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颍泉区中考模拟试题卷语 文温馨提示: l、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答题时问为150分钟。 2、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在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l、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旬。(任选其中6句) 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山河破碎风飘絮,_ (文天祥过零丁洋) 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 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 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背灼炎天光。 (自居易观刈麦)(2)请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_,_,_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9分) 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南瓜慢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yng懒的阳光下打瞌睡。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牛棚里纳凉的牛羊,反ch着葱笼的光阴。一串串葡萄吊在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个精准的称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幸福指数。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凡的绅士(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yng ( )懒 反ch ( ) 葱茏(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2分)(3)“盛装婆娑”中的“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_。(2分)(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_与_巧妙结合的成果。 (2)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_,记叙了儿时要去看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命令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文章最后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_的不合理。4、综合性学习(12分)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围绕“饮水与健康”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校团委定于2016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通知。(4分) (2)某同学打算选用下面材料出一期板报,请你根据要求进行修改。(6分) 一个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科学家测定,a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69亳升左右。b为保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大约2560亳升的水。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c _。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a句用词重复,应删去“_”一词。(2分) b句搭配不当,可将“_”一词替换“_”(2分) 请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2分) (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对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地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中被检出8种抗生素外,在居民的饮用水中还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六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0.82纳克升,低的也有3.86纳克升。饮用水严重污染。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围绕“饮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2分)二、阅读(55分)(一)从天而降的母亲(22分)韩浩月 (1)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2)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3)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4)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5)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6)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7)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8)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9)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10)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11)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12)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13)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14)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15)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04日12版)有删改5、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6、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6分)7、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4分) 对母亲埋怨 对母亲_ 对母亲思念 对母亲_8、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9、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此时的 “我”,会想到什么?(6分)(二)有一种精神叫专一(18分)周云龙 (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2)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3)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4)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5)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6)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1l、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作者提供三个合适的论据。(3分) a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b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程颐) c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e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12、作者在第(1)段引用韩非子中的名句,有什么作用?(3分)13、文章第(5)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14、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4分)(三)桃花源记(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落英缤纷 落英: (2)仿佛若有光 仿佛: (3)便要还家 要: (4)便扶向路 向: (5)后遂无问津者 津: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 意离开?(2分)18、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想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请结合中国梦,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三、写作(55分)19、题目:快乐伴着我成长【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四、卷面书写(5分)颍泉区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语 文参考答案一、1、(1) 窈窕淑女 星汉灿烂 身世浮沉雨打萍 似曾相识燕归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 燕然未勒归无计 会挽雕弓职满月 足蒸暑土气(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1)慵 刍 su (2)慢不经心 漫不经心(3)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4)拟人 比喻3、(1)科学 幻想 (2)五猖会 封建思想习俗4(1)示例:通 知全体师生:校团委定于2016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校团委 2015年3月19日(2)约(或:左右)保证 保持(或:维持)示例:此外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3)示例: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任写两点即可)5、(1)标题表现了文章了基本内容,母亲和我不在一起生活,她只是在我生命中的一些特定时刻出现;(2)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童年时母亲离家;20岁,母亲送礼物;23岁,母亲参加我的婚礼;25岁,一家团聚;母亲回去照顾女儿;最后一次开车送别。7、冷漠 理解8、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我跟母亲要钱交学费,被母亲拒绝之后,内心的委屈、痛苦和绝望之情。(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