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5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历史 第5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历史 第5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历史 第5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历史 第5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科技1 青铜艺术 1 青铜时代 夏 商 周时期 2 青铜器的代表 商朝的司母戊鼎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 数学成就 1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时期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2 祖冲之 南朝人 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早于欧洲1000多年 考点一 考点二 3 医学成就 1 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 创制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被后代医学界尊称为 外科鼻祖 2 张仲景 东汉人 其著作 伤寒杂病论 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他被后世尊称为 医圣 3 李时珍 明朝人 其 本草纲目 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4 科技著作 成就 1 地动仪 东汉张衡制造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2 齐民要术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 3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 天工开物 明朝宋应星著 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考点一 考点二 3 大运河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概况 从605年起开始开凿 全长两千多千米 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评价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 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 5 北京城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 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名师点拨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 都体现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它们不仅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且传播到整个世界 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力武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3 宗教 1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 道教 东汉时期兴起 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4 文学 1 唐诗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一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1 经济根源 随着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2 政治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崩溃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3 阶级基础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 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4 社会环境 诸侯割据称雄时期 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 考法一 考法二 典例1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 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孔子主张人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b 夏桀暴政 人民怨声四起c 西周灭掉商朝 实行分封制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百家争鸣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在文化上的反映 答案 d 考法一 考法二 考法二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1 明朝晚期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出现了一批如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等总结性 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2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文化领域也表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 如八股取士 文字狱等 钳制了思想 阻碍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顶峰 许多杰出的小说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考法一 考法二 典例2 2015江苏泰州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 成就辉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有 诗史 之称b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作c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辛弃疾d 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文学 主要考查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唐 宋 元 清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