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科学与艺术》练习(1)(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科学与艺术》练习(1)(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科学与艺术》练习(1)(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科学与艺术》练习(1)(新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与艺术同步练习题一、基础题(18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必需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b这部影片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获得了“最佳故事片”题名。c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d骄傲自满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拌脚石。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d节日的东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大染坊这部电影塑造了民族企业家陈寿亭的英雄事迹。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哈利波特这部小说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使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句是( )(3分)正在开发浪潮中的中国西部的上空,将出现一批卫星,它们像“眼睛”一样俯瞰大地,通过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等提供各种信息服务。a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b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c国土资源调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d灾害分布清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国土资源清查。二、整体感悟(10分)1“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这句话是何含义?(5分) 2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5分) 三、课文阅读题(12分)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两个“自然”有何区别?(3分) 3文末最后一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4你是喜欢科学还是艺术?为什么?(3分) 四、中考题(20分)母亲的“谎言” 刘燕敏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xin m( )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上医院去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了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j( )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上,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在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 )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4分)xin m( )( )j( )丧按捺(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1)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2)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3)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3文中正面记叙了几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分) 4你对家长会后她、她的儿子的表现有何感受?(2分) 5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文中的妈妈、儿子、老师(幼儿园、小学)有怎样的印象?(3分) 6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分) 7文章结尾处写“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此刻,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感情?请将她可能有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不少于100字。(4分) 参考答案.一、1b 点拨:a中“称”应读“chn”;c中“惬”应读“qi”;d中“砥”应读“d”。2c 点拨:a中“需”应为“须”,b中“题”应为“提”,d中“拌”应为“绊”。3d 点拨:注意成语的意思。4c 点拨:a中“塑造”应和“形象”搭配;b中“通过”和“使”不能同时使用;d中应改为“我对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有较大的兴趣”。5a 点拨:a应为比喻。6b 点拨:注意词组的内在逻辑顺序。二、1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点拨:深刻理解文意是正确答题的关键。2因为科学的普遍性(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根植于整个人类。在普遍性的范围方面,科学要大于艺术。 点拨: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三、1这个“相联”表现在艺术和科学都需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这是科学和艺术相同之一,还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2第一个“自然”应该理解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第二个不包括。点拨:结合前后句去理解。3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通性。“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富于“创造力”的活动。因而“最高尚”“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中“深刻性”可以理解为“真理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可理解为“深刻性、普遍性”的结果。 点拨:找文句中内在的逻辑关系。4艺术。因为艺术给人带来欢乐。 点拨:只要语句通顺,写出理由即可。四、1羡慕 沮 n 点拨:不要把“捺”读成ni。2(1)形容轻视。(2)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问题。点拨: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句中去理解,不可单独硬性地去解释。3文中正面记叙了三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的共同之处是;她的儿子总是被老师批评,她总是用“谎言”安慰和激励儿子。 点拨:看文章,把握中心,结合标题去理解。4孩子在学习出现问题或遇到较大失误的时候,非常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鼓励,而且鼓励的话语往往产生积极的效果。 点拨: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5母亲:热爱孩子,注重教育方法。老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