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班)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蔓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象,之所以引人凝(nng)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汇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mi)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兵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pi),则是生活艺术的精典。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给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_,是失意的时候;_,是思乡的时候;_,是孤独的时候;_,是黄昏的时候;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漠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dn)生的前奏。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凝(nng)望神思 精典b.寂漠深情一瞥(pi)c.脉(mi)脉含情 雕象d.兵释前嫌诞(dn)生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绵延融会赋予b.蔓延融汇给予c.蔓延融汇赋予d.绵延融会给予3.在文中画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李白凝望月光朱自清凝望荷塘屈子凝望汨罗江李商隐凝望乐 游原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b.近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声称响应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下调资费,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出台的降价方案不得要领。c.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60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d.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之势。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汪国真的诗歌气质具有人性的真诚与良善,透着温暖与蔚蓝的朴拙,是现代诗里不可多得的品质,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诗人。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 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c.“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迮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d.2015年6月7日,“东方之星”沉船现场救援人员和数百名遇难者家属垂首默哀为生命的逝去悲伤,也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二、(每小题3分,共9分)z-x-x-k.com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读书破万卷,一卷是多少?袁逸 “读书破万卷”究作何解?古时的一卷又到底是多少? 今天的图书,多以册、种、部等计数,古时却有不同。卷、轴、册、函等是古代书籍制度并在社会实际中用得最常见的。在漫长的简牍与帛书盛行的年代,“篇”与“卷”被更多地应用。“篇”原是简牍之计量单位,即以竹、木为栽体的书籍计量手段,“篇”的作用是主文义之起讫,也即以文章内容的独立为考虑;其后,“篇”即作为一篇完整文章的计数,一直沿用至今。“卷”则为帛书的计量单位,主帛书之长短,也即以机织缣帛的物理形态为标准,一件长度大致恒定的缣帛即为一卷。到了纸本时期,无论是刻是抄,则多以卷、轴、册称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兴古之一轴。” 宋以后,随着线装书在书籍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轴”之作计量应用逐渐消退,虽然在不少文人的笔下仞间或用之,如李鸿章之“读遍牙签三万轴”等。卷和册成了千年以来最被广泛采用的书籍计量单位。其中,“卷”的含义已悄然演变为近似“类”的区分,或内容、主题相近,或年代、体裁有别,或篇幅多寡分布,皆可以“卷”区别之。而“册”则通用于书籍的物理形态,一本独立形状的书即为一册。 可见,欲“读万卷书”的量,约相当于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的容量,或者1.2亿字的书。如果每天读6000字,两天便是一卷,一年180卷,约55年读完。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当然,此所谓“万卷”,是极言其多,并非是个确数。 至于“破”字,更有深义在焉。不是真的要把书读破,与物质的书是否破损无关。孔子“韦编三绝”,倒是真的将那书读破了,一而再,再而三,随着书简的破损,书中的精义妙玄也统统涵纳于胸。欧阳修所读之书皆若新收,也并不妨碍其满腹锦绣、卓然大家。 也有不拘一格、博览群书之意。凡中外之大师巨匠,无不学贯中西,淹通古今,经纬天地,驰骋文理;食不厌精难免弱不禁风,唯吃得五谷杂粮,不忌粗蔬野菜,咽得麻辣醋酸,方能博采众长而厚积薄发,兼谙百科且术有专攻。 “破”,又有用功刻苦耗神费心之义。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学问不做半点空”;小和尚念经的有口无心,一目十行地浮光掠影,漫不经心地信手翻阅,走马观花,不求葚解,均与“破”无缘。 此处之“破”更指深入其中,出乎其上,有攻关破敌之意。读书亦如攻城掠地,要深研穷究,读懂读透,消化吸收融合,将那一本本书化为已有。要读出感悟,读出新意,读出自己的阐发、见解和创建;是“不破不立”、“破茧化蝶”之“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出神入化,后来居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目千里远,一览众山小;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云开月朗,破涕为笑。可以说,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即是立足于无数前赴后继的“破”字中的。 “读书破万卷”,说到底,乃是在生命的进程中通过学习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登临更高的境界。(有删改)6.下列对书籍计量单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篇”原是简牍之计量单位,作用是主文义之起讫,其作为一篇完整文章的计数,一直沿用至今。b.“卷”原为帛书的计量单位,纸本时期也被应用;唐朝以后,其含义已悄然演变为近似“类”的区分。c.“册”是千年以来最被广泛采用的书籍计量单位之一,通用于书籍的物理形态,一本独立形状的书即为一册。d.“轴”在纸本时期多用作计量单位,随着线装书在书籍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轴”作计量应用逐渐消退。7.对“读书破万卷”中“破”酌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要反复阅读,与物质的书是否破损紧密关联,象孔子“韦编三绝”那样,真的要把书读破。b.读书要广泛阅读,有不拘一格、博览群书之义,既做到学贯中西,也要食不厌精。c.读书要苦心阅读,有用功刻苦耗神费心之义,因此,不能抱着享受的心态去读书。d.读书要深入阅读,读懂读透,消化吸收融合;要读出感悟、新意,读出自己的阐发、见 解和创建。z-x-x-k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图书计量单位的演变,与制作图书的载体变化有关,古今都一直使用的计量单位,说明载体相同。b.中国图书的演变经历过四个阶段,即简牍年代、帛书年代、纸本时期和线装书占主流地位的时代。c.本文考证的“读万卷书”的量,相当于1.2亿字的书。可见古人读书不仅要达到规定的数量,还要活到老学到老。d.本文旨在告诉人们,在生命的进程中应通过学习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登临更高的境界。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顾觊之初为郡主簿。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仍为晦卫军参军。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秉权,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东迁、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 元凶弑立,朝士无不移任,唯觊之不徙官。世祖即位。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大明元年,征守度支尚书,领本州中正。二年,转吏部尚书。四年,致仕,不许。 时沛郡相县詹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益虫十余枚。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律伤死人,四岁刑;妻伤夫,五岁刑;子不孝父母,弃市,并非科例。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儿识谢及理,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日:“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加左军将军,出为吴郡太守。 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 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不受,日:“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时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觊之心迹清全,独无所与。宗甚嘉之。东土既平,以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加散骑常侍。泰始二年,复为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日简子。 (选自宋书顾觊之传)【注】:弑(sh):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刳(k):剖开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能尚也尚:在之上,比得上b.善于莅民莅:来到,到达c.考事原心原:推究d.孔觊等不能夺夺:改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辞脚疾自免归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务简而绩修备必喜而从命c.因得病游于三辅,因人京师d.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作师说以贻之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b.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c.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d.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觊之具有高雅而朴素的风度,深得谢晦赏识;刘义康当权时,他就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躲过了一劫,后得以起用。b.顾觊之为官善治理,他先后担任山阴令及湘州刺史,治理地方都政绩显著,屡得重用。后想辞 官,但没得到皇帝的应许。c.对待唐赐一案,刘勰认为其妻与子无伤害丈夫和父亲的动机,值得哀怜原谅;顾觊之则坚持依法治罪,并得到了皇帝的同意。d.明帝太始初年,天下大乱,四处造反,寻阳王刘子房要重用顾觊之,而顾觊之严格履行当朝规定,担绝了被授予的爵位和封号。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5分)(2)时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觊之心迹清全,独无所与。(5分)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渡一夜声。(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 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记载的孑l子言论中,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出了音乐暂时停歇时给人带来的深切感受两句是“_,_。”(3)苏轼定风波中的两句“_,_”,表现了作者在暴风疾雨中从容淡定的情形。五、(12分)16.请把画横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单句。(3分)古城镇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人便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新建筑会唤起一时兴奋,但失去城镇的“乡愁”是一种永恒惆怅,一时兴奋最终是弥补不了这一永恒惆怅的。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一场淅沥沥的春雨,给万物带来了滋润,使它们充满生机:小草悄悄的头探出头来,树枝抽出了嫩芽,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一片绿油油的。花仙子也不会甘于落后,纷纷把甘露晒向百花,田野里呀、山坡上啊,开满了鲜花,姹紫嫣红;花的香味在十里之内都可以闻到,借用“十里飘香”来形容它一点也不夸张。燕子也仿佛闻到了花香,从南方飞回来了,欢快的在屋檐下做新家,累了就暂时停歇在电线上休息,像音乐课本上的一个个音符。(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和_。(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和_。18.仔细观察乌鸦喝水这幅漫画,请用简洁的话语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不超过100字。(5分)六、(18分)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1922题。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西藏佚名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起了西藏。他说:“我觉得特别想去趟西藏。现世江湖混得我特别累,相信去了西藏,一定能找到一种超脱。”我大笑道:“哥们儿,别去了。没用!”很多人喜欢把旅行当做救命稻草,可谁知“救命稻草”这个词本身就是个谬论。传说“救命稻草”的出处有二:一个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觉得是抓到了陆地,靠意志游到岸边活了下来;二是说那个人靠着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终等到了营救。不论哪个,时间长了都救不了命。旅行,其实也只是给了你思考人生的时间罢了,改变不了命运的。我是个有西藏情结的人。从很小开始,珠穆朗玛峰就成了我的终极梦想,到现在也一直认为,死也要死在珠峰上,给后人做路标都好。一年前,我也一样深信西藏是世间最后一片净土,是最接近佛祖的地方。江湖险恶,红尘世俗,再大的背负,到了西藏都能得到解脱。可是,从西藏回来后,我不再这么想了。出发之前,很多朋友给我打预防针,说不要对西藏抱太大幻想,你一定要失望的。回来后,我坚定了一开始的论点西藏拯救不了谁。可是,我却更爱西藏了。z-x-x-k.com西藏,是天堂也是地狱。过了唐古拉山脒,看见雪山的一刹那,那叫欣喜若狂。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水是那么清澈,这不就是天堂么?拉萨河的日落,珠峰星空,羊湖如玉带般的妖娆、山南河岸里的沙洲睁着眼睛的时候,让你不能不相信这里就是天堂。那些深信着西藏是天堂的人,往往都是外人。他们来了,走了,看到了美景,膜拜了神明,就够了。我很幸运跟我一起去珠峰的有一群援藏医生,跟他们攀谈后,我开始相信西藏也是地狱。由于长期缺氧,心脏受到很大的负担,西藏当地人平均寿命比低海拔地区要短。由于交通因素,物资严重缺乏,很多人生了病却没有医药。珠峰大本营住宿那晚,帐篷的主人拿出了嫁妆,想要跟游客换手机,因为买不到。去林芝的路上导游笑话说,那曲挖虫草的人相当富有,有一次拦截了一辆自驾的越野车,从家里搬出好几十万现钞,愣是要买下车子来。我总觉得西藏是神用来测试众生的地方,因为身处苦难,你才会去相信;因为相信,才会满足感恩;因为感恩,才终究能与心魔和平相处从而幸福。西藏既是净土,也是俗世。很多人相信西藏是净土,是因为这里的信众。他们对神虔诚的信仰,在某个瞬间总能影响到你,让你也有片刻相信希望。我住的客栈就在大昭寺旁,早晚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八廓街坐着.看藏民转寺。转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的藏民跋山涉水而来,磕等身长头,一步一步都转得很认真;而更多的是拉萨本地人,跟例行公事一样走得很快,跟朋友聊着天,念着经文,10分钟转完了赶快去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快慢,他们多会来大昭寺或布达拉宫朝拜,信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混在这样的人流中,就算你不信,也是平和而幸福的。你要是这个时候就对着世界上的其他人说“看吧,这就是我说的西藏”,那你就错了,因为你一个转身,会发现你刚刚施与钱让她买文具的磕长头的小姑娘,也在伸手向其他的游客要钱。八廓街上满满的都是卖假的天珠、蜜蜡、绿松石的小店,并且一半都是外来人开的。你站在大昭寺广场前望出去,一半的人都穿着冲锋衣,扛着单反。西藏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有那么一大部分人,就算生存条件怎么恶劣,都相信着神灵。他们挖虫草挣了钱,就背着家当来拉萨朝圣,一路艰苦地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却把一整年的收入都捐给了寺院。路上,谁如果生病或车祸去世了,同伴会割下他的头发,带上他的家当,到拉萨捐给寺院。这些信众对物质的欲望极低,低得让世人无法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很大一部分外人相信这样一种平和是西藏带来的,于是在俗世中劳累、受伤以后总想去西藏寻找一种解脱。殊不知,这种平和源于信仰,和西藏无关,因为信仰,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幸福。.话题回到旅行。最近在大学社团的群里,看到很多小孩毕业不到一年就在考虑间隔年,说是工作太累了或者觉得生活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想出去走走。我在旅途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可是回来三两年后,他们该找不着工作的还是找不着工作,该没有方向的还是没有方向。对于迷失自我的人,旅行能够给与的,只是选开漩涡暂时的平静和更多的思考时间,并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就像你遗失了灵魂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西藏。19.文章为什么从与朋友的聊天写起?(4分)20.文中第段画线的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的作用。(4分)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传说“救命稻草”的出处有二:一个人溺水了,抓到了一根稻草,意念上觉得是抓到了陆地,靠意志游到岸边活了下来;二是说那个人靠着稻草的空心呼吸,最终等到了营救。不论哪个,时间长了都救不了命。21.作者为什么说“西藏是天堂也是地狱,既是净土也是俗世”。(4分)22.如今很多年轻人渴望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本文结尾却说:“你遗失了灵魂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信仰,不是西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试题答题纸 四五六七总分四、(24分)13(1)(5分) (2)(5分) 14(1)(4分)答: (2)(4分)答: 15(6分)(1) , 。 (2) , 。 (3) , 。五、(12分)16(3分) 17.(4分)(1) (2) 18.(5分) 6、 (18分)19(4分) 20 (4分) 21 (4分) 22(6分) z-x-x-k座号七、作文(60分) 817参考译文 顾觊之最开始做吴郡主簿,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当他的南蛮功曹,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谢晦欣赏他的朴素而高雅的风度,对他倍加重视。王弘请顾觊之当扬州主簿,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和盐官令,再当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湛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其他人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为什么这样。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和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惩罚。而顾觊之却再当东迁县令和山阴县令。山阴县有百姓三万户,是海内大县,前后到任的长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处理不好。顾觊之用简单的办法对付繁杂的问题,县里因此没什么麻烦,他白天把县衙门门帘放下来,门外寂寞无声。在宋朝建国以来的所有山阴政务中,这时的事务最少而政绩最突出,没有第二个人能赶上。 元凶刘邵杀文帝自立为皇帝。朝廷人物无不迁官,只有顾觊之没有变动。孝武帝当了皇帝,顾觊之升为御史中丞。孝建元年(454),外出当义阳王刘昶东中郎长史、宁朔将军,且代管会稽郡事务。不久又调为右卫将军,兼领本郡中正。第二年,出外当湘州刺史,他善于管理老百姓,政绩斐然。大明元年(457),调为度支尚书,兼任本州中正。大明二年,转任吏部尚书,大明四年,顾觊之要辞官退休,皇帝没有同意。 时沛郡相县人唐赐到邻村人朱起的母亲彭氏家里喝酒,回来便病了,吐下蛊虫十多条。死前对他的妻子张氏说:他死后要把他的肚子剖开弄清病的原因。之后张氏亲手剖开她丈夫的肚子察看,唐赐的五脏都弄成了碎片。沛郡相县的官员认为张氏竟做出剖开丈夫的肚子的事情,唐赐的儿子唐副又不阻拦,因为这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法官们不能判决。当时法律规定:伤害死人,判徒刑四年;妻子伤害丈夫,判徒刑五年;儿子不孝顺父母,判死刑,都不符合本案的条例。三公郎刘勰认为:“唐赐的妻子悲痛地按丈夫的话去做,他的儿子懂得逊让也懂得大理,细细体会这事的前后,他们没有伤害丈夫和父亲的动机,我认为应该原谅。”顾觊之认为:“法律规定移动路头的尸体,也属不合法,况且是自己的妻子儿女,竟然忍心做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对他们不应顾及小的情面,应该按照法律处理,判定唐副的罪行是不孝,张氏是犯法。”诏书同意顾觊之的判决。接着顾觊之升任左军将军,出外当吴郡太守。明帝太始初年,四方各镇同时反叛。顾觊之家在寻阳,寻阳王刘子房给顾觊之授予爵位名号,顾觊之拒绝了,说:“礼规定年到六十不穿军装,只因精力衰退,不再能习惯军事生活。况且我年将八十,余年不多,在家里等死而已,我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孔觊等人不能说服他。当时全国同时造反,几乎没有哪个人不受影响。只有顾觊之立场坚正纯贞,叛逆一个也不支持。明帝非常赞赏他。东方平定后,让他当左将军,吴郡太守,加官散骑常侍。泰始二年(466),再当湘州刺史,常侍照旧。泰始三年(467)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镇军将军,常侍、刺史照旧。谥号称为简子。参考译文顾觊之最开始做吴郡主簿,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当他的南蛮功曹,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谢晦欣赏他的朴素而高雅的风度,对他倍加重视。王弘请顾觊之当扬州主簿,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和盐官令,再当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湛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其他人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为什么这样。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和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惩罚。而顾觊之却再当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