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养性,书以修身1.doc_第1页
读以养性,书以修身1.doc_第2页
读以养性,书以修身1.doc_第3页
读以养性,书以修身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以养性,书以修身明朝的许仲琳(明代人,生卒年不详,著作封神演义)说过:“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在井底下的青蛙,能够见到天空的只有碗口那么大,萤火虫的光亮,也不能够照很远)古人尚有如此见地,可见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高、看得远,唯有通过读书让自己变得睿智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作为一名普通管理干部,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改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做到以德服人,管好队伍。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寻。”(我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 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开玩笑,还在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中投入钻研呢。)唐宋诗人王贞白(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灵溪集等)当年在千年古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苦读时留下的读书诗,充溢着诗人的灵性与悟性,千百年来,净化着亿万凡夫俗子的心灵。读书之美,美在积累。季羡林大师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大量占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就是学问。”南宋诗人陆游深明“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只有积累,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积累,才有书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只有过清淡无求的生活,才能砥砺显明自己的志向,只有处于宁静无欲之中,才能有大的作为。),厚积薄发,超越自我。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蔡元培先生十分谦逊,他说:“我的读书的短处,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我已经经历了许多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短处。”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惊险的一跳。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经史子集(经史子集盖指四类书籍的总和。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怀旧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温故知新,让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创新美。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很多管理知识都能从书中获得,综合实际运用创新。读书之美,美在延伸阅读,美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读书之美,美在修身养性。“人之初,性本善”是每个人都能熟记的话,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磨炼,是会让自己变得很成熟,却也失去了小时的童真和性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成熟不是好事,在和这个社会打交道的时候,成熟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少很多弯折,但我们也许会慢慢的把“性善”忘记。因此,每个人在一个时间就会对自己某一阶段的行为去反省,固然每个人都不是圣人,但如果我们能做到“心境平和、性情善良”那更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态度了。因此,“读书”扮演成了“药方”的角色,更可喜的是这并不是“良药苦口”,在接受“读书”的治疗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受到一种享受,何乐而不为呢?读书之美,美在净化心灵。生活的本质是平淡,而读书的本质更是孤独,有时候我们亦是需要这样的孤独,“一本书、一杯茶”是一种孤独中修身养性的最好写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表面上看起来虽是很“俗”,但联系到平凡生活,那是怎样的佳时佳境。孤独者通过书中“境界”道理,把生活中的一切波折归于平淡,“淡而笑之”的生活态度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境界。孤独是一种财富,孤独属于思想者。读书始于孤独,亦需要孤独来帮助坚守。只有当读书甘于寂寞,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在心中找到一方净土。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毛泽东更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挤出一点时间来,坚持读点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