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高中高二语文 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朐县高中高二语文 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朐县高中高二语文 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朐县高中高二语文 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朐县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逝去的“杨柳依依”主题单元设计题单元标题逝去的“杨柳依依”作者姓名王静所属单位临朐第五中学联系地址临朐第五中学联系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626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所需时间课内4课时 课外2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有聚就有散,人生在聚聚散散中延伸,一路撒下或悲或喜的心情。面对筵席将尽、天涯相隔,我们总有太多的惆怅。古往今来,“离别”几乎是诗文永恒的主题。我们的教材中也选入了大量的作品。对“离别”主题作品的学习赏析,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理解文本、体悟生活的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单元由必修中的长亭送别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选修中的送友人三篇古诗文组成。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走进古人的“杨柳依依”。引导学生通过对“送别”主题诗文的学习,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来品味“送别”诗文中所传达出的丰富意蕴。本专题主要用依托文本研习、小组讨论、观点呈现等方式进行。专题二,思考今人的淡漠离愁。本专题我们将由古代走进现代,看看现代人的离别是怎样的。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离别场景,并将它表达出来。将古人的离愁别绪与现代人的离别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并寻求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本专题学习形式多样化,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寻查找资料,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景剧表演,利用媒体展示、橱窗展示来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比较思考,拓展思维深度,加强思辨能力。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送别”诗文的主要特点。2.能够从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鉴赏“送别”诗文。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经典的送别诗文。4、能够撰写赏析性和评论性文章。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2、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能整合出共性特点。 3、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搜寻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4、利用比较阅读,增强辩证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不同时代送别作品传达出的感情意蕴,丰富自己的情感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3、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古代“送别”诗文是如何表达离别情感的?2、现代人的离愁别绪为何会淡漠?专题划分专题一:走进古人的“杨柳依依”专题二:思考今人的淡漠离愁专题一走进古人的“杨柳依依”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 课外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必修和选修的以“送别”为主题的三篇作品,一篇是节选自元杂剧西厢记的长亭送别,还有一首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和一首唐诗送友人。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来解读这一情感主题作品,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艺术手法。通过小组研究讨论,深入全面的赏析这三篇文章,并能对其他此类情感主题的诗文进行鉴赏,掌握一定的鉴赏手段,能够写出赏析性文字。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理解赏析三篇例文2.能够从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鉴赏“送别”诗文。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经典的送别诗文。4能够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5通过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本专题问题设计1、 这三篇诗文有何共同特点?2、 这三篇诗文是如何表现离别之情的?3、此类诗文是运用何种艺术手法表现情感的?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必修四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文谢亭送别赠汪伦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课下自主学习三篇诗文,疏通文意。并搜集此类主题的古代诗文)第一课时1、 学生挑选精彩诗词、文段,有感情朗读。2、 问题导读,这三篇诗文有何共同特点?学生自由讨论发言。3、 小组探究:这三篇诗文是如何表现离别之情的?4、 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成果。5、 教师指导总结学生发言,并补充。最后有多媒体展示相对全面的观点。6、 学习成果检测:(1)、背诵雨霖铃送友人第二课时1、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其他送别主题的古诗文。2、 多媒体展示:学生搜寻的典型作品和教师给出的补充材料3、 小组探究: 此类诗文是运用何种艺术手法表现情感的?4、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5、 教师整合观点,做指导补充。多媒体展示结果。6、 组织“送别”诗词背诵比赛8、赏析一篇以送别为主题的诗词。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2能准确无误地背诵精彩文章和段落。3、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4.能归纳概括出主题诗文的共性特点,掌握鉴赏手段。专题二走进今人的淡漠离愁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 课外1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次专题活动以交流个人“送别”体验展开,旨在分析人生经历经历离别时的内心感受;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一次最深的“离别”感受,用文字描写出来。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比较研究大家表现别离思绪的共同方式。结合专题一对古人离愁别绪的赏析,思考一下,永恒主题的“离别”,在古代和现代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中有怎样的变化,并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本专题将借助网络查询、小组讨论、佳作展示等方式进行。通过自我情感抒发,增强表达能力,强化心灵体验。并通过比较思考,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2、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搜寻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3、利用比较阅读,增强辩证思考的能力4、通过交流表达,强化内心感受,增强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本专题问题设计1、 你所知道的描写“离别”的现代散文有哪些?2、 你曾有过怎样难忘的“离别”感受?3、 古人的离情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4、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音响设备常规资源朱自清背影 李叔同送别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自己查找现代散文中的离别文章,教师下发朱自清背影材料)第一课时:1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李叔同的送别,并投影几组经典的离别场面,引领学生感受离别氛围。2学生自主交流。我所知道的有关离别的现代散文。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3教师将经典例文多媒体投影,大家共同赏析,共同分享。4片段写作:以“我难忘的离别感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5、将优秀范例多媒体投影,学生共同欣赏。第二课时:1针对“古人的离情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进行总结。3小组研讨:(1)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面对科技进步造成的人情淡漠我们是怎样的观点4 就这一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思辨性文章。5、设计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