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doc_第1页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doc_第2页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doc_第3页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doc_第4页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成果公报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成果公报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湘西自治州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低,由于民众环保观念淡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严重,长期以来,自然资源受到无情掠夺。近年来,为了搞活经济,缺乏科学技术的本地民众不惜毁灭性地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长此下去,必将对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资源开发研究的研究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环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广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知识,使我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增强和提升学生乃至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本研究设计思路为:“以民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环保教育为研究内核,以探索和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的基本模式为研究目的。”在借鉴社会、劳动活动教学的基础上,在不改变教学体制、不影响常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师生参与研究的主动性,有效地探索和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的基本模式,使教师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结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本研究以新课程理论、“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机制理论和“三大板块结构”的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1)在新的课程理论中,课程包含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2)“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机制理论主张中小学课程由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认为课程应由“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3)“三大板块结构”的课程设计理论提出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组成。“三级管理”和“三大板块结构”的结合赋予了“校本”观念浓厚的中国本土色彩,为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课程编制过程,崔允漷主张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社区代表、教师与学生等多方参与课程决策,并提倡教育变革中的课程意识与创新意识。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构建出有效的途径和基本模式。2、在环保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教师的环保教育能力和艺术,并使其具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和策划、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开发出厂套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学环保校本教材。4、“环保知识的掌握”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环保行为习惯养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5、环保行为习惯难以养成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二)研究的主要方法A、文献法B、行动研究法(1)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数据并及时验证,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完善教材并再实施。(2)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内外条件,探索其内在规律,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3)跟踪、调查、收集教刀币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信息资料,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及时修正。C、个案研究法创设环保课程情境,开设有质量的活动课、环保主题活动。搜集筛选个案,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再设计出“反馈修正”计划,深刻的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规范。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新的课程观则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题研究之初,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更没信心。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参与了全过程的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表现在:1、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撰写环保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学点滴21篇及环保教育教学活动设计28篇。2、课题研究蔚然成风。肖卫英老师的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国家级课题,杨胜国、周安碧老师的民族地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州级课题,李进东老师的民族地区小学语数档案袋形成性评价实验州级课题相继立项研究。网络时代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等五个校级课题也纷纷进入探讨。(二)学生的相关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环保意识大调查,向教师、学生、群众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组织了五年级学生对母亲河峒河进行了实地考察,消息刊登在团结报和湖南科教新报上;开展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主题的书法、美术、摄影、手抄报、黑板报、环保知识大辩论等竞赛活动,收到书法、绘画作品213件,摄影作品80余件,手抄报200余件,汇编了环保知识一百问小集子,走访了州市环保局、市水纹站等单位,参观了州财政局、市自来水厂、市老年官等园林式单位。(三)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本课题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环保教育,为研究内核,贯穿课改理念,将德育与能力培训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改变德育重在说教的教育模式,用鲜活的生活案例,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开展各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生的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效果很好,2005年学校被评为州级卫生文明先进单位。四、研究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这些实践研究活动,学生的相关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首先,转变了学习方式,由原来单一的接受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其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应变能力和交往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得到宏扬,在2005年吉首市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的科技发明小论文有三篇获一等奖。通过对“环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广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知识,使我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增强和提升学生乃至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增进了对现实生活、社会环境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的情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锻炼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毅力,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1、一、二年级环保校本教材一套2、三、四年级环保校本教材一套3、五、六年级环保校本教材一套4、优秀教案、活动设计一本5、优秀论文、案例、教学点滴一本专题论文:试论环保知识的掌握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专题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