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doc_第1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_第2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_第3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_第4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甲马说 略(12分) 马说比较阅读乙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注: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捉:驾驶。住:停止。唱言:高声说。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译文: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答: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答: (二)马 说 略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答: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三)【甲】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 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答: (四)甲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 比:连续,接连。 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朝(zho):早晨,也指一天。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才美不外见( ) 愿子还而视之( )不以千里称也( ) 去而顾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答: (五) 1马 说 略 2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近侍之臣。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执策而临之( ) 才美不外见(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答: 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答: (六)【2016河南卷】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 【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七)【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注释】冯异:人名,汉代名将。章:奏章。谢:谢罪。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诮:qio,责备。大司马:官名。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1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 人咸知异为名将。 .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1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八)【甲】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上:唐太宗。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正:只。1.解释加点的词。(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九)【甲】马说【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注: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备员:凑数,充数。废:当作“发”,发声。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选自毛遂自荐1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2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 (4)使遂蚤得处囊中 (5)胜不敢复相士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19、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0、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21、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十)甲马说乙(刘基郁离子)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注释: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夔: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跷跃:用一只脚跳跃。跂:踮起脚尖。曳:拖,牵引。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1解释下列短语。(1)外见:_ _(2)通其意:_ _(3)介鳞之属:_ _(4)所行几许:_ 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 _(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_ _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_ _ . .参考答案及译文:(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译文:从前有一个富有钱财的老人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寻宝。这位老人的儿子擅长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 回流、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校正方向怎样停靠。他就对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 船行驶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这时老人的儿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师驾船。当船行驶到有漩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说:“应当这样掌舵,这样掌舵才能正确地航行。”,可是船只是在漩涡中打转,无法继续前进到达寻宝的地方。满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二)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三)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四)23见同现,显现 希望 著称 回头看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6人才27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五)16竹制的马鞭子 见同现,显现命令 丢掉,白白扔掉17A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2)言之有理即可。【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六)17.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七)【答案】11C(2分)12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2分)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2分)13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14【甲】文:埋没、摧残人才(1分);【乙】文:信任、保护人才。【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利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辞职,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好象子对父,有什么嫌隙和疑虑,使你产生害怕之意?”等到冯异大破敌军,诸位将军想瓜分他的功劳,皇帝下诏书责备大司马以下的官员,说冯异的功劳像山一样。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如果不是皇帝的英明,必定遭到谗言的陷害。(八)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九)17、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18、(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19、C 20、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21、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翻译】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王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今日(有)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