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3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文中表明()“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 bc d4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倭”指的是日本国a bc d5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9:0010:00朝鲜与东学党起义10:0011:00北洋海军的悲歌11:1012:00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 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6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7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8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列强从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转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退让变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更进一步的加深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的一种表现9“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应是()a bc d11“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清政府被迫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外交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以至部分内陆城市作为通商口岸。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台湾通史)(1)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材料二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2)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材料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选编与介绍(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思考如果如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2)材料二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3)判断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课时作业(三)【基础演练】1a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计算能力,根据材料中“1514年”“325年窥探之后”可以算出,这是1839年,此后一年发动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所以答案为a。2d解析 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而当时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d项正确。3c解析 从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结果,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错误;材料表明英国要干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将面临封建主义与西方列强双重敌人,正确;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正确。选c项。4c解析 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考点。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正确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思想变化,“倭”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对手日本国。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的原因使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本题选c项。5d解析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北洋海军的悲歌是指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因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综合分析,d项符合题意。6c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7b解析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影响。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1900年”“八位强人”等信息,可见其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其结局是中国签署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木偶”。8a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以辛丑条约为界,尽管列强侵华特点发生了变化,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却加紧了而不是放松了,所以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能力提升】9a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理解,材料表明,清朝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外国通商,这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故本题答案应为a。10b解析 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中规定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规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11d解析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根据“申江鬼国正通商”可知是上海和外国通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所以答案为d。12(1)通商口岸是在华外国人主要集中地,西化程度比较深的城市;外国人享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租界成为“国中之国”。(2)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全球联系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解析 本题考查侵华战争的影响通商口岸的认识。第(1)问考查比较能力,根据材料从居民构成、享受特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根据材料中毛泽东评述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可以判断出他是以革命史观来观察问题的,然后再分别从全球联系视角和文明演进视角来分析通商口岸的地位。【选做题】13(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不能。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公”一人所能挽救。(2)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终形成。解析 本题以近代列强侵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