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课件 人民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辛亥革命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武昌起义1 背景 1 政治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清政府打出了 和 预备立宪 的幌子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 组织基础 1894年后 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 1905年 成立 中华民族危机 新政 中国同盟会 3 军事基础 同盟会发动等武装起义 4 思想宣传 湖北革命团体和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的努力 5 有利条件 1911年兴起 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 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黄花岗 共进会 文学社 四川保路运动 2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次日 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国号为 3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 误区警示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武昌起义 建立中华民国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 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1 标志 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 性质 以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 重大举措 1 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1912 革命派 2 1912年3月 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 内容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实行 性质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责任内阁制 君主专制 思维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以后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 这种进步意义是巨大的 当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也有自己的局限 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 结果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功绩 1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政体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提高了人们的意识 3 使的观念深入人心 4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君主专制 参政议政 民主共和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并非整个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认识 探究点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史料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思考史料体现了哪些原则 据史料说明之 答案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探究点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特点史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 指国务总理及部长 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思考由史料看 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责任内阁制 约束 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 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 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 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 评价 进步性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史论总结 b 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局限性a 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 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b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主题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 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史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 第一枪 迈出了民主共和的 第一步 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 第一回 马敏 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思考 1 根据史料一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答案促进民族 民主精神的觉醒 2 据史料二 说明辛亥革命打响 第一枪 迈出 第一步 引发诸多 第一回 的具体成果 答案 第一枪 结束清朝统治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步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一回 发布改称谓 废跪拜 剪发辫 易服饰 禁缠足和倡女权 等 革除 旧染污俗 的政令等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 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 思想上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促进了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4 社会生活上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史论总结 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 武昌起义胜利了 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 辛亥革命又失败了 主要是因为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改变 拓展提升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某学者指出 在 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中 当改革的路被堵死 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 革命 是下层 激进 的结果 不如说是被上层 顽固 逼迫出来的 可见 该学者认为a 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 清廷改革失败加速了革命爆发c 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 清末 新政 改革毫无成效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1 2 3 4 解析根据材料 改革的路被堵死 后革命爆发 革命是 被上层 顽固 逼迫出来的 可判断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 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 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可判断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对革命和改革的评价 故排除c d两项 5 2 庄秋水在 武昌三日 谣言下的革命 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 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 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 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 材料中 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 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谣言而害怕清政府的清洗 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1 2 3 4 5 3 有人认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 量身定做 意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了a 三权分立b 总统制c 责任内阁制d 民主共和制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三权分立在中华民国政体中有所体现 但不是针对袁世凯的 故a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并没有规定总统制 故b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旨在限制即将担任总统的袁世凯 故c项正确 民主共和本身并不针对袁世凯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4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 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 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 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1 2 3 4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 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 因此答案选c项 5 5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 陈独秀说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 尊崇他 才能够号令全国 称作元首 一旦亡了国 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 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 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 偶像破坏论 1 2 3 4 5 材料三尽管辛亥革命后 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 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 就没有五四运动 1 2 3 4 5 1 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答案 解析 答案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发动武装起义 如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建立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 2 据材料二分析指出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答案革命前认为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