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五上《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五上《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五上《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五上《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松鼠 怀慈小学 徐淑芬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能辨析“驯、训”和“栗、粟”,并组词。正确读记“驯良、榛子、榉实、橡栗、矫健、帽缨、帆与舵、苔藓、狭窄、勉强“等词语。2.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并继续学习用批旁注的方法自学。3.引导学生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说明文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不同,并形成表格。4.初步了解布封及他的文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说明文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不同,并形成表格。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理清文脉1.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松鼠)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星号),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主阅读,我们来看看阅读提示。指读,明确要解决3个问题。(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表达上与鲸相比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3.谈谈你对松鼠的印象。4.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概括了松鼠的特点,你发现了吗?(1)找到用横线画出。(2)指读,了解作用,做好批注。(总起句)(3)抓关键词明确松鼠的特点。5.那么,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呢?(1)默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话的主要内容;(2)巡视,指导学生准确概括;(3)板书,引导学生理清文脉。预设板书:外形特征(外貌、外形) 活动范围和时间 行动 搭窝 繁殖生长预设:第三自然段较长,若孩子们一下子难以概括,就分步来:智慧横渡、冬天警觉、拾吃榛子、轻快敏捷、叫声响声行动) (4)联系课文,引导学生整合信息。 外形特征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性格特征 活动范围和时间 (生活习性) 行动 行为特征 搭窝 繁殖生长 (5)在学习第3段的过程中,了解整段话介绍了松鼠的乖巧,由此引申到低段(乖巧),第1段(漂亮),第2段(驯良)讨人喜欢 外形特征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漂亮 性格特征 活动范围和时间 驯良 (生活习性) 行动 行为特征 搭窝 乖巧 繁殖生长 讨人喜欢(6)指着板书总结:课文就是通过外形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繁殖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二、比较异同,关注表达1、我们来看看辞海中关于松鼠的介绍:出示辞海中对松鼠是这样说明的:“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2、 大致了解从几方面介绍松鼠3、 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明确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4、那么,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以两篇文章的第一段为例,来一起探讨。(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形成下列表格)课文相同点不同点方法语言文体鲸从几个方面描写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平实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拟人、比喻生动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5、感情朗读。齐读第1段,用朗读表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三、欣赏辨析,了解文风1、浏览课文第2-4自然段,你还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作者也运用拟人手法透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请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2、交流。3、师小结4、链接资料袋,了解作者指读,圈画认为重要的信息:巨著自然史。5.推荐动物素描,了解文风:动物有个性。动物素描是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的得意之作。动物素描是布封的得意之作。这本书里,布封并不只是客观描述这些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饶有兴趣地为它们画像,读来趣味盎然。因此,本书不仅是智慧的科普读物,也是优美的文学珍品。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作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爱的松鼠,让读者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炼的说明。这还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基于五上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文本的特点开展教学呢?我在备课中仔细思考,决定以该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三个问题“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表达上与鲸相比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为抓手,通过“初读感知,理清文脉;比较异同,关注表达;欣赏辨析,了解文风”这三个板块引领学生逐步探究这三个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构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初步了解布封及他的文风,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一、理清文脉,提升概括、构篇能力我从概括松鼠特点的总起句入手,抓关键词“漂亮、驯良、乖巧”理清本文松鼠的特点,并根据这三个特点让学生对应的找到相关的段落并明确从哪些内容来表现这三个特点。学生默读课文,以第一个问题为思考点,把每段话概括成一个词语。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默读5分钟后,我进行了巡视,发现第1、2、4、5段,有学生们能概括,但人数不多,但是第3段没有一人会概括。因此,我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部分,对不明确的进行集体学习。第3段的学习,我是引着学生来概括的:先让他说说写了松鼠的哪些事来体现它的“乖巧”,学生说到三件事:横渡溪流、触碰大树、储备食物,然后我引导学生这些都是写松鼠的行动。这一概括段意过程的充分展开,我既引领学生思考,同时也暴露自己的思考,让孩子觉得学习概括并不难,可以分步进行,且不用太钻牛角尖,只要选择较为贴切的词语即可,让孩子慢慢地学会学习。每段话概括好,我以一位学生的发言为引头,自然地让孩子发现原来“活动的范围和时间、行动、搭窝”可以整合为“生活习性”。接着,让孩子发现原来第1段对应的是“漂亮”,第2段对应的是“驯良”,第3、4段对应的是“乖巧”。至此,引导学生关注形成的板书,发现原来课文就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繁殖生长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和讨人喜欢这些特点,第一个问题顺利解决。无疑,过程虽曲折,也稍显拖沓,但是孩子的进步和收获还是有的,其概括能力、构篇能力还是略有提高的。二、比较异同,关注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比较异同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课堂上,我先出示辞海对“松鼠“的介绍,让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孩子们较容易地就感受到了语言风格的差异,辞海中的介绍很平实,而课文中的描写很生动,仿佛作者就在仔细地观察着松鼠,为它画像似的,就此让学生明白课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从而了解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称为科学小品文。然后再出示表格,引导学生与鲸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与我的预设相差甚多。于是,我直接终止学生的合作开始了集体的引领。我以课文第一段为例,先让学生回顾鲸的表达方法,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松鼠是不是也是这样介绍的?学生说不是,那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拟人、比喻,然后紧接比较语言,很快就发现松鼠语言生动形象,鲸语言平实,最后再回过头看相同点,学生指出都是先写他们的外形,再写他们的生活习性,于是我顺理成章的予以小结: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小动物的。就这样,我们一起将这些发现构建成了两篇文章表达异同比较的一张表格,虽显粗糙,但是在此学习过程学生们习得的能力、感受的乐趣是令我欣慰的。3、 发挥白板优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我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实效,再PPT上圈圈画画非常便捷,而且能随机的标注,无需进行预设,PPT也无需再做得很复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例如刚开始出示中心句,让学生抓关键词,第一个学生说到“驯良、乖巧、讨人细化”,第二个同学补充了一个“漂亮”,我就画了这四个词,然后我又请学生仔细分析,说说有什么不同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是讨人喜欢不是?”我追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它漂亮、驯良、乖巧,所以讨人喜欢。”大家都认同,我就用白板上的橡皮擦将“讨人喜欢”一次擦去,学生对松鼠的特点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