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八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八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八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八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八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1)俄国通过19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2)垄断资本既依靠沙皇政府压榨国内人民,又依靠它对外扩张而开辟国外市场,此外由于自身的落后,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依赖性。2政治条件: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本国无产阶级的矛盾、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俄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危机四伏,革命一触即发。3主观条件: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1)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3)思想上有列宁主义的指导。4革命的导火线。(1)国内,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2)国际上,能够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应用示例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d)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二、帝国大厦的坍塌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爆发: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影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应用示例(2015西湖中学月考)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d)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五月流血周 d二月革命2十月革命的准备。(1)四月提纲的发表。内容。a.形势与任务: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意义: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2)七月事件。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血腥镇压要求结束战争,政权归苏维埃的人民,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3)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应用示例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b)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筹划起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2十月革命的爆发。(1)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2)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2)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3)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应用示例之所以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表明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是因为该代表大会(b)a通过了和平法令b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c通过了土地法令d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3)它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课堂点睛1巧记十月革命的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2试用“一、二、三”(一条道路、两大阶段、三大文件)归纳俄国十月革命。一条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两大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a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b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c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能够顺应形势,担负起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c、d三项体现不出“成熟条件”。2列宁说过:俄国形成帝国主义时,“这个国家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其含义是(a)a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强大b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c热衷于对外扩张侵略d依赖于外国资金借贷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资本主义前的关系”指的是封建残余势力。320世纪初,俄国已经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a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社会矛盾的激化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解析: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客观物质条件”,b、c、d三项是客观条件但不是客观物质条件,不合题意,故排除。4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a)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b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d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解析:注意限制语“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5(2014肇庆检测)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演讲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是指(a)a俄国十月革命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新文化运动d巴黎公社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看时间是1918年11月的演讲,赞扬是“全世界的庶民”的政府,还有“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得知是指十月革命。6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b)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 d农民革命解析:通过题干中“进行第二次革命”、“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可判断列宁所号召的应为十月革命,其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7(2014汕头一模)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解析:根据时间1918年,判断应该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让美国感到担忧。8(2014陕西西安模拟)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d)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考查十月革命。材料中早期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故只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即突破了资本主义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d项。9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所定的各项措施最能反映各阶层民众普遍愿望的是(c)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没收地主土地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实行土地国有化10(2014天津六校联考)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d)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解析:巴黎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a项不是共同原因;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不具备革命物质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具备,故b项排除;没有成熟和建立自己阶级的政党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而俄国十月革命有自己的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c项排除;两个历史事件中都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是相似的原因,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1917年11月8日材料二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一份照会。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严重后果。”材料三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鹤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军留在前线。11月27日,德军总司令部的答复来了。他表示同意开始和平谈判。以上均引自列宁回忆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请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3)材料三表明德国愿意谈判,它和苏俄主张的谈判有何本质区别?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法令的理解,要求把该法令的颁布放在当时的背景上进行分析。答案:(1)态度:反对这场战争。因为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协约国反对和平法令,想把苏联拖住,使苏俄和德国两败俱伤。(3)德国想通过缔结和约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根据图一分析,攻占冬宫有何标志意义?这一行动的成功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2)由图二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3)观察图三,根据十月革命后的情况,你能推测出列宁与农民交谈的话题吗?(4)从三幅图片中,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解析:本题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为主题,结合三幅图片资料设计,构思精巧,角度新颖,情景交融,在做答时要认真捕捉画面上反映的信息。答案:(1)意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原因:这一行动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及时作出了武装起义的决策,广大的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组成了强大武装力量,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展示了列宁作为十月革命领袖者的风范。列宁作了四月提纲的报告,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流血事件,列宁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装起义的建议,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攻占冬宫后,列宁组建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这些史实说明列宁是十月革命的号召者、决策者、直接领导者。(3)此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答案可自由发挥,只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即可。话题可以是农民响应革命的情况,也可以是农民对新政权提出的建议等等。注意每一话题都要能结合历史背景说明缘由。(4)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求得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必须以农民为革命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的革命政党和伟大的革命领袖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1(2013天津五校联考)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平、土地和面包”是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七月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和平法令的颁布是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重要原因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解能力。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和平法令,这晚于11月6日取得胜利的彼得格勒起义,故排除。2(2014四川卷)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b)咨询答案19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