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考验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联合起来发动对苏俄的进攻 1918年夏 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 意义 使苏俄渡过了战时困难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后期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交流这种说法所反映出的问题 提示 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 新经济政策1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继续实施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内容 1 农业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 工业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3 流通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 3 意义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所说的 后退 和 前进 指的是什么 提示 后退 指的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前进 指的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三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 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 实践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 特点 1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 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4 评价 1 功绩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国 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 向农民索取太多 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长期的计划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斯大林说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远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具有优越性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强于从轻工业起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明显不同 提示 苏联 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公有制下的工业化 以重工业为中心 西方国家 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的工业化 从轻工业起步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 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方案 方法 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就是 活跃商业 小企业 资本主义 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或者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 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 a 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补充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继续执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 1921年春 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对高度集中的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良 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故选d项 答案 d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下列对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评价的方法与结论 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是 a 基本否定 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 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错误的b 基本肯定 主要着眼于政策的作用 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 保卫了革命果实c 先好后坏 主要采用发展的观点 初期适应了战争需要 后期带来了严重后果d 喜忧参半 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 带有促进与阻碍经济发展的双重效果解析 1918 1920年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实施在战胜敌人 巩固政权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国内战争结束后 该政策的继续推行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导致了政治动荡 d项正确 答案 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1 经济上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 政治上 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党政不分 忽视民主法制 缺少群众监督 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在斯大林模式下 全国是一个统一的 大工厂 而企业只是这座 大工厂 中的一个 生产车间 甚至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 实行指令性的计划指导b 排斥市场调节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 故b项正确 答案 b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1934年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消极的东西 主要含义是 a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c 支持工业化 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d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 作者访苏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消极的东西 应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答案 a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原因1 复杂的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苏俄一直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之中 此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为苏联加速工业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 落后的国内经济文化 使苏联举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危机感 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3 历史传统的影响 苏联是在封建专制主义很强的基础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 浓厚的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仍然存在 4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在这一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一1921年 列宁同哈默 哈默是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交谈时说 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我们是个落后国家 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 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 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 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研读 史料信息 1921年 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说明 1921年 苏俄在恢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采用了某些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 由此可得出结论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 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 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 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 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 约占其收获量的40 而粮食收购价格远低于生产成本 一五计划期间 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 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 3 据统计 在苏联农村中 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少了32 马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 研读 史料信息 从农民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