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泛读导练学案 (2).doc_第1页
《谈读书》泛读导练学案 (2).doc_第2页
《谈读书》泛读导练学案 (2).doc_第3页
《谈读书》泛读导练学案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人版高一必修一谈读书限时泛读学案编写:王长宏 审核人:范玉文 第二周 第七课时 编写时间:2011年9月6日班组: 高一语文组 姓名: 师评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作为一代美学研究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繁忙的治学之余,也拨冗著文指点后学。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以书信的形式写过一篇文章谈读书,给中学生谈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该怎样选择课外读物及读书的方法。而本文是作者时隔十二年之后,又写的一篇同题文章,可见他对读书问题是何等重视。关于本文的写作目的,作者是这样说的:“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个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2 概括主要论点3 赏析论证手法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的读书方法。2. 分析主要的论证手法。朗读正音湮(yn)没 皓(ho)首 记载(zi) 咀嚼(ju)驰骋(chng) 譬(p)如 炫(xun)耀 畸(j)形词语解释1湮没:埋没。 2皓首:白头。3口诵心惟:口里念诵,心里思考。4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5涵泳优游: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体会,自得其乐。6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8淹通:知识广博,明白事理。9班位:这里指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10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概括论点(一)概括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是一篇谈关于读书的随笔,文中作者提出了不少关于读书的见解和看法,也就是说本文的论点很多。那么作者到底提出了哪些论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尽自己最大所能,尽量找出文中所有的主要论点,并简要概括出来。提示、点拨:1怎样找出论点?首先,要明确论点的概念。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其次,要明白论点语句的性质。从句式来看,它应该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它必须是议论句。第三,要清楚论点的位置。论点的位置一般在全文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2怎样概括论点?尽量用作者的原话来表述,原文内容太多,可以适当压缩,使之简明扼要,但不能更改原文的意思。讨论、明确:段落方式论点第一段原文首句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段压缩概括书籍的两大流弊: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第三段原文首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第四、五段原文首句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获得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第六段压缩概括做学问读书不能全凭兴趣,要有预定计划与系统第七、八、九段压缩概括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去系统组织第十段压缩概括以笔记或卡片的形式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储藏起来 (二)归纳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七个论点,而这些论点还可以进一步地归纳为两个方面。请将这些论点归纳为两类后,再加以概括。一、第一段,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二、其它段落,阐明了读书方法。论证方法 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请分别找出一例加以简要赏析。举例参考:1比喻论证。 例句:“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路一脚,就成了消耗战。”赏析:作者以“作战”设喻,作战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个主要目标,才能速战速决,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同样道理,做学问也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阅读“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上”,而不能放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否则的话,将劳而无获。作者以常理设喻,深入浅出,就把做学问应该“精读”,而不可“滥读”的道理,生动形象地阐述得一清二白了。 2对比论证。 例句:“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赏析: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了。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 “少读的好处与多读的弊端” 就令读者一目了然了。 3引用论证。例句:苏东坡与王郎书:“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赏析:苏东坡是诗文大家,引用他的读书见解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自然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从而更让读者信服和接受。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作者以“谈读书”为中心,论述重点突出,条理井然,不枝不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如话家常,娓娓而谈,把学习或做学问这在一般人看来很复杂的事情,说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使平时不喜欢阅读议论性文章的人,读起来也饶有兴趣。课后作业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为首句,写一段论述性的短文。归纳要点:一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二阐明了读书方法。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2对比论证。3引用论证。谈读书限时泛读学案(单面)一、泛读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概括主要论点3.赏析论证手法二、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的读书方法。2. 分析主要的论证手法。三. 朗读正音湮(yn)没 皓(ho)首 记载(zi) 咀嚼(ju)驰骋(chng) 譬(p)如 炫(xun)耀 畸(j)形四词语解释1湮没:埋没。 2皓首:白头。3口诵心惟:口里念诵,心里思考。4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5涵泳优游: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体会,自得其乐。6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8淹通:知识广博,明白事理。9班位:这里指分门别类地存放资料。10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五概括论点(一)概括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是一篇谈关于读书的随笔,文中作者提出了不少关于读书的见解和看法,也就是说本文的论点很多。那么作者到底提出了哪些论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尽自己最大所能,尽量找出文中所有的主要论点,并简要概括出来。段落呈现方式论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五段第六段第七、八、九段第十段(二)归纳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