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金禧中学试卷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汕头市金禧中学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一 级 历史科 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2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的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西学东渐”态势 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3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B清政府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4.下表是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 银数单位:万两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1851)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丰三年54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B.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5.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遭到列强控制成为傀儡政权C.外交政策逐渐接轨国际规则 D.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独立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变化( )A 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基础B 表明清政府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的态度C 与近代民族危机出现和深化同步D 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7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8.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的经济主张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11、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 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2.日本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列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这反映了日本( ) A.明治维新后必然脱亚入欧B.开始认识到清王朝的威胁C.面临来自邻国的军事压力D.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14.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15清末,某和约被批准后,清帝下朱谕(谕旨中的最高形式)一道曰:“自去岁仓猝开衅,征兵高饷,不遗余力。而将少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此中万分为难情事,乃言者章奏所末详,而天下臣民皆应共谅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 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B 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 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受到破坏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16.晚清浙江钱塘人孙宝瑄早期主要读的是古书,如左传、明记、明史等,后来他所读之书主要是危言、西事类编、日本外史、万国近政考略、天演论等。这说明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B.东南沿海开放程度较高C.民族危机影响国人思想 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主题17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会通”。该思想( )A产生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B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本质相同C指导下的最成功的实践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和软弱性18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 民族矛盾缓和 D 清政府角色的变化19.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这种“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最典型代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1.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2.其实,真正决定革命和保皇胜败的,不是辩论,也不是棒子,而是国内清政府的政策,如果清政府的政策一直比较对头,能够充分满足地方实力派和士绅的利益,保皇派肯定占上风,革命基本上就没戏了。作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晚清政府变革迟缓引发革命 C.地方割据削弱清政府的力量 D.晚清派系林立政局复杂动荡23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4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说明( )A 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 B 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 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 D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25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與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臧玉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对清帝逊位诏书理解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 B 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C 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上完整 D 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26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27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家,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 )A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促成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的诞生28.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29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 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C 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D 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30.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猗高考数学试卷
- 七下苏科版数学试卷
- 信息系统安全审查报告
- 盘龙区2024下学期数学试卷
- 吕梁市联考高三数学试卷
- 智能化工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报告
- 梁溪区期末数学试卷
- 医学知识培训感言课件
- 2025年抽纱刺绣工艺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网络程序员开发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使用知识
- H35-462(5G中级)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HY/T 122-2009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与实践最新ppt课件(完整版)
- 人工智能遥感解译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