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鄂教版(2).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鄂教版(2).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鄂教版(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鄂教版(2)- 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4、体会掌握问中过渡段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一、 导入: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二、 检查预习情况:1、 字词2、 人物介绍a、闻一多b臧克家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三、 整体感悟:1、 全班齐读课文.2、 边读边思考,本文的1、2两小节很有特色,为什么把这两句放在文章的开始?全文是怎样的结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全文大致分为两部分a学者b革命家,7、8、9三节是过渡段,并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过渡用得好,有什么作用.3、 闻一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教师小结: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和用一颗赤诚的心爱国的崇高品质.四、 合作探究:1、 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2、 闻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表现在哪些事情上?A全班交流B教师小结:前期: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后期: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参加群众大会.3、 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部分.A齐读3、4节.B这部分叙述了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这部分中找出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C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指点.D全班讨论.怎么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怎么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A字词:无暇、惜贪辛苦、凝成b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有什么作用?4、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结:用心要专,治学态度要严谨刻苦,要耐得寂寞,必成大事.五、 评议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全文大意、闻先生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巧用过渡段有什么好处.六、 作业:1、 正音、抄词、解词2、 思考书后练习一,全文第二部分有没有你感触很深的语句,勾画出来,想想为什么.3、 课外阅读最后一次演讲.4、 思考一下本文除了巧用过渡段外还有什么写作特点?比如选材方面、叙述过程方面有什么特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教学重点:1、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2、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选材精当,语言生动形象.教学准备:学生:课外阅读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过程一、 回顾上堂课内容:1、 全文的中心思想.2、 第一部分中,我们能体会到闻先生怎样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 合作探究:1、 分组读全文.2、 边读边思考,闻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总结: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异:所做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同:救国救民爱国的主题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总结.3、 第二部分中,我们又能感觉闻先生是怎样的人?4、 探究品味闻先生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参加群众大会一段.A全班齐读15-18节.B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最后一次演讲,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C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三、 体验和反思:1、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分别有什么好处?A选材精当: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可记载的事颇多,但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这六件事,把他一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B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音乐美.生动:如对闻先生外貌的描写:“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再如“钻探”一词,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此外“赫然而出”、“起先,小声说”、“警报迭起”都是明显的例子.感情:“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看似描写,但颂扬之情呼之欲出.音乐美:“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动人心,声震天地”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C夹叙夹议(有利于表现中心)2、 这些好的写作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四、 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回答.五、 作业:1、 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描绘班上的一个同学,写一个片段,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