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练全面提升.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练全面提升.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练全面提升.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练全面提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9课时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生用书p2801(2015重庆巴蜀中学阶段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令人失望”等可知对改革是否定。材料二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给予肯定。第(2)问“诈骗”是指对农民的掠夺,农民人身获得自由的时候得到一块份地,但要付出比当时地价还高几倍的价格,另外还得受村社管理。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材料一: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材料二:认为改革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2)理解: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2015江苏南通模拟)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和“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以及教材中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改革的影响,另外要注意两次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封建残余;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影响以及改革成功的经验作答。答案:(1)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2)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3(2015福建莆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戊戌政变记(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从日本学习的对象、学习的程度等方面归纳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第(2)题据材料归纳辩者与论者的观点,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从经济、阶级力量及变法势力强弱说明看法。答案:(1)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各取所长;学习西方不是全盘西化。 (2)“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 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4(2015江苏盐城高三期中)向西方学习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吴延谬日本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是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的模式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少。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分析他们有此感受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西化取得成功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可得出羡慕西方文明,从材料“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可得出有强烈自卑感;第二小问,结合当时日本是封建主义国家,受外国侵略的史实总结即可。 (2)结合学习的内容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3)结合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可知日本有吸纳先进文明的传统,从三则材料可知日本学习西方不是盲目的,并且是全面的,这些因素有利于日本西化的成功。答案:(1)感受:羡慕西方文明,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原因:当时的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2)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的状态,成为亚洲强国,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原因:日本有向他国学习、吸纳先进文明的传统;根据国情有选择的学习西方文明;进行经济、政治等全方位改革。5(2015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猛烈地冲击着清廷的统治。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舆论大都认为这与俄国未行宪政而日本实行了宪政有着密切关系。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还联衔上奏,请定十二年后实行宪政,并奏请简派亲贵大臣出国考察政治。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清廷于1905年10月派载泽、端方、戴泻慈、李盛铎、尚其亨等五大臣分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政治。次年,他们陆续回国,建议朝廷诏定国是,仿行宪政,以便安抚人心,稳定大局。慈禧太后经过反复考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但预备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清廷决定先从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订法律、广兴教育、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1906年11月6日,清廷公布了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行政中枢军机处保持不变,对某些部的名称做了更改;迫使袁世凯将已练成的“北洋六镇”交出四镇,归满族亲贵控制的陆军部统率。与此同时,清廷力图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次年八月,把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调升为军机大臣,剥夺了这两位实力最强的汉族总督的实权。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海陆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大权,全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别是用人、军事、外交等大权,议院根本不得干预。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廷实行“预备立宪”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解析:第(1)问从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革命力量发展、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的教训、地方和中央大员建议仿行宪政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从材料“预备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及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规定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末的预备立宪是一个幌子,民心尽失,失败不可避免。答案:(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的教训;地方督抚积极倡议实行宪政;五大臣建议朝廷仿行宪政,安抚人心。(2)原因:缺乏立宪的诚意;企图借立宪之名,加强中央集权、满族贵族集权;排斥汉族官僚,导致民心尽失。6(2015甘肃天水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欲采西学,宜于广东、上海设一翻译公所,选近郡十五风以下颖悟文童,倍其廪饩住院肆业,聘西人课以诸国语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兼习算学。闻英华书院、墨海书院藏书甚多,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进书千余种,存方略馆,宜发院择其有理者译之。咸丰十一年(1881年)冯桂芬采西学议材料二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决定废除科举,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可以说其重要性超过了后来的辛亥革命。12月6日,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新机构学部也正式成立了。学部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作出了许多工作。从那时起,中国有了第一批教育法规,新式教育在中国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那时起,中国有了第一册全国统一的教科书,1907年春初小国文教科书第一册诞生了;从那时起,中国教育便有了视导、考试制度,这是清末教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那时起,中国便有了全国范围内的学务统计。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8621912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采西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说明“废除科举,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的依据。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