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序号考地标注试题及其解析41(2015苏州中考)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第4题图a铁丝网上的白霜 b屋檐下的冰凌 c冰冻的衣服晾干 d草叶上的露珠解析:选a.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瘤;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升华成为水蒸气;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选a41(2015自贡中考)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解析】选a。汽油在常态下是液态的,但其极易蒸发为气态,并扩散在空气中,如若遇到明火即被点燃,发生火灾,故选a 。41(2015荆门中考)19.(2015荆门中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草木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木上发声液化形成的水珠;池塘里的水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现象;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故选c。41(2015菏泽中考)(2015菏泽中考)1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解析:选c。露水是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的水,属于液化,c项正确。412015乐山中考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地膜覆盖农田、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都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而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加快了蒸发。故选c。41(2015临沂中考)7.(2015临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融合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雾和易拉罐表面的水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深秋的霜和冬天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故应该选a。41(2015成都中考)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 6 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 36min 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c在 46min 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的理解和掌握。因为不能确定甲为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所以不能确定甲在36min内的状态,故a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而甲物质到达50后温度没有再升高,有可能是在沸腾过程中,所以不能确定甲为晶体,故b错误;在46min内,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错误;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t1时间里甲升高的温度为t1=10,乙升高的温度为t210,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正确。41(2015宜宾中考)(2015宜宾中考)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a熔化b凝华c液化d升华【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寒冷的冬天,人呼出的温度高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这样就形成了“白气”。41(2015泰安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过程中对吸、放热的判断。a选项是熔化,需要吸热;b、c选项都属于液化,需要放热;d选项属于凝华,需要放热。41(2015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对沸腾特点的理解。液体温度升高到沸点后,再继续吸收热量就开始沸腾,且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特点。41(2015长沙中考)2015年2月,视频穹顶之下在网络上热传,该片提醒人们关注雾霾,重视环保,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的。b、pm 2.5是形成雾霾的“元凶”。c、雾霾会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解析】选d。雾属于小水滴的雾状物属液态;霾属于惊讶在2.5微米级的小粉尘,属固体颗粒物,主要是燃烧燃料排放的废物造成的;雾霾被人体吸入,会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等。41(2015镇江中考)(2015镇江中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烧水时壶口冒白气是壶内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弥漫于空气中,霜的形成属于凝华,湿手烘干是液态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41(2015滨州中考)4.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浸没在水中,故b错;d图中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41(2015内江中考)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液化及液化现象。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41(2015聊城中考)(2015聊城中考)【解析】选abd.本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扩散现象和物态变化。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零下5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故a正确;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说明糖分子发生了扩散,证明了分子处于运动状态,故b正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abd41(2015泰州中考) 解析:选a.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叫做液化,由液体变成气体叫做汽化,由液体变成固体叫做凝固,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叫做凝华;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变“模糊”,是室内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眼镜片上液化,变成小水珠造成的。41(2015潍坊中考) 解析:选b.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叫做液化,由液体变成气体叫做汽化,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叫做升华,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叫做凝华;霜、冰花和雾凇都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选b。41(2015兰州中考)【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雾、“哈气”、“飞机拉烟”、“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雨的形成较为复杂,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为小液滴或凝固为小冰晶,小液滴或小冰晶相互合并变大,等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落,即形成了雨(注: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霜、窗花、雾凇、冰箱内冷冻食物表面的雪花等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为水结冰,由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故d选项正确。41(2015南充中考)1、(2015南充)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b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c严寒冬天湖水结冰 d清晨草地上出现白霜【解析】选d。本题考查辨析物态变化.a、卫生球放一段时间会变小,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所以错误;b、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所以错误;c、冬天湖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所以错误;d、草地上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所以正确41(2015安徽中考)1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解析】选b。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41(2015福州中考)3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冰块消失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正确。412015呼和浩特中考(2015呼和浩特中考)我们生活在这炎炎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物态变化。滴水成冰是由水变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放热,故选a。41(2015济南中考)(2015济南中考)17.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17.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这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选d。41(2015济宁中考)(2015济宁中考)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7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图7解析:选a。41(2015南京中考)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要放热,a符合题意;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要吸热,b不符合题意;夏天湿衣服晒干,是汽化现象,要吸热,c不符合题意;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要吸热,d不符合题意。412015平凉中考(2015平凉中考)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物态变化。“鸡蛋上布满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消失了”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41(2015重庆中考b)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图1【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现象;露珠消失,是液态变成气态,为汽化现象;白雾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雾凇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为凝华现象。41(2015邵阳中考)【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故选b。41(2015广安中考)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的形成是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解析】选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42(2015苏州中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烛蜡受热变为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烛蜡是 解析: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蜡烛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是非晶体答案:核外电子;非晶体42(2015苏州中考)温度计的读数为 解析: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4;答案:4;42(2015临沂中考)24.(2015临沂中考)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 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蒸发吸热。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答案:蒸发(汽化) 吸收 42(2015成都中考)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解析】本题考查了液化和汽化的相关知识。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水的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表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要放热。答案:汽化;放热42(2015泰安中考)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的测量。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值上小下大的特点判断,所测温度值在0以下,其读数为-21.答案:-21.42(2015镇江中考)(2015镇江中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能表的读数。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2.49cm或2.50cm;弹簧测力计直接就近读数,故示数为1.2n;家庭用220v电能表最后一个数字为十分位,故示数为2015.6kwh。答案:(1)2.49或2.50 (2)1.2 (3)2015.642(2015滨州中考)16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解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新型制冷剂r600a在室内机中会迅速汽化,汽化时要从室内吸收热量,使室内的温度降低;制冷剂把冷冻室里的“热”搬到外面,压缩机压缩制冷剂蒸气,使其体积变小,从而液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答案:放热 压缩体积42(2015衡阳中考)【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下3;酒精的凝固点低,测量-88. 3的低温度,只能使用酒精温度计。答案:3 酒精42(2015德州中考)13妈妈为苗苗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块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苗苗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将小干冰决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答案:升华42(2015福州中考)18福州是温泉之都,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形成的,温泉的能量来自于_(选填“地球”或“月球”)。【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能量来源。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形成的;温泉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答案】液化 地球422015呼和浩特中考(2015呼和浩特中考)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解析】本题考查的温度计的原理及读数、质量、密度、内能的定义的理解。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由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此时刻的读数是32。答案:热胀冷缩 ; 内能; 3242(2015南京中考)1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l)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特点。(1)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可缩短实验时间;(2)由图乙可知,冰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因而是晶体;(3)第3min时,冰块温度在上升,处于固态;(4)从a到b的过程中,冰块虽然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收热量,因而a点的内能小于b点的内能。答案:(1)较小 (2)晶体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固 (4)小于42(2015广安中考)如图(4)所示,图的读数依次是 。【解析】甲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度数应为37.3;答案:37.3 442015德阳中考(2015德阳中考)晾衣服的时候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快蒸发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答案: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45(2015临沂中考)31.(2015临沂中考)如图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和晶体的熔化规律。(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3)bc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物质的内能增加。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晶体 (3)固液共存 增加 45(2015娄底中考)19(6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2)该实验应选用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热水温度计温度计甲乙解析: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应选用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是受热相对更均匀,效果更好些;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该实验使用水浴法是碎冰块受热均匀。【答案】(1)热胀冷缩 (2)碎冰块 (3)乙45(2015重庆中考)15图12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12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1)图12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由图12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态。(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1)读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了3;(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3)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答案:(1)3 (2)不变 0 固液共存 (3)a45(2015聊城中考)(2015聊城中考)【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如何绘制图像。(1)依据图中的原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图示如下:(2) 读图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该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80答案:(1)如图所示;(2)晶体;8045(2015德州中考)21.同学们用图16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试管中的冰(或水)受热 (2)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他们发现:冰和水升温快慢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 不同。(3)小军同学提出,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其理由 。答案:(1)均匀 (2)比热容 (3)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解析:本题考查冰的熔化规律和液体的沸腾特点。(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这种方法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升温快慢也不同。(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采用水浴法加热时,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会继续从烧杯中吸热,故不会沸腾。45(2015福州中考)26(5分)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1)如图16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6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是_。(3)实验中,是通过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图甲可知,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杯底;(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垂直,由图乙可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的示数是95;(3)实验中,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行的方法有: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等。【答案】(1)碰到杯底 (2)b 95 (3)热传递 提高水的初温(其他答案合理即可)45(2015武汉中考)24.(4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安全培训题库大全课件
- 2025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招聘工作人员11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分类与传播途径
- 土地抵押合同(标准版)
- 中介和买家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环保设备制造业竞争激烈产品创新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工厂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母婴用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研究报告
- 中考英语一轮复习完形填空汇编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新会计法培训
- 小儿麻醉危机管理方案
- 成人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
- 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
- 大输液产品研究报告
- GB 5768.1-20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 食品仓库记录管理制度
- 企业团委管理制度
- 冻干粉培训课件
- 公路应急抢修合同标准文本
- IQC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