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通过对自然景物主要特征的观察、体验和领悟,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自由表达出来。学会与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要求说话内容具体、语言较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2、过程与方法:将语文、地理学科教材的课程资源与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领悟所获得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在观察和欣赏的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体悟自然的生命与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大自然中的诗情画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体验自然的情趣,陶冶美好情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策略:教学围绕“感受自然”这一活动主题展开,问题的产生、认识和解决的过程设计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要精心整合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活动准备,让学生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用心观察、体验和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对比、类比和综合较好体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收到“文道统一”的良好教育效果。三、教学媒体:内容重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重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1观察欣赏视屏图片家乡自然风光1分搜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视屏荧幕展示2345观察感悟理解应用问题思考三组视屏图片出示思考题展示三组图片10分自制搜集直观感受再现形象帮助说写边播放边观察边领悟边交流6认识应用示例常见环保标语1分搜集帮助认识视屏荧幕展示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外阅读“感受自然”的三则短文,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留意观察校园及其周围的自然美景;利用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大自然的学习任务,要求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或自家的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小桥流水、松林竹林,或田间秋实、花草鸟虫要求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来校后与同桌、伙伴交流感受。(二)课堂教学:1、观察欣赏,进入情境:展示视屏图片,欣赏保康境内美丽的“九路寨风光”,让学生通过视屏荧幕,全身心地感受家乡大自然的美景。用视屏荧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感受自然”的准备过程中,你重点观察了什么?在观察过程中你又重点抓住了什么?大自然美吗?美在哪里?*在观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你想到了什么?*在你所观察的景物中,都是尽善尽美的吗?请说出你眼中的美景和心中的“美景”。2、按平时所分的六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在整体把握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可重点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内重点探究与交流,并民主推出在全班交流的优秀人选。(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心中最想提出的问题。)3、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在适时点评的过程中,适时利用计算机荧幕展示自然美景和环保问题的系列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眼中的美景、心中的“美景”,并通过他们的用心观察和细心感悟,说出他们对环保问题的感受和认识。用视屏荧幕展示果实累累的金秋图片:小结后配以爽朗而满足的笑声师:看完了这幅秋天果实累累的图片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生议论,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讨论,我和大家感受一样: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透过这果实累累的美景,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和汗水,感受到了这些沉甸甸的果实的美丽和香甜,更感受到了这丰硕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和爱惜。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秋天美景的主要特征:金黄、果实、丰收;其感受应为:喜悦、珍视与爱惜。用视屏荧幕展示“小桥流水人家”组合图片。师:看完了这幅和谐的乡村美景图,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和认识?小结后配以欢快而和谐的流水声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后,师小结:我们家乡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美丽,看到沉甸甸收获的人家,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淳朴而满足的笑脸;小桥静谧地躺着,横跨小河两岸,踏实而安祥,我仿佛看到了她链接的那一颗颗丰收后喜悦的心;清澈的河水在欢笑,我衷心地祝福:美丽的小河呀,愿你流进今年的满足,流进明年的喜悦,流来年年无尽的丰收与欢笑愿家乡永远是那样的美丽和谐!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征健康与和谐;其体验与感受为希望年年丰收、年年有余、农民生活越过越好的美好心愿。问题:在你的眼里所看到的都是美景吗?指一、两名学生代表交流后,用视屏荧幕展示有关环保问题的图片与资料:a、展示母亲河的水质污染图片文字资料:*白色垃圾与生活污水的倾倒;*工业污水的随意流淌。导致母亲河水质污浊、鱼吓稀少等。b、展示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系列图片文字资料:乱坎乱伐,垦荒播种;原县纤维板厂大量吞食大小树木;矿产资源过度而无序的开采。植被的严重破坏,资源的过度开采,必然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小结后配以悲凉的呜咽之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在我们学习地理第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但是有规律可循。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自毁家园。”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自然是美丽的,但是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任何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诸如:乱砍滥伐、乱倾乱倒、无序开采等,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争做环境保护的卫士,呼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共同珍爱我们的美好家园。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美景有着巨大反差的环保问题的图片,将语文地理自然现状等课程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教科书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学习,在从正面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的同时,从反面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收到“文道统一”的良好教育效果。4、综合活动各环节,学生独立写作。5、抽查学生作文的优秀片断(好、中、差生各抽一篇),在课堂内展示与评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及时检验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教学延伸:要求学生课后广泛搜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口号,全班汇集后打印下发学生人手35份,让全班学生面向全镇发放宣传,以更加广泛地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出示示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禁止乱砍滥伐。*依法开采矿产资源。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优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活动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学生围绕活动的主要课题“感受自然”,在自主观察、感受、领悟的过程中,能抓住秋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无论是眼中景,还是心中景,都是鲜活而美丽的,从而使他们说、写的欲望得到了激发。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赋予了作文教学全新的内涵。从视觉、听觉、心灵触动等方面更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鲜活的画面再配以相映衬的和谐之声,形声并茂,使学生在自主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然产生一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欲望和冲动,学生作文中那种热爱自然、依恋自然的景与情自然溢于言表。在整个课堂的作文指导过程中,以开放的姿态关注学生差异,三幅图片的呈现,充分体现了易难程度的渐进梯次,隐含地体现了教学中的自然分层。累累果实的金黄的田园美景,是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有话可话的基本素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更深一层,能够使部分中等及其中等以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蕴含环保问题与前两幅图景有着巨大反差的第三幅图景的呈现,更加为中等、优等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小结性的短语又同时充当了不同层次的“下水作文”的片断,为学生作文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科间课程资源与学生观察、体验的自然课程资源的整合,加上“教学延伸”环节,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盎然兴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觉做环保卫士,全面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收到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良好教育教学效果。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科间课程资源的整合还比较单一。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的研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全面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要加大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饵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受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