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题突破透析】【例1】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23题第(2)问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此题考查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最初爆发于1640年,经长达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发生了“杀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的“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立法权、军事权及财政权属于议会,全面限制王权。英国君主立宪制至此建立。第二问“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需要从提供的材料、所学的教材及教师的讲课内容中去寻找。从材料三中能提取的信息是:贵族及其亲属占下议院人数的70%,工业资产阶级尚未跻身议员之列。且英国君主立宪制最大的特点即“王在法下”,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而是议会。【参考答案】(2)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尚未参与政权。【例2】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39题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即1787年美国宪法,其三权分立的理论来源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其基本原则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对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且让其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制约,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回答时可依据美国权力机构及其各自的职能进行分析,体现三项权力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即可。对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设计的评价,要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参考答案】(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商品率任命,参议批准。(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以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例3】2010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试题以剑桥中国晚清史提及的辛亥革命性质的说法为材料,要求考生对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观点做出解释、说明。将辛亥革命放在“1911年秋至1912年春”的时间段和历史背景下审视,它只是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等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变革方面。将辛亥革命放在19001913年的时间段和更为宽广的背景下审视,可以看成为一种包含了背景、过程和影响在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现象;而对中国的影响,除政治变革以外,还包括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有关的历史概念对辛亥革命的多角度观点作出解释。根据材料和要求,考生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能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判断出辛亥革命属于一场政治革命的观点;一是能从社会革命的定义出发,概括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的生活习俗出现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俗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过关实战训练】1.钱乘旦教授指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1)请结合17世纪英国国王权力来源变化的史实,分析说明钱乘旦教授的观点。(2)从19世纪末期开始,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致力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革命时机逐步成熟。革命党人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努力的?(3)甲午战争后十多年,改良也曾是危机中的中国的选择之一,但“革命”成为历史的最终选择。请结合甲午战争后十多年清政府的主要决策,分析“改良”的可能性是如何渐行渐远的?(4)请结合中英两国近代历史进程,谈谈对“革命”与“改良”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摘自梁启超立宪法议材料二 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3)结合所学知识并以近代东、西方的政体为例,谈谈你对“宪政”的理解。3君主制曾盛行于世,美国是世界各大国中率先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中国则是在亚洲率先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1)请列举古代世界与近代世界的若干史实,说明“君主制曾盛行于世”。(2)计翔翔教授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国是1787年建立的。”史学界通常认为美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如果要支持计教授的观点,应当选用哪些史实来进行阐述? (3)如按计教授的“建国”标准,近代中国成为共和政体国家的标志性事件应当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历史已经证明,临时约法最终成为一纸空文,“中华民国”长期有名无实。请分析并解释导致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1.(1)1640年以前,斯图亚特王朝的诸国王相信“君权神授”。1688年,英国议会决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王,原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远走法国。随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在明确议会诸多权力的同时全面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样,国王的权力来源已不再是神而是议会了,而且其权力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因此,钱乘旦教授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2)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与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宣传革命。(3)主要决策:扼杀“百日维新”;签订辛丑条约;推出为时已晚的“新政”和缺乏诚意的“预备立宪”。清政府的这些决策,或导致改良时机的丧失,或削弱改良基础,“改良”的可能性终于渐行渐远。(4)相对而言,“改良”导致的社会动荡较小,但旧势力、旧制度的残余会保留较多;“革命” 对旧势力、旧制度的扫荡相对彻底,但可能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制度变迁”进程中,两者都是手段,都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没有优劣之分。是“革命”还是“改良”,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2.(1)思想:宪政是宪法之政(或立宪之政),具体又分为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更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应该通过开国会、定宪法以限君权、兴民权,从而确立君主立宪、实现强国的目的。实践: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2)同: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斗争、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学习西方的产物; 都体现了法律至上、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都以走向失败成为空文告终;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异:前者是在民主革命风潮背景下由清政府颁布,后者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背景下,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 前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确立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前者内容具有专制色彩,后者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前者维护了君权,后者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民主共和、责任内阁制。(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第一层次,点式结构:就单一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何种“宪政”政体;能够运用材料。第二层次,线式结构:就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的“宪政”政体类型及其成因或影响;能够较多运用材料;叙述完整。第三层次,面式结构:就一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某国实行的“宪政”政体类型、成因、特点、评价;能够较充分运用材料;叙述完整而流畅。第四层次,立体结构:就多个角度多个问题得出结论,如“宪政”政体的类型、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特别是对现代化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宪政”政体的异同等等,研究得到的启示;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注意史论结合;注意东西方“宪政”政体的对比;论述充分,叙述完整流畅,逻辑严谨。3. (1)古代:中国、罗马帝国和埃及,都实行君主制;近代:英国、日本与德国,继续实行君主制。(2)标志: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史实:1787年,美国通过宪法,成功地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转变为联邦,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是临时约法的颁布。理由: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保健食品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库检测题型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高分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押题模拟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所属事业单位选调1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收银技能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污水处理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习二十届全会精神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福建漳州闽投华阳发电有限公司招聘5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一启新程扬帆再出发-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初一)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寿险调查培训课件下载
- 中国法制史试题题库(附答案)
-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农机驾驶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