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同步训练(含解析) (2).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同步训练(含解析) (2).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同步训练(含解析) (2).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同步训练(含解析)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再宿武关唐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注】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距商南县城约35公里,为古代雄关。李涉,唐宪宗至唐文宗时人,宪宗元和年间,曾因事贬谪出京,至文宗时,又被罢官,流放桂粤。此诗为第二次贬官时作。秦城,指京都长安。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2简析第三句诗中“锁”字的妙处。答:_ _ _二、(2014河南郑州四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卢纶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注】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李僴是诗人的朋友。3.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答:_ _ 4.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 _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看,“愁”字当是诗眼,而这种“愁”主要来源于“远别”,结合注释不难找出作者的“去国怀乡”之感。【答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再宿武关时的见闻感受,抒发了诗人再次被贬、去国怀乡的愁苦情怀。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表面上看作者在写武关之门锁溪水,实际上作者却是在说锁“愁”,作者将满腹的忧愁比作淙淙的溪水,足见其愁之重。【答案】雄固的武关之门,能锁住千军万马,但此时对于淙淙的溪水声却无能为力,怎么也锁不住。足见这“愁”的分量之重。一个“锁”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活灵活现地显示了出来。3【解析】前两联的第一句话已暗含了景象的特点,“乱离无处不伤情”正是到处凄凉破败之景:残垣断碑,山路凄迷,孤独无助,月笼寒水,大雁惊飞。在描写景象之时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答案】前两联描述了作者在乱离中漂泊、伤情的生活场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两联中有正面直写,有侧面烘托。4【解析】从第三联中的“喜”和“惭”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喜的是垂暮之年,重归故里;惭的是乡亲不认识自己,而且自己身份卑微。最后一联照应标题,表现出朋友对自己的同情和关心,诗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同时也点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无奈之情。【答案】心情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重返故乡;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就有人来问姓名,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有点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