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行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答案:b2.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反映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从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实际出发的。答案:c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状况,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均可排除。答案:b4列宁提出,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一观点的提出最有可能是在()a19181921年 b19211925年c19211927年 d19251936年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灭货币”意味着取消自由贸易,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其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答案:a5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6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政府政策的失误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影响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1929年7月1930年7月,牛、马、猪、羊减少的原因是政府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牺牲农业、农民太多引起的结果,故选b。a项,时间不符,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936年才确立,排除;d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答案:b7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依靠工业”等主要信息,可知材料说明苏联经济政策要转向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c8.“(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反映了苏联五年计划期间,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a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b、c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9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原因的理解。当时的苏联,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都是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a10“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在以上四个人的改革中,斯大林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答案:d11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a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农业轻工业得到显著发展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在他任期内,仍注重发展重工业,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a、c、d三项错误。答案:b12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消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解析: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a项错误;材料中作者特别提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物很多”,因此b项符合题意,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缺乏史实依据,可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材料二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材料三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作为苏联经济学家的布哈林又看到了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答案:(1)原因:20年代初: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3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2)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而取得的工业成就;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布哈林看到苏联没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过快。启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平衡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