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doc_第1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doc_第2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doc_第3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doc_第4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院学生毕业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院学生毕业论 文 设计 书写格式规范 参考 文 设计 书写格式规范 参考 一 纸张要求 一 纸张要求 学位论文一律用 A4 纸打印 二 选题 二 选题 由指导老师与学生讨论后 指导老师将毕业论文 设 计 放在顶岗实习网上 由相应的学生选择 选题可以是老师的研 究项目或当下专业热点问题或顶岗实习相关课题或其它指导老师认 为合适的题目均可 三 答辩时间 三 答辩时间 2014 届经管院各专业毕业生分两批进行答辩 2014 年 1 月份和 2014 年 6 月份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各团队根据 实际毕业论文完成情况 于 2014 年 12 月份将第 1 批答辩名单报教 学办 四 论文内容要求及排列顺序 四 论文内容要求及排列顺序 1 封面封面 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毕业论文 设计 格式 见范例 题目一般在 20 个字以内为宜 要求简明 恰当 2 目录 目录 分章 节列出并注明每章 节的页码号 附录 附件也应 列入页码号 3 摘要 摘要 250 350 字左右 含 3 5 个关键词 简明 精辟 可以独立使用 也可以引用和作为推广介绍 与中文对应的英文摘 要亦含关键词 4 正文字数 正文字数 毕业论文 设计 的主体及正文部分一般要求不少 于 1 万字 建筑工程团队由团队指导老师根据选题和专业特性适当 1 规定 5 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 文献 注释可列在所在页下方 应标明引文的所在页码 具体格式 为 引文源于著作时引文源于著作时 序号 作者 著作名 出版者 出版年份卷 期 引文在著作 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杂志时引文源于杂志时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杂志名称 发行年份和期号 引文 在杂志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论文集 丛书时 引文源于论文集 丛书时 序号 论文集或丛书主编 论文集或丛书名 出版者 出版年 份 引文在论文集或丛书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报纸时 引文源于报纸时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 报刊名称 发行年 月 日 版次 五 五 其它说明 其它说明 指导老师可以让学生套用以下示范论文的排版格式 目录为自 动生成 只要选定目录选择 更新域 即可完成替换 毕业论文 设计 的相关字体 字号 行间距等请参照下面的 范文 2 附件 1 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课题名称 二级学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日 期200 年 月 日 200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3 分管教学领导签字 年月日 一 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的背景 二 毕业设计 论文 的内容 三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要求与数据 四 毕业设计 论文 应完成的工作 五 毕业设计 论文 进程安排 序 号设计 论文 各阶段名称日期 教学周 4 同组学生姓名 六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学学 号 号 二二级级学学院院 系系 专专业业 班班 级 级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5 年 月 日 6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 1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或蓝黑墨水笔工整书写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或蓝黑墨水笔工整书写 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 禁止打印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 禁止打印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开题报告内容填写完成后应及时交开题报告内容填写完成后应及时交 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2 2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3 3 篇 不包括篇 不包括 辞典 手册 辞典 手册 3 3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 应当按照国标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 应当按照国标 GB TGB T 74087408 94 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 示法示法 规定的要求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规定的要求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 2011 2011 年年 4 4 月月 2626 日日 或或 2011 04 26 2011 04 26 7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 论文 开计 论文 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 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小 小 4 4 号宋体 号宋体 2020 磅行距 磅行距 2 2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及关键问题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及关键问题 小 小 4 4 号宋体 号宋体 2020 磅行距 磅行距 8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 论文 开计 论文 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3 3 本课题调研情况综述 本课题调研情况综述 小 小 4 4 号宋体 号宋体 2020 磅行距 磅行距 4 4 本课题的方案论证 本课题的方案论证 9 小 小 4 4 号宋体 号宋体 2020 磅行距 磅行距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 论文 开计 论文 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 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 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10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0 毕毕 业论文 设计 业论文 设计 相位调制型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相位调制型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 微纳米技术的研究微纳米技术的研究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郭冬梅郭冬梅 学学 号号 10422361042236 二级学院二级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专 业业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 班班 级级 旅管旅管 10111011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祝晔祝晔 答辩时间答辩时间 20132013 年年 6 6 月月 1515 黑体小一号加 粗居中 黑体小一号 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 摘要 摘摘 要要 激光自混合干涉是指激光器输出的光被外部物体反射或散射后 其中一部 分光又反馈回激光器的谐振腔 反馈光携带了外部物体的信息 与腔内光相混 合后 调制激光器的输出 形成自混合干涉 激光的自混合干涉来源于激光器 的外部光反馈效应 以前人们总是设法消除光反馈的影响 后来逐渐的由消除 光反馈的不利影响到主动利用光反馈效应检测物理量 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技 术 为了提高自混合干涉的微位移测量精度 高精度的相位测量法被引入自混 合干涉技术中 已见报道主要有两种方法 注入电流调制和外腔长度调制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自混合干涉 相位调制 电光晶体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单 倍行距 段前段后 1 行 宋体小四号 行距 20 磅 段前段后 0 行 宋体五号居中 宋体小四号加粗 行距 20 磅 段前段后 0 行 宋体小四号 行距 20 磅 段前段后 0 行 Abstract I Abstract When a portion of light emitted from a laser source is reflected or scattered back into the laser cavity by an external target the reflected light will mix with the light inside the cavity causing a modulation of the laser output power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as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SMI in which the reflected light carries some information of the external target The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comes from the optical feedback effect People always tried to eliminate the optical feedback effect previously Gradually people began to make use of it actively to measure some physical quantities thus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was brought for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high accuracy phase measurement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MI system Key words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Phase modulation Electro optic modulator I DOCUMENT TITLE 目录 0 目录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 1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的兴起及发展 1 1 2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各国研究现状 1 1 2 1 以 S Donati 为代表的意大利研究小组 1 1 2 2 以 Gratten 为代表的英国研究小组 2 第 2 章 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基本理论及实验研究 3 2 1 激光自混合干涉系统理论模型 3 2 2 激光自混合干涉现象定量观察 4 2 2 1 实验装置 4 2 2 2 实验结果 4 第 6 章 结论 5 附录 A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第 1 章 绪论 0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干涉测试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试的一门技术 与一般的光学成 象测试技术相比 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和精度 绝大部分的干涉测试都是非接触 式的测量 不会给被测件带来表面损伤和附加误差 干涉测试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几乎已经被应用到所有的工业部门和科学研究上 激光的出现 解决了光干涉技术 的光源性能问题 半导体激光器的引入 使光源调制灵活 方便且大大减小了光源 尺寸和造价问题 结合计算机 则极大的提高了干涉信号的处理速度 1 11 1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的兴起及发展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的兴起及发展 激光自混合干涉是指在激光应用系统中 激光器输出的光被外部物体反射或散 射后 其中一部分光又反馈回激光器的谐振腔 反馈光携带外部物体的信息 与激 光腔内的光相混合后 调制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因输出的光信号与传统的双光束干 涉有相似之处 故被称之为自混合干涉 self mixing interference 追溯激光自混合效应的起源 可以归属为激光器外部光反馈效应 由于光反馈 作用的结果可严重的影响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所以在激光应用系统中 光反馈对系 统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们总是试图消除光反馈的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 者特别关注光反馈引起的光噪声 1 2 谱线展宽 3 4 和相干猝灭现象 5 6 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效应带给激光系统致命性的破坏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渐由消除光反馈的 不利影响到主动利用光反馈现象进行物理量的测量 从而形成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 1 21 2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各国研究现状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各国研究现状 1 2 11 2 1 以以 S DonatiS Donati 为代表的意大利研究小组为代表的意大利研究小组 S Donati 是意大利 Pavia 大学电子系的教授 早在 1975 年就开始研究激光反 黑体小三号加粗居中 单 倍行距 段前段后 1 行 宋体小四号 两端对齐 段 落首行左缩进 2 个汉字符 行距 20 磅 黑体四号顶左 单倍行距 段前段后 0 5 行 黑体小四号顶左 单倍行距 段前段后 0 5 行 第 1 章 绪论 1 馈干涉仪 1978 年他利用背向散射效应 用 He Ne 激光构成自准直仪 23 之后 研 究兴趣一直集中在外腔激光器 研究外部光场对激光器的影响 24 近年来 其研究 小组连续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1995 年 首次研制出用于矢量位移测量的激光管 反馈干涉仪 25 该系统在一定反馈强度下 激光器处于双稳态 干涉信号包含位移 信息 用硬件电路实现位移的自动测量和方向判别 1996 年 结合个人计算机 考 虑温度控制 用软件实现了位移的自动测量和方向辨识 26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 1997 年 该小组又报道了不同光反馈水平下位移重构的软件实现 27 该研究小组一 直未采用 自混合 术语 而是习惯称之为 单通道 或者 光反馈 干涉仪 该 研究小组对自混合干涉位移测量技术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2 21 2 2 以以 GrattenGratten 为代表的英国研究小组为代表的英国研究小组 Gratten 先生是英国 City 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教授 1993 年 其科研小组 报道了光反馈型光纤耦合 LDV 光纤的引入使自混合型 LDV 的信噪比大大提高 28 自 93 年以来开始明确采用 自混合 术语 15 很快被国际同行接受并使用 其小 组注重观察各种自混合干涉现象并加以利用 许多新的实验现象有该小组首先报道 如多模激光的自混合干涉效应 倾斜外腔的倍频现象 29 等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应用 系统 如自混合干涉结构的波长合成系统 自混合干涉结构与微谐振器组合的光学 微机械测量系统 30 为自混合干涉的机理探讨和应用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 2 章 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基本理论及实验研究 2 第第 2 2 章章 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基本理论及实验研究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基本理论及实验研究 2 12 1 激光自混合干涉系统理论模型激光自混合干涉系统理论模型 激光器的自混合即激光反馈效应 激光器输出光被外部物体反射或散射后 其中一部分光又被反馈 并耦合到内激光腔 重新注入的激光与激光腔内的光 混合 引起输出功率和频率的变化 形成激光器的自混合效应 当被测物距离 激光器的距离小于激光相干长度的一半时 自混合干涉系统可作为复合腔激光 器 用三镜腔模型等效 等效图如图 2 1 图 2 1 实验装置示意图 这里忽略光在外腔中的多次反馈效应 激光器的发光频率 r1 r2是激光腔面 M1 M2的幅值反射率 r3为外部反射镜 M3的幅值反射率 t 是镜面 M2由内腔到外腔的透 射系数 自混合干涉示意图 lL PD Laser cavity External cavity M1 M2 M3 自混合干涉示意图 lL PD Laser cavity External cavity M1 M2 M3 宋体五号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0 5 行 段后 1 行 第 2 章 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基本理论及实验研究 3 2 22 2 激光自混合干涉现象定量观察激光自混合干涉现象定量观察 2 2 12 2 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准直透镜 衰减器 PZT LD Package PD LD 电流电压转换 放大示波器 PZT 控制模块 RS232 图 2 8 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定量观察实验系统 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定量分析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 2 8 将图 2 7 中的 He Ne 激光器换为一个半导体激光器 由半导体激光器中自带的 PD 对自混合干 涉信号进行监测 无需外置 PD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区几何尺寸的不对称 2 2 22 2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将图 2 16 和图 2 17 中实验得到的自混合干涉条纹数和表 1 中的理论值相比 较发现 实验条纹数和理论值基本符合 也就是从实验上验证了一个自混合干 涉条纹对应与外腔 2 移动 而自混合干涉条纹的倾斜情况则可以用来确定 PZT 的位移方向 表 2 1 理论计算得到的 PZT 运动一个周期内干涉条纹数 图 2 12 2 13振动幅度 p p m 理论计算的条纹数 a b c 0 7 m 1 3 m 2 m 2 2 4 1 6 3 宋体五号居中 单倍行距 段前 1 行 段后 0 5 行 第 6 章 结论 4 第第 6 6 章章 结论结论 量程和分辨率的提高是所有测量技术追求的共同目标 自混合干涉系统具 有传统干涉系统所无法比拟的结构简单 紧凑 干涉信号含有方向信息等优势 但传统干涉技术由于其悠久的历史 在提高干涉相位测量精度方面积累了许多 成熟的技术 相应如此 自混合干涉信号处理方法研究起步较晚 这方面有待 于深入研究 为了提高自混合干涉的微位移测量精度 高精度的相位测量法被引入自混 合干涉中 已见报道主要有两种方法 线性电流调制和外腔长度调制方法 注 入电流调制是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仪最常用的一种调制方法 通过改变半导 体激光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