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原理讲义 上海.doc_第1页
高中哲学原理讲义 上海.doc_第2页
高中哲学原理讲义 上海.doc_第3页
高中哲学原理讲义 上海.doc_第4页
高中哲学原理讲义 上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哲学原理讲义(2008-05-11 09:55:43)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政治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不顾实际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忽视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提醒):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方面,不同性质的意识反作用不同(积极或消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实中常见词汇:因地制宜、根据、从出发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主客观是具体历史的统一。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基本观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认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附: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二者根本对立: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二)唯物辩证法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基本观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看问题的形而上学错误;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事物联系的唯心主义错误;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任何事物的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界限,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处于从属地位,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坚持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寻求整体优化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反对割裂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形而上学错误。(提醒:)割裂整体和局部关系的表现: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如:地方保护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等);忽视局部作用。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错误。7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实现。(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10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1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基本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错误。(提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错误。(提醒:)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依据,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把党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同当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些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14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反对不分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提醒:)由于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1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附:(1)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数量作用 识别标志标志词主次矛盾许多矛盾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解决问题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环节)、集中力量、重点工作(工程)等矛盾的主次方面一个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它决定事物的性质观察问题抓主流、抓本质、以-为主体、以-为主导等(2)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与片面观点的对立;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三)认识论16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基本观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看,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看,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看,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把认识推向前进,反对把认识停留在一定水平上,浅尝辄止、满足现状不求甚解、静止的观点。17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僵化,以及片面夸大认识(理论)反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定认识(理论)对实践反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四)人生观和价值观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认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19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局部、眼前)利益和集体(整体、长远)利益的关系原理(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局部、眼前)利益与集体(整体、长远)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个人(局部、眼前)利益与集体(整体、长远)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二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同时,二者也会发生矛盾。(方法论):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在实现集体(整体、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切实维护个人(局部、眼前)正当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局部、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集体(整体、长远)利益。反对割裂二者关系,将二者对立起来。2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积极或消极);另一方面,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21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22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理想源于现实,任何理想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关系的产物;理想高于现实,理想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要符合自己的事迹;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想和把理想与现实等同起来的错误,以及只有愿望没有行动的错误。(提醒:)实现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个人成长环境等)、积累积极的主观因素(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等)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使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青少年要努力实现“情、理、行”的转变。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2008-05-11 02:37:40)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政治 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2)答题思路: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例题:(2005年高考江苏卷)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王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针对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比率低的实际,制定了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发展重要方针就体现了这一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重视水能开发必须要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些都体现了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办基础。水能的开发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开发水能必须要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水能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把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题型二: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论、辩证法、人生观、认识论)原理或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此类哲学主观题,从表面看是“怎么办”角度的题目,但实际上没有涉及到“办事情”,因此回答思路类似于第一种题型。只是这种题型往往有限制性条件,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当然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限制性原理和观点本身非常清楚。如凡是跟主观能动性有关的第五课的所有知识都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凡是跟实践有关的原理,包括第八课的“实践的含义、特征、对社会对认识的作用,实践的主体等”有关的都可算到实践观点里。如果问的是体现某一原理,那就需要根据材料详细阐明相关原理。例题:例题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2分)参考答案:(5)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题型三: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或“从哲学角度说明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主要是考查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提供的材料有可能是正面的正确的做法,也有可能是反面的错误的做法导致不良的后果的。但哲学启示应该是正面的,往往是某个原理的方法论,而不是原理本身。也就是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做。此类题目一般不必展开分析。答题思路:原理+方法论+应该怎么做例题:(2002年全国文综高考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年来,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参考答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例题二:(2005年高考黑龙江、吉林、广西卷39题)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7)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9分)参考答案:(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顶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是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考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顶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4分)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还需要继续深化。(2分)题型四:指定要求用某一原理来回答问题.此类题型的哲学题一般要求对所用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例题:见所发资料中“06年高考试题集粹”主观题1“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题型五:分析某一做法或某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或道理)。此类题目一般有一段材料,但分析时不是要你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所有哲学道理,而只是要你分析材料中某一做法、某一观点的哲学道理,做时一定要看清设问要求,不要答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而且这类题目体现的哲学原理一般不会太多。答题思路也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例题一:(2003年全国高考卷)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工增雨”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题型六:某某做法或观点的哲学意义。此类题目跟哲学启示题一样,重点是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也就是懂得了某一原理,在方法论上对我们的做法有什么指导作用。有时这类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这一原理方法论为什么角度的知识点。典型例题:(2004年福建省高考卷39题)材料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以及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3)结合材料三,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11分)(3)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必须要掌握其原因。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题型七: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某某观点或看法。这类题型要求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或某个观点和看法,是对还是错。如果对,为什么对?如果错误,为什么错?违背了什么原理?对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如果有对有错,那要指出其中对的地方和错的地方,并指出对的地方为什么对,错的地方为什么错,并指出对的看法或做法。题型八:上述材料是怎样(如何)做到某一原理及方法论的?这类题目在哲学题中算是最难的题型之一。它即要求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某个原理,而且还要能用相关原理的方法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例题:99年高考题(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参考答案: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6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