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离子)的检验课型实验课 实践活动课课时共( 1 )课时完成一、 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离子)的检验 酸的(H+)的检验方法酸的化学性质依据原理 碱的(OH-)的检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Cl-、CO32-、NH4+、SO42-的检验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离子检验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六种常见的离子包括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我这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回顾、复习、运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从中提炼出多种检验离子的方法。同时深入的应用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解决问题。有效的利用已学的知识与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水到渠成的解决问题。本课是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点巩固和检验的一节复习课,在学生学完十单元、十一单元后,专门针对物质检验(六种常见离子)的专题复习。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重点要发展和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是将酸碱盐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对物质及离子检验的过程中的一次实践。具有对十单元十一单元知识点的整合作用。通过三个活动的设计,有效的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既夯实了基本功,又本着教会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旨,将这些内涵融入到教学中。最终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重在渗透给学生推理、推导能力和发散思维习惯。将本科的三大板块内容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充分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动与静结合、讲与做结合、学与做结合、教与学结合,既符合学以致用的教的思想又符合学生将生活体验、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触类旁通实现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建立化学学科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二、 学习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能通过脉络图将相关离子之间能够发生反应的规律应用在酸碱盐等物质之间。本节课学学习重点就是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所以这节课通过三个活动实施教学环节。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活动中验证和体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通过实践,自己设计实验检验相关的离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是,不能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多种检验离子的方法。这是本节课我重点引导的一个方面。 本课是在学生中考复习的第一轮复习时设计的专题复习,学生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化学思维和知识储量。所以,我设计本课,把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学习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活生生的,不能僵化的去学。同时,用一一对应逻辑思维顺序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巧妙的与六种离子的检验整合在一起。突破重难点。三、 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归纳,对应掌握检验酸-氢离子的检验方法。2、通过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复习归纳,对应对应掌握检验碱-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复习归纳,对应对应掌握检验盐-Cl-、CO32-、NH4+、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4、学以致用,懂得灵活运用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5、培养学生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的思想和创新精神。四、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酸-氢离子的检验方法。(二)碱-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三)盐-Cl-、CO32-、NH4+、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一)学以致用,对洁厕灵和厨房清洁剂(碱性)检验方法的形成。(二)利用盐的化学性质生成Cl-、CO32-、NH4+、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五、 学习评价设计学生的评价设计,重在以学生能够完成实验活动的设计。通过我给的药品设计并完成相关离子的检验,并完成学案来考察。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引入:微课-黑枸杞的真假检验-利用简单化学原理-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反应活动一: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生活中的问题:马桶里的尿碱如何去除?依据的原理?完善化合物的分类除去尿碱的方法:用酸性物质,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 学生活动1(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 并有实际收获。下同)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归纳反应的基本类型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1、 ; 2、 ; 3、 ; 4、 ; 2、 ;问题一:1号溶液是否为酸(H+)溶液学生探究实验: 药品:Na2CO3粉末 CuSO4 NaOH BaCl2 HCl HNO3 AgNO3 CaCl2 Mg 石蕊、酚酞、 Ca(OH)2 石蕊试纸 FeCl3 实践:利用上述试剂检验1号溶液是否为酸(H+)溶液 酸的(H+)的检验方法1、 ;2、 ;3、 ;4、 ;5、 ; 归纳反应的基本类型1、 ; 2、 ;酸的化学性质: 方法1)用石蕊溶液或者pH试纸检验 方法2)用铁等金属检验方法3)用氧化铜等检验 方法4)用氢氧化铜检验方法5)用碳酸钠溶液等碳酸盐检验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学习活动、学习情境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实践(实验)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我从新四大发明为切入点,从网购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在网上购买的黑枸杞是否真的?如何去鉴别黑枸杞的真假?以 任务驱动,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推出微课花青素对食物真假的检验。通过微课的学习,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既利用指示剂实现对物质的检验。通过微课使学生对物质的检验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提出问题。花青素与我们所学的哪种指示剂变色规律一致?利用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规律,实现对物质的检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学习。提出问题,在生活中马桶里的尿碱如何去除?利用什么样的原理去除?回忆酸的化学性质。归纳出利用酸碱反应的原理,去除掉马桶里的尿碱。活动的设计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二者有效的结合。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并逐一根据酸的五条化学性质,一一对应分解产生出不同的检验酸性物质既氢离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一部分药品去实践验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药品实施对氢离子既酸性物质的检验。巩固酸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接下来播放微课对洁厕灵的探究。通过微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对酸性物质检验的多种方法。活动一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酸的化学性质一一对应的产生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活动二:教师活动2活动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家中厨房油污严重,你有什么方法除去油污?依据的原理?除去油污的方法及原理:1、用洗涤剂;乳化原理2、 汽油;溶解原理3、 氢氧化钠;与油脂反应学生活动2 归纳总结出碱的通性1、 ;2、 ;3、 ;4、 ; 实践:利用碱的性质和上述试剂检验2号溶液是否为碱(OH-)溶液探究实验:药品:Na2CO3粉末 CuSO4 NaOH BaCl2 HCl HNO3 AgNO3 CaCl2 Mg 石蕊、酚酞、 Ca(OH)2 石蕊试纸 FeCl3 总结碱的(OH-)的检验方法1、 ;2、 ;3、 ;归纳反应的基本类型1、 ;碱的化学性质方法1)用酚酞溶液或者pH试纸检验方法2)用二氧化碳等检验(增重、浑浊)方法3)用盐酸等检验(无明显现象)方法4)用硫酸铜、氯化铁溶液等盐检验活动意图说明活动二设计问题:家中的厨房油污严重有什么方法去除油污?依据的原理又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去复习,除去油污的方法和原理。有三种方案,采用乳化的原理,用洗涤剂除去油污,利用溶解的原理,用汽油去除油污,也可以通过氢氧化钠能够与油脂反应用碱性的溶液去除油污。从而引出碱性的物质检验的的学习。展示威猛先生,探究标签所标示的内容与我们检验出的内容对比。进入对碱性物质既氢氧根离子检验的实践过程中。建立理论框架及学习模型-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实施对碱性物质及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师生共同归纳碱的通性。再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找到具体的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给出二号溶液,通过对二号溶液的检验。实现学生对碱性物质及氢氧根离子检验方法的认识与拓展。通过上述活动实现建立模型,运用碱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本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活动三:教的活动3活动三、盐的化学性质活动四:变形:含有Ag+、Mg2+、Cu2+、Fe3+、Ba2+的盐溶液的检验学的活动3归纳总结出盐的化性1、 ;2、 ;3、 ;4、 ; 实践:利用盐的性质和上述试剂检验3、4、5、6号溶液是否有Cl-、CO32-、NH4+、SO42-药品:Na2CO3粉末 CuSO4 NaOH BaCl2 HCl HNO3 AgNO3 CaCl2 Mg 石蕊、酚酞、 Ca(OH)2 石蕊试纸 FeCl3 总结归纳Cl-、CO32-、NH4+、SO42-的检验方法Cl-的检验方法 ;CO32-的检验方法1、 ;2、 ;3、 ; NH4+的检验方法 ;SO42-的检验方法 ;归纳反应的基本类型1、 ; 2、 ; 1、盐能与金属反应2、盐能与酸反应3、盐能与碱反应4、盐能与某些盐反应1) Cl-能与Ag+(盐)反应 方法:AgNO3溶液和稀硝酸 2)SO42-能与Ba2+(碱盐)反应 方法:BaCl2溶液和硝酸等检验3)CO32-能与H+(酸)或Ca2+(碱盐)反应 方法:用稀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钙溶液等检验4)NH4+能与OH-(碱)反应 方法:用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等检验活动四:变形:含有Ag+、Mg2+、Cu2+、Fe3+、Ba2+的盐溶液的检验Ag+的检验 ;Mg2+的检验 ;Cu2+的检检验 ;Fe3+的检验: ;Ba2+的检验: ;1)Ag+能与Cl-酸(盐)反应 方法:Cl-和稀硝酸2)Mg2+能与OH-(碱)反应 方法:OH-(氢氧化钠)溶液检验3)Cu2+能与OH-(碱)反应 方法:OH-(氢氧化钠)溶液检验4)Fe3+能与OH-(碱)反应 方法:OH-(氢氧化钠)溶液检验5)Ba2+能与SO42-(酸盐)反应 方法:SO42-和稀硝酸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活动意图说明最后进入第三个活动环节对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氨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归纳与总结找出具体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之间一一的对应反应产生气体水沉淀等明显特征反应现象实现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认识。学生完成实验活动三,对氯离子、氨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通过这个实验活动。使学生对以上四种离子的性质得到巩固。再通过微课对四种离子的检验使上述知识得到巩固。接下来再通过拓展:银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钡离子的检验的归纳总结,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总体框架-就是利用性质提炼出对应的检验方法。归纳出一般离子检验的思路。以及利用离子之间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现象进行检验、鉴别、除杂的一般思路。最后回归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体验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其另一常见的应用-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等,使十单元和十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得到了复习和总结。最终实现以以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为主线,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为载体,将常见六种离子的检验有效的融合在其中,达到初步掌握物质检验的思路、理解复分解反应本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将离子反应运用于物质检验中的目的。以此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潭活水,注入有思想的东西。七、 板书设计酸的通性 酸的(H+)的检验方法碱的通性 碱的(OH-)的检验方法盐的化性 Cl-、CO32-、NH4+、SO42-的检验方法八、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作业 1、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滴加Mg(NO3)2溶液过滤滴加AgNO3溶液滴加Ba(NO3)2溶液A B C D2、除杂(1)NaCl(Na2CO3):(2)NaCl(Na2SO4):(3)NaCl(NaOH):(4)NaOH(Na2CO3):(5)NaCl(CuSO4):(6)NaNO3(NaCl):3、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A. Ag+ 、Na+ 、Cl- 、NO3- B. Na+ 、OH- 、SO42-C. K+ 、Na+ 、CO32- 、Cl- D. Ba2+ 、Mg2+ 、Cl- 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Na2CO3、KNO3、NaCl BNa2SO4、KCl、Fe(NO3)3CNa2SO4、BaCl2、NaNO3 DKNO3、NaCl、CuSO4九、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我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中使用了四个原创微课,使本课的教学与生活实际巧妙连接,使用了生活中“元素”-黑枸杞、洁厕灵、厨房清洁剂等与活动紧密联系。微课利用花青素对食物真假的鉴别通过对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到植物中的花青素,由于花青素的变色规律与石蕊一致,被我设计成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反过来检验花青素,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微课对洁厕灵的探究在上述基础上,将酸的化学性质充分利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实现了对生活用品洁厕灵的探究,这次的应用巩固了酸的性质,突出酸性物质即H+的检验方法。切实达到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以此类推,结合具体实验操作,分别梳理出碱的通性和盐的化学性质,并将知识点植入对厨房清洁剂的探究盐溶液中Cl-、SO42-、CO32-、NH4+的检验的微课中。最后,用结构图再次宏观呈现,通过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将整个初中的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系统归纳,整理。起到总括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