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2.(2013广东汕尾摸底)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4.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的措施有()a.国营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b.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合作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5.下表反映的是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年份项目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6.(2012福建文综)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7.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d.“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8.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日用生活品短缺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b.c.d.9.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10.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11.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2.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入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必然性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图片材料分析1928年以后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从农轻重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材料二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图3苏联宣传画(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材料三图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画(4)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我国为改变这种体制做了哪些努力?(5)结合上面四幅图片,分析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4.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罗林斯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材料二1953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苏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2)简要指出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谈谈你对赫鲁晓夫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理解。(3)材料三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这对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突破?课时作业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a2.d3.a4.b5.c6.c7.d8.d9.b10.c11.b12.b13.(1)变化:实行农业集体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苏联的重工业飞速发展,但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开创“斯大林模式”。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到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影响:照搬苏联模式,计划经济居绝对支配地位,国民经济受“左”倾路线影响出现严重困难。努力:经济上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5)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要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14.(1)背景:美国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原因: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2)直接原因: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