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在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60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评估膀胱功能,指导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60例患者经过2个月的综合治疗,使患者在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对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有重要指导意义,96%的患者建立平衡膀胱并且无上尿路的损害。【关键词】 脊髓损伤;膀胱安全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继而引发各种泌尿系统并发症,这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数学者认为采用间歇导尿法是目前最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1,但应用间歇导尿要求随时了解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即膀胱内压力达到40cmh2o的有效容量)及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检查虽然能客观反映这些指标,但由于设备条件及费用限制,病人转移不便等原因,开展有一定困难。我们科室利用自制设备同样可以了解膀胱的基本情况,为开展间歇导尿提供了依据。1 临床资料自200501200706我们收治了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16岁,年龄最大67岁。病程1个月的22例,16个月的30例,6个月的8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55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5例。颈椎损伤17例,胸椎损伤17例,腰椎损伤21例,骶尾部损伤5例。高顺应性膀胱30例,低顺应性膀胱12例,正常膀胱18例。2 方法2.1 测定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1m长的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一根,将其固定于可以升降的输液架上,其零点连接一条30cm长的橡胶管。2.2 操作方法 将500ml加温至37左右,悬挂于测定装置的另一端,插入输液器,备用。用三腔气囊导尿管(或加“y”型接口)导尿,导尿管的两个头分别接输液器及测压管,输液瓶的高度由标尺内液面高度决定,零点位置一般与病人平卧位时的腹壁水平2。患者自主排尿后的,导出的尿量即为残余尿量。向膀胱内持续灌注0.9%氯化钠注射液,速度为50ml/min,膀胱每注入50ml时应记录标尺内的液面高度及压力。当液体停止注入时,此时注入膀胱内的液体量即为膀胱容量,此时水柱的高度即为膀胱压力。当水柱突然升高达到40cmh2o时,此时注入膀胱内的液体量即为膀胱安全容量。2.3 评估内容 入院1周行膀胱容量、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测定:(1)高顺应性膀胱(大膀胱)的特点: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其压力始终保持低水平,达到最大膀胱容量时压力仍然不升高3; (2)低顺应性膀胱(小膀胱)的特点: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膀胱压力明显增高3; (3)正常膀胱容量: 女性为250550ml,男性为350750ml3。2.4 间歇导尿的原则 应遵循平衡膀胱原则,即充盈期压力40cmh2o,残余尿量20%的膀胱容量患者常给予受体阻滞剂。2.6 间歇导尿的频率 根据残余尿量决定导尿频率。导尿时间点选定后,每次在时间点前20min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上运动神经源损伤的患者利用刺激扳机点来促发排尿,下运动神经源损伤的患者利用crede手法排尿或刺激扳机点。根据患者自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确定导尿频率。残余尿量在400ml左右时,导尿45次/d;残余尿量为300ml左右时导尿3次/d;残余尿量在200ml左右,导尿2次/d;残余尿量低于150ml后导尿1次/d;当残余尿量40cmh2o或排尿期压力60cmh2o将会明显损害上尿路功能,引起上尿路引流不畅,输尿管反流,严重者出现肾衰1。因此在实施间歇导尿时要充分了解膀胱安全容量,膀胱的顺应性及残余尿量,以指导间歇导尿的时机频率。对“膀胱安全容量”以外的患者(即低顺应性膀胱)进行间歇导尿时应配合口服托特罗定药物,可降低膀胱压力,增加膀胱容量7。我们自制的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可随时测定,对于不方便做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层医院和社区具有一定的意义8。但是由于膀胱容量测定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充盈介质的温度,注入膀胱的速度等,它只能粗略的反应膀胱内压力而不是逼尿肌压力,因此对于长期间歇导尿和有条件的患者还是应该定期检查尿流动力学。【参考文献】 1 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056.2 沙彬秀,王彤.简易膀胱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2008,23(5):357358.3 张玉海.膀胱排尿功能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56.4 廖利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现状与进展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9):646648.5 weld kj,graney mj,dmochowski rr.differences in bladder compliance with time and associations of bladder manmagement with compliance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j.j urol,2000,163:12281233 .6 陈忠,崔喆.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2.7 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