查低压缸喷水冷却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并作投入试验。15 当确认凝汽设备运行正常,且真空达 75kPa(562mmHg)以上,打开汽轮机所有疏水阀门。16 机组启动前,所有抽汽止回阀和高排逆止门必须进行联动试验,检查各阀门操纵装置和抽汽止回阀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卡涩现象。17 必须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做好调节、保安系统的静态试验,要求各部套动作平稳、灵活、无卡涩,突跳或摆动现象。18 热工各停机项连锁试验完成。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1-2-11-3 机组禁止启动范围 机组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启动:1 任一安全保护装置或系统失灵,机组保护动作值不符合规定;2 汽轮机调速系统在机组甩负荷后不能控制转速在危急遮断器动作转速以下;3 主汽阀或任一调节阀,抽汽止回阀卡涩或关不严;4汽轮机转子弯曲值相对于原始值变化大于0.03mm;5盘车时听到清楚的金属摩擦声、盘车电流明显增大或大幅度摆动;6 油质不合格、轴承进油温度低于35或排油温度高于65、油箱油位在最低报警 油位以下;7 主要仪表(如测转速、振动、轴向位移、相对膨胀等的传感器、调节及润滑油压、 冷油器出口油温、轴承回油温度、新蒸汽和再热蒸汽压力、温度、排汽装置真空等的 显示仪表、测汽缸金属温度的热电偶及显示仪表)不全或失灵;8 交直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润滑油系统故障或顶轴装置、盘车装置失常;9机组启动、运行过程中,超过限制值(见4-2节机组启动运行的限制值)10 汽轮机进水;11 机组保温不完善;12 水汽品质不符合要求,详见(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13电站其他配套设备或系统工作失常。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1-3-12 机组启动 机组启动前,根据机组所处状态,选择好启动方式,然后按本章规定进行启动。汽轮机启动方式是以汽轮机启动前高压内缸上半调节级处内壁金属温度来定的,具体如下: 冷态启动:150 温态启动:150300热态启动:300400 极热态启动:400机组按以上启动方式启动时均按以下要求进行升速、升负荷和阀门配汽管理: 机组升速、升负荷时,2只高压主汽阀及2只中压主汽阀全开。高压调节阀以“单阀”方式逐渐开启,中压调节阀以3倍高压调节阀的开度开启。 当负荷达到35%额定负荷时,运行人员可以选择35%额定负荷以后的阀门配汽方式,即选择“单阀”或“顺序阀”运行方式,其中“单阀”运行方式为DEH默认的配汽方式。 若选择“单阀”运行方式,4只高压调节阀同步动作,同时锅炉提升蒸汽参数,提高负荷,当负荷达到80%额定负荷时,通常要求转换为“顺序阀”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经济性。 若选择“顺序阀”运行方式,进行阀门转换时,1#、2#调节阀开启,3#、4#调节阀慢慢关闭,1#、2#调节阀处于相同开度,此后同步动作;当2只调节阀开足以后,锅炉提升蒸汽参数,提升负荷,当到达额定蒸汽参数时,继续开启3#调节阀,到一定开度后再开启4#调节阀。 在30年寿命期内,机组能承受下列各工况的次数为: 冷态启动 200次 温态启动 1000次 热态启动 4000次 极热态启动 500次 滑参数停机 120次 额定参数停机 5120次 负荷阶跃(负荷变化幅度10%) 12000次 带厂用电 10次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2-12-1冷态滑参数启动1 机组冲转条件1.1机组符合第1章的全部要求。1.2 启动高压交流油泵,高压顶轴油泵,使润滑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启动EH抗燃油泵,确认高压抗燃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3投盘车,并保证在冲转前连续盘车2小时以上。1.4 建立排汽装置真空,要求排汽装置压力达到35kPa以下。1.5 在确认汽封蒸汽管道无水后,投入汽封系统辅助汽源。要求汽封母管压力0.124MPa,温度120180。1.6各管道和本体各疏水门全开。1.7 投入预暖系统对高压缸、高压主汽管中压主汽管进行预暖,确认预暖结束。2 冲转、升速、带负荷2.1 确定冲转蒸汽参数 主蒸汽压力 1.0MPa 主蒸汽温度 28010 (50以上过热度) 再热汽温度 2202.2开启高中压调速汽门,机组冲转后,当转速大于盘车转速时,盘车装置应自动脱开,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2.3 冲转的同时投入夹层加热装置。 2.4 以100r/min/min的升速率将汽轮机转速提升至500r/min,在该转速下对机组进行 全面检查,主要检查动静部分是否摩擦,高排逆止门是否处于全开状态,但停留时间不得超过5min。2.5 确信机组一切正常后,以100r/min/min的升速率提升转速至1100r/min,在此转速 下中速暖机10min。2.6 机组升速过程中,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轴承盖振动大于0.03mm,应打闸停机,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再重新启动。2.7 中速暖机结束后,以100150r/min/min升速率升速至2500r/min,(升速至1200r/min停顶轴油泵),在此转速下高速暖机10分钟。2.8 高速暖机结束后,继续以100150r/min/min升速率升至3000r/min定速。在此转 速下进行空负荷暖机30min。定速后排汽温度大于85,低压缸喷水系统投入,排汽装置压力应不大于30kPa,否则投低真空保护。2.9 定速后对机组进行全面检查,确信一切正常后按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试验合格后并网带负荷。 做危急遮断器提 升转速试验之前,应使机组带20%额定负荷进行暖机运行,不少 于3小时。2.10 并网后,由控制系统自动带3%额定负荷,按冷态滑参数启动曲线(见图2-1-1)以2-1-11MW/min升负荷率升负荷至10MW,并在该负荷下暖机60分钟。然后锅炉升温升压,同时汽机开大调节阀,继续以1.3MW/min升负荷至40MW,在该负荷下暖机60分钟。2.11锅炉继续升温、升压,继续以1.3MW/min升负荷率加负荷至额定负荷。2.12 在升速过程中,应保持汽轮机蒸汽和金属温度限制值及各监控仪表的限制值在规定范 围内,同时应注意低压缸喷水装置的投入情况。当高中压外缸下半高压进汽口处外壁 金属温度超过350,高中压胀差在允许范围以内,可停用夹层加热系统。2.13 若机组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轴承盖振动超过0.03mm,应立即打闸停机,投入连续盘车。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注意在升速过程中机组迅速、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此时轴承盖振动值不应大于0.10mm(峰-峰值),轴振不应大于0.25mm(峰-峰值),否则打闸停机。2.14 在升速或加负荷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振动应立即打闸停机,或者稍降转速,或稍减负荷,直至振动正常为止。2.15 当机组负荷达10%、20%、30%额定负荷时,分别关闭高压段、中压段、低压段疏水门。2-1-22-1-32-2温态滑参数启动1 机组冲转条件1.1 机组符合第1章全部要求。1.2 启动高压交流油泵,高压顶轴油泵,使润滑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启动EH抗燃油泵,确认高压抗燃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3 机组处于盘车状态,且至少连续盘车2小时。1.4 机组冲转前必须先投入汽封辅助汽源,要求汽封母管压力0.124MPa,温度150250。1.5 汽封系统正常投运后,建立排汽装置真空,要求排汽装置压力达到35kPa以下。1.6 各管道和本体疏水门全开2 冲转、升速、带负荷2.1 确定冲转蒸汽参数 主蒸汽压力 1.6MPa 主蒸汽温度 40010 再热蒸汽温度 3302.2 机组冲转后,当转速大于盘车转速时,盘车装置应自动脱开,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2.3 以150r/min/min升速率将机组转速提升至500r/min,对机组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动静部分是否摩擦,高排逆止门是否处于全开状态,但停留时间不得超过5min。2.4 确认机组一切正常后,以150r/min/min的升速率升至额定转速,定速后排汽温度大于85,低压缸喷水系统投入,排汽装置压力应不大于30kPa,否则投低真空保护。(1200r/min时停顶轴油泵)2.5 并网后,由控制系统自动带3%额定负荷,按温态滑参数启动曲线(见图2-2-1)以3MW/min升负荷到15MW,保持暖机20min。2.6 继续以3MW/min升负荷率加负荷至额定负荷。2.7 当机组负荷达到10%、20%、30%额定负荷时,分别关闭高压段、中压段、低压段疏水门。2.8 若机组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轴承盖振动超过0.03mm,应立即打闸停机,投入连续盘车。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注意在升速过程中机组迅速、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此时轴承盖振动值不应大于0.10mm(峰-峰值),轴振不应大于0.25mm(峰-峰值),否则打闸停机。2.9 根据缸温和胀差情况投入和切除夹层加热装置。2.10 主汽阀、调节阀停机后冷却较快,启动时应注意监视阀壳内、外壁温差,切勿加热过快。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2-2-12-2-22-3 热态、极热态滑参数启动1 机组冲转条件1.1机组符合第1章全部要求。1.2 启动高压交流油泵,高压顶轴油泵,使润滑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启动EH抗燃油泵,确认高压抗燃油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1.3 机组从停机至再次启动这段时间,应处于连续盘车状态。1.4 机组冲转前必须先投入汽封辅助汽源,后抽真空,要求汽封母管压力0.124MPa,温度250350。1.5 汽封系统正常投运后,应建立排汽装置真空,要求排汽装置压力达到35kPa以下。1.6 各管道和本体疏水门全开。2 确定冲转蒸汽参数2.1 热态滑参数启动 主蒸汽压力 3.6MPa 主蒸汽温度 44010 再热蒸汽温度 4102.2 极热态滑参数启动 主蒸汽压力 4.5MPa 主蒸汽温度 51010 再热蒸汽温度 4803 冲转、升速、带负荷3.1机组冲转后,当转速大于盘车转速时,盘车装置应自动脱开,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3.2 机组转速达500r/min时,主要检查动静部分是否摩擦,高排逆止门是否处于全开状态, 但停留时间不得超过5min。 3.3 确认一切正常后,以250r/min/min的升速率升至额定转速,定速后,排汽温度大于85,低压缸喷水系统投入,排汽装置压力应不大于30kPa,否则投低真空保护。机组无异常即可并网带负荷(1200r/min时停顶轴油泵)。3.4并网后,热态启动时,按热态滑参数启动曲线(见图2-3-1)以5MW/min的升荷率平稳地提升负荷至额定负荷。极热态启动时,按极热态滑参数启动曲线(见图2-3-2)以6MW/min的升荷率平稳地提升负荷至额定负荷。3.5 当机组负荷达到10%、20%、30%额定负荷时,分别关闭高压段、中压段、低压段疏水门。3.6 若机组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轴承盖振动超过0.03mm,应立即打闸停机,投入连续盘车。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注意在升速过程中机组迅速、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此时轴承盖振动值不应大于0.10mm(峰-峰值),轴振不应大于0.25mm(峰-峰值),否则打闸停机。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2-3-13.7 主汽阀、调节阀停机后冷却较快,启动时应注意监视阀壳内、外壁温差,切勿加热过快。2-3-22-3-32-4 轴系临界转速(计算值) 第一阶 1340r/min (电机转子一阶) 第二阶 1635r/min (高中压转子一阶) 第三阶 1958r/min (低压转子一阶) 第四阶 2209r/min (发电机转子二阶) 对于机组首次启动,应该实测轴系的临界转速,确认后将实测值作为该机组轴系的临界转速。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2-4-13运行和维护用户应按本章的要求进行机组日常运行的监视和维护,其限制值也可以用于启停过程中的监督控制。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13-1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要求 1 对运行中的各系统,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查,监听内部声音。2 对运行中的各仪器、表计应经常检查、定期复验、标定和维护保养,以保证完好、准确。机组不允许在表计不全,指示不准,仪表失灵或无监视下长期运行。运行中应按时记录各运行数据。2 按期进行油质检查,定期清洗滤油器或更换滤芯,确保油质和油清洁度合格,否则应换新油。 并应保证油温、油压正常、稳定。4 按期检查蒸汽品质和水质。正常工况下,机组汽水品质应符合下列要求:a) 饱合蒸汽和过热蒸汽质量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电导率s/cm(25)钠g/kg二氧化碳g/kg铁g/kg铜g/kg0.31020205b) 锅炉给水质量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溶氧g/L铁g/L铜g/L硬度mo1/LPH25联氨g/L油g/L72052.08.89.510500.3c) 凝结水质量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硬度mo1/L溶氧g/L电导率(氢离子交换后)25s/cm二氧化硅g/L2.0500.3应保证炉水符合标准5 经常检查调节、保安系统的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是否畅通,发现卡涩应及时处理。 6 定期检查主汽阀、调节阀、抽汽止回阀及其操纵装置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并定期 检查主汽阀、调节阀冷、热态下的严密性。7 注意各轴承的回油应畅通,各回油观察窗上应无水珠,排烟风机运行应正常。8 定期检查各轴瓦振动,必要时应进行频谱分析。经常检查各轴承固定螺栓的松紧度, 发现松动应立即把紧。9 蒸汽参数应稳定且符合要求,如发现汽温或负荷大幅度下降或摆动时应严防水冲击、汽缸变形或动静部分碰磨引起的异常振动,必要时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10 当各段抽汽管道上防进水热电偶温差较大时,应考虑是否由汽缸进水或冷汽倒灌引起, 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情况严重时应停机,消除故障后再启动运行。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1-111 正常运行时,低压缸左、右温差均不应大于10。12 盘车装置投入前,不得将汽封系统投入使用。13 在排汽温度高时,对胀差、振动、轴承温度变化等要严加注意,并及时投入低压 缸喷水冷却装置,或提高真空度,或增加负荷等方法来降低排汽温度。14 必须保证汽轮机本体疏水门及主蒸汽管和抽汽管的疏水门在启动、停机时畅通。 在升负荷过程中,当机组负荷升至10%、20%、30%额定负荷时,分别关闭高压段、中压段、低压段疏水阀。以上动作由DCS提供信号经辅机联锁装置自动实现各段疏水阀的关闭和开启。15 除了在紧急状态下自动跳闸或手打停机,需在主汽阀关闭后立即破坏真空外,一般的跳闸或手打停机后仍应维持真空,直到机组惰走至额定转速的10%左右为止。16 喷油试验后应间隔二小时以上再作超速试验,以便准确反映危急遮断器动作转速 的真实值。17 在各运行工况均应保证油箱及轴承箱内为微负压,以免轴承箱往外冒油烟。微负 压的具体数值见1-2节要求。3-1-23-2 机组启动、运行的限制值1 蒸汽参数和汽缸金属温升控制。a 主蒸汽温升率小于1.5/min,再热蒸汽温升率小于2/min;b 高中压外缸和高压内缸内、外壁温差均小于50;c 高压主汽阀壳内、外壁温差小于55;d 高中压外缸外壁上、下半温差小于50;e 高中压外缸法兰内、外壁温差小于80;f 高中压外缸上半左、右法兰温差小于10;g 高压内缸外壁上、下半温差小于35h 低压缸排汽温度: 报警值: 85 (投喷水) 停机值: 120(手动)2 胀差(转子以工作瓦定位) 报警值: 高压 +6mm -3mm 低压 +8mm 停机值: 高压 +6.2mm -3.2mm 低压 +8.2mm 3 轴向位移控制值(转子以工作瓦定位,转子朝发电机方向位移为正,反之为负): 报警值 +0.6 -1.05mm 停机值 +1.2 -1.65mm4 振动控制值4.1 轴承盖振动控制值(峰-峰值) 正常值0.03mm 报警值0.05mm 停机值0.08mm(手动)4.2 轴振动控制值(峰-峰值) 正常值0.076mm 报警值0.127mm停机值0.25mm5 油压控制值a 主油泵出口油压正常值:1.75-1.85MPa b 润滑油压: 正常值 0.140.18MPa 报警值 0.115MPa自动启动交流润滑油泵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2-1 停机值 0.07MPa自动启动直流事故油泵停盘车值 0.03MPac EH抗燃油压:正常值 1314MPa报警值 11.2 MPa停机值 7.8MPa(三取二)6 油温控制值轴承进油正常值4045轴承箱回油正常值 65 轴承箱回油报警值 65轴承箱回油停机值 75(手动)EH油温 4057 轴承钨金温度a 支持轴承钨金温度 报警值 105 停机值 115(手动)b 推力轴承钨金温度 报警值 100 停机值 110(手动)8 润滑油箱油位(油位指示器指示值)最高油位 +200mm低油位报警值 -200低油位停机值 -250详见润滑油系统说明书9 排汽装置压力a 正常值 0.0143MPa(0.14kgf/cm2)b 报警值 0.05MPa (0.49kgf/cm2)c 停机值 0.055MPa (0.539kgf/cm2)10 机组允许在30100的负荷下长期运行。机组甩负荷后带厂用电运行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每年不超过1次,总共不超过10次。此种运行方式对机组寿命损耗很大,除非绝对必要,尽量不要采用。机组甩负荷后空负荷运行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年不超过1次。机组一般不允许电动机状态运行,万不得已时,在背压低于0.05MPa,排汽缸温度低于85时,每年可运行1次,每次不得超过1min。11 各段抽汽口和调节级压力限制值:3-2-2工况调节级后No.1HTRNo.2HTRDTRNo.4HTRNo.5HTRNo.6HTR额定9.244MPa3.982MPa3.018MPa1.101MPa0.488MPa0.249MPa0.085MPa限定值10.447MPa4.467MPa3.371MPa1.226MPa0.543MPa0.277MPa0.094MPa12 正常情况下,机组能在周波48.550.5Hz内持续稳定运行,在48.550.5Hz以外的30年累计允许运行时间如下:偏周波运行范围 每次(Sec) 累计(Min)47.0Hz 不允许运行 47.0Hz47.5Hz 10 10 47.5Hz48.0Hz 25 25 48.0Hz48.5Hz 80 8048.5Hz50.5Hz 连续运行 50.5Hz51.0Hz 150 150 51.0Hz51.5Hz 30 3051.5Hz 不允许运行在机组寿命期内,应累计计算各种偏周波运行时间下的寿命消耗。总偏周波运行寿命消耗不大于100%,寿命消耗由下式计算:13 机组允许的负荷变化率 (1) 在100%50%额定工况 5%/min (2) 在50%20%额定工况 3%/min(3) 在20%额定工况以下 2%/min14 低压末级叶片保护:3-2-3 低压末级叶片保护曲线图 注:A、B为限时运行区,其中:A 区允许每年25次,每次不超过7min; B 区允许每年20次,每次不超过5min;15 机组所有自动保护停机项目以技术协议规定为准。3-2-43-3 蒸汽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 1 新蒸汽压力额定值:Po=13.24MPa连续运行的年平均压力: Po在保证连续运行的年平均压力下,允许连续运行的压力:1.05Po。在特殊情况下,允许运行的瞬时波动压力不超过1.2Po,但一年内累计运行时间不得超过12h。 新蒸汽压力达1.2Po时,应打闸停机。2 新蒸汽温度额定值to=535连续运行的年平均温度to在保证连续运行的年平均温度下,允许连续运行的温度to+8每年运行期内累计不超过400小时的温度to+14。在该温度下每次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0min。特殊情况下:允许运行的温度549563,但一年内累计运行时间少于80h,每次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15min。3 新汽参数的降低3.1 新汽温度降至510时应设法恢复,如短时不能恢复应减负荷运行。当温度降至 490时,应开启主汽管及本体各疏水门;当温度降至460时减负荷到零;若 温度继续下降至450仍不能恢复时,应打闸停机。3.2 新蒸汽压力降至12.25MPa(125kgf/cm2)时应设法恢复,若短时不能恢复,应 减负荷运行,若再继续下降至无法恢复时应考虑停机,以避免未级叶片产生过 大的应力和水蚀。3.3 机组减负荷运行原则。3.3.1 各监视段压力不超过限制值。3.3.2 轴向位移和推力瓦块钨金温度不超过允许值。3.3.3 机组不出现其他异常情况。3.4 当排汽装置压力升高至50KPa(0.49ata)时,在报警的同时减负荷,同时应尽快检修真空系统。当降至30额定负荷时,若排汽装置压力还未恢复正常,应手动打闸停机,报警至停机时间不得超过60min。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3-13-4定期检查试验除了在启动期间所进行的试验以外,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设备的性能试验对于保证运行的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必须严格按照各有关试验规程及说明书进行,若发现有缺陷的零部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指示不准的仪器、仪表应及时校验或更换。1主汽阀活动试验 每天一次2调节阀活动试验 每天一次 在作阀门活动试验前,必须将机组负荷降到50%70%额定负荷内,否则在试验期间主蒸汽参数或再热蒸汽参数以及锅炉的水位会有较大变化,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作试验时,根据OIS上阀门试验按钮,按顺序在一组阀门试验结束后,再作下一组阀门试验,阀门实验的顺序可按OIS的布置。 每组阀门试验过程为:关调节阀-关主汽阀-开主汽阀-开调节阀-恢复正常。3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顶轴油泵启动试验 每15天一次4抽汽止回阀活动试验(包括高排逆止门) 每周一次5真空严密性试验每月一次6危急遮断器喷油试验按有关说明书7危急遮断器提升转速试验 按有关说明书 8 检查所有疏水管路是否畅通 每三月一次9油压降低保护试验每月一次10 油箱油位降低保护每天一次11 排汽装置真空降低保护每月一次12 高压遮断电磁阀试验 每天一次13 就地仪表及集控仪表每年需检查、校准一次以上。14主汽阀、调节阀严密性试验每6月一次14.1试验应在额定汽压、正常真空和汽轮机空负荷下进行。14.2 高、中压主汽阀,高、中压调节阀分别全关时,应保证转速下降至1000r/min以下;当主蒸汽压力偏低,但不低于额定压力的50%时,汽轮机转速“n”下降可按下式修正:n=(P/Po)1000r/min式中: P - 试验时主蒸汽压力; Po - 额定主蒸汽压力。 注:高、中压主汽阀,高、中压调节阀每次解体检修后、机组大修后及甩负荷试验前必须进行阀门严密性试验。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4-115 查差胀、绝对膨胀、大轴弯曲、振动、轴向位移、轴瓦温度、金属温度、蒸汽温 度和压力等表计是否工作正常、指示准确 每月一次16 电动主汽阀活动试验每10天一次17 检查和试验低压缸喷水装置喷头是否畅通 每次检修时检查18 抗燃油泵切换 每周一次3-4-23-5 变负荷运行1 运行方式本机组可以按定压和定-滑-定两种方式运行。调峰运行时推荐采用定-滑-定运行方式。机组在90THA负荷以上时采用定压运行,机组在9030THA负荷时采用滑压运行,机组在30THA以下负荷时采用定压运行。这种运行方式能够提高机组变工况运行时的热经济性,减小进汽部分的温差和负荷变化时的温度变化,因而降低机组的低周热疲劳损伤。若机组采用喷嘴调节(即顺序阀)方式运行,到90%额定负荷时,、号调节阀全开,号调节阀部分开启。当机组在90%30%额定负荷之间运行时,锅炉进入滑压运行,主蒸汽压力随负荷降低而降低,而在此范围内高压调节阀开度基本不变。当负荷小于30%额定负荷时机组又进入定压运行,在此阶段用高压调节阀改变机组负荷。中压调节阀参与负荷辅助调节。滑压运行变化运行曲线见图3-5-1。2 在机组每年运行时间平均不少于7500h情况下,调峰运行允许稳定运行时间: 负荷(%THA) 小时/每年100 450075 200040 1000 (注:75%、40%负荷运行时间不允许超过上述时间)3 负荷变化率:定压运行时不大于3% THA/min 滑压运行时不大于5% THA/min4 高负荷正常运行期间,如果负荷变动频繁且变动率较大时,为使汽轮机高压缸温度变化最小,热应力最低,应选用节流调节方式(及单阀调节)。但若机组长期稳定在低于额定负荷运行时,则应选取喷嘴调节方式(顺序阀调节),以获得较高的热效。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5-1 3-5-23-6 异 常 运 行 汽轮机运行时,当与3-2节中的限制值有一项或几项已超限进入报警,但没有一项达到停机值,而此时电厂又不希望立即停机,这种状态下的短时运行称为异常运行。 异常运行时,应密切注意各超限变化趋势,尽快查找出引起超限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一旦超限值进入停机值应立即打闸停机。表3-6-1列出部分限制值进入报警时应检查的内容。表3-6-1超限项目主要检查内容备注1 轴向位移大1 检查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及真空是否有大幅度波动2 检查推力轴承瓦温、排油温度,确认乌金是否磨损。2 胀差大1 高中压胀差大 a) 确认胀差方向,(正胀差增大或负胀差增大) b) 保持机组负荷,减小主蒸汽温度的波动。检查高压排汽温度 c)如发现正胀差增大,应降低主蒸汽温度或逐渐降低机组负荷 d) 如发现负胀差增大,应提高主蒸汽温度或逐渐提升机组负荷。或采取其它措施提高转子温度。2低压缸胀差大(只有正胀差限制值) a) 保持机组负荷,减小再热蒸汽温度波动。检查低压缸排汽温度。 b) 降低再热蒸汽温度或逐渐降低机组负荷。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3-6-1表3-6-1(续)3 振动大1 注意每一轴承的振动趋势,判明振动类型。2 检查下列指示值是否正常 a) 轴承乌金温度及进、回油温度; b) 各瓦油膜压力; c) 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与汽缸金属温度不匹配量是否太大; d) 排汽压力,低压排汽温度; e)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