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1 -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 具:多媒体课程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如重庆谈判,以及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相关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通过图画和视频材料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课堂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只有中共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使学生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通过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革命策略,使学生认清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的反动本质.(2)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来观察下面一则材料,思考其反映了什么信息?展示: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学生:渴望和平,反对内战教师: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期盼已久的和平即将到来!但是,和平真的到来了吗?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又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局势呢?让我们走进今天学习的内容内战烽火(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山雨欲来风满楼重庆谈判教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抢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裁专制的政府,下面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就是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和美国帮助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的情景.展示: 教师: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刚刚散去,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起全国,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较量首先从谈判桌上开始了.教师:一心准备内战的蒋介石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展示:材料调兵遣将需时间,和平民主人民盼.得民心者得天下,师出有名更为佳!我可不想承担挑起内战的罪名呀!教师:通过材料看出蒋介石有哪些烦恼呢?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蒋介石的军队大部分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完成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尚需要时间;另外,经过长期的抗战,人民渴望和平,发动内战必然遭到舆论谴责.教师:蒋介石该如何解决这一烦恼呢?此时的蒋介石做了一件令中国共产党意想不到的事情:展示:材料:“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教师: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真实意图?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蒋介石算盘打得精.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那就可以把蓄意制造内乱、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重庆,蒋介石就可以趁机进行内战部署.蒋介石耍的就是“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师:由此可见,无论毛泽东去与不去,内战都无法避免.那么你认为毛泽东应该去还是不去呢?学生:角色扮演如果你是: 普通的老百姓 毛泽东的亲人 毛泽东的战友 毛泽东本人你的态度会是什么教师:为了“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踏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展示:毛泽东到达重庆教师:毛泽东的到来令整个山城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留下了热泪.重庆许多报刊发表评论说:“毛泽东先生来了 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一些民主人士也称毛泽东敢冒风险来重庆,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是“弥天大勇”.毛泽东的到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也赢得了民心.可以说,战争还未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已略胜一筹.教师:经过43天唇枪舌剑的交锋,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展示:双十协定图片及主要内容教师:你认为蒋介石会遵守这个协定吗?其实早在双方和谈期间,蒋介石就已密电何应钦: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弃,自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所定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蒋介石给陆军司令何应钦的“密电”教师:所以,双十协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_区发动全面进攻.展示:全面内战爆发示意图: 教师:“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全面内战爆发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章:二、“兄弟阋墙相煎急”全面内战爆发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内战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展示:表格“内战初期力量对比”教师:通过表格不能看出,战争一开始的形式极其严峻,敌人在大举进攻,我军处于防御阶段.蒋介石扬言要在三五个月内消灭解放军.面对敌人的凶猛之势,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战略理论,指挥人民解放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经过8个月的英勇作战,共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教师: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军队又对陕甘宁_区和山东_区实施了重点进攻.1947年3月,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队向我陕甘宁_区扑来,而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教师:面对众寡悬殊,中共是如何做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9页最后一段至90页小字第一段后回答.学生: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教师:经过5个多月的辗转作战,共歼敌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与此同时,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全歼美械准备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_区的重点进攻.过渡: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经过一年的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展示:表格“国共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共产党1946年6月430万人130万人1947年6月318万人195万人教师:面对这种新的变化,中共中央适时制定了新的作战方略展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教师:按照中共中央部署,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将中原地区作为主攻方向?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0页小字部分后回答.学生:讨论教师:刘邓大军像尖刀一样插入敌人的胸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第三篇章:尖刀刺入敌胸膛:三、“尖刀刺入敌胸膛”挺进大别山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挺进大别山教师:关于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毛泽东曾做过这么一段论述:展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教师:周恩来也曾比喻到:展示: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线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 教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其他_区军民也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共产党1946年6月430万人130万人1948年6月365万人280万人教师: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化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败退台湾,造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展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展示:胡锦涛和连战握手图(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17、内战烽火三、“尖刀刺入敌胸膛”挺进大别山测验题目一:1、 讨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教学反思:首先就课本的三个框题,分成了三个自学环节,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并通过多媒体进行了大量图片的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