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吴江平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引觞满酌(拿起) 披草而坐(披戴) B. 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领) C.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杳不知其所之也(代词) D. 就有道而正焉(靠近)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看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 何为其然也 子曰:其恕乎C.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D. 不拘于时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的是( )A.辇来于秦 B.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 , 。 。 。 , 。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陶诗中荒墟草屋、榆柳桃李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 B. C. D.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B. 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C. 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D. 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陷,彦仙拔归拔:攻取,攻下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D犯令者虽贵不贷 贷:宽恕,饶恕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B勤王:原义是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王有难,地位和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C“补”“授”在文言文中都与官员任职相关。其他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辟”“致仕”等。D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陕西、山西省境,古代把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称为“河东”。8把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4分)(2)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分)9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用兵上的特点。(3分)三、名著简答题(3分)10.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事。 四、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11分)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11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1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传达了哪些情感。(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2) ,侣鱼虾而友麋鹿。 (3) ,用之如泥沙?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人间如梦, 。(7)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骑一头蟋蟀夜行 宋长征蟋蟀是卑微的歌者,城市是傲娇者的天堂,你很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听见蟋蟀的歌唱。只有在乡村,蟋蟀才肯抽出纤细的弓弦。背景是空旷的田野,清澈的月光是上帝设置的灯光,树叶是幕后的天使合唱团,拉开夜之帷幕,熟悉的乡村小夜曲开始奏响。我太熟悉这样轻柔的旋律,谷物的香甜在村庄弥漫,婴孩在睡梦中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只狗尚未因为白昼的追逐而疲倦,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律。也许,这样的夜色只有一次,即便只有一次也因为秋虫的歌唱而缱绻。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在今日的月光下才静下心来,听蟋蟀弹奏月光的琴弦。促织鸣,懒妇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孩子预备御寒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赶紧趁着明亮的月光,纺纱织布,缝补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温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在知堂随笔中说: 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每逢入秋,就觉得时间一下子短了起来,白日里尚未做多少事情,夕阳就挂在了树梢。接下来是冷风吹,接下来是秋雨绵绵,接下来是雪花飘,好像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恍惚一下过完,让人不免悲叹。不知何时起人们发明了斗蟋蟀。宋理宗时,丞相贾似道十分喜爱斗蟋蟀,将其位于杭州西湖葛岭的住所命名为斗闲堂,并撰写了促织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旷古未闻的发明,一个丞相不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处理内忧外患,却以虫之名进行了另外一个行业的探索,到最后只留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笑料。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说的是人世寒凉。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 的任务摊派到了一个叫成名的人身上,成名不过是一个被官吏陷害的里正,面对征促织的任务,既不敢敛户口,又无力抵偿,形势所逼,只能自行捕捉。无所得,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故事以儿子化身为促织,成名入宫献促织得厚赏而结束,得到了喜剧形式的大圆满。而我却很久不能从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走出来。最近有消息说:每年 7 月中旬至 8 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汇集在泰安泗店镇收购蟋蟀,木工、泥瓦工甚至周边的上班族,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田间地头抓蟋蟀,外出务工的泗店人也会以各种理由丢下工作回乡抓蟋蟀。村民介绍说常年抓蟋蟀的抓上一个月至少收入在一万五以上。这是一则如假包换的信息。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我在百度输入斗蟋蟀赌博,类似上海破获斗蟋蟀赌博,单场输赢高达5万元男子因斗蟋蟀赌博被赌友捅死的条文达两万多条。我小时就喜欢蟋蟀的歌唱。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听缥缈的夜色中传来轻柔的鸣唱,走到叫声所在的地方,忽而又听它的声音在别处响起。再次走近,它却又在另一个地方逍遥起来。由此,我断定蟋蟀是用灵魂在歌唱,小小的身体能发出一种飘忽的声音,游走在乡村的夜色里。我到底是没有亲眼见过斗蟋蟀,我也不愿看见同类厮杀的场景。我所看见的蟋蟀,抛却被作为玩物的身份,应该是天籁中的音符之一,流淌的月光下,从诗经蟋蟀中弹跳而出,落在安静的书桌上。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苦行与享乐之间应该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要有作为人的起码忧患意识。那么,我情愿骑一头蟋蟀夜行,走过多情的人间。 (选自山东文学2016 年第 4 期,有删改)14.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 分)15.本文第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16.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请解说这句话的含意。(4 分)17.请探究文题骑一头蟋蟀夜行的意蕴。(6 分)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