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暑期培训心得(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天2013年7月4日,南湖区90学时暑期培训的第一天。听了一场题为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讲座,讲授人是嘉善县中学语文教研员顾老师。顾老师的讲座主旨我很是认同,就是古诗文教学一定要由文字教学层次上升到文化教学层次。语文教学,如果能像顾老师说的,教师升至文化层面的认知,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有效教学策略,引领学生由文字认知到文化涵泳。这样,我们的孩子,最终一定会成为有着传统修养的中国人,能够和我们的祖先一样,作为一个伟大民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并持续地汲取中外丰厚的文化精华。语文教学,如果能像顾老师所言,由文字层面升至文化境界,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精神享受,看重的是最后精神世界的熏染,那么就不会困顿于知识和技能层次,学生和教师自然就有了迂阔的精神气质。讲座起始,顾老师分析了当前古诗文教学现状。我想培训的教师大都身在教育一线,其情形不言也自然知晓。语文学科是最古老的学科,从创设文字始,应该就有了语文教育。起孔子始已经有了专门的“言语”、“文学”课程,但语文教育至今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所以,关于语文教育,别说专家可以指责其弊端,很多外行人也可以随意论其是非弊病。诚如顾老师所言,我们暂且不论传统语文教育的得失,就现状的语文教育,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耽于经验。虽然说经验很重要,但是步入经验主义之途是万万要不得的,所以放眼望去,语文界没学问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学术传统,向来是注重实践理性的,几乎没有像欧洲那样在基本概念和范畴中追本求源的传统,所以我们的语文界把经世致用的实用性放在首位。经世致用,这种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它是非终极性的,它忽视了人内在的生命和精神需要。如果人生只是停留在应付生活的实际需要,人和其他动物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不仅是践踏了我们视为神圣事业的语文教育,也为应试教育悄然大门洞开,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言语基础上的一种精神的建构,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寻找自身灵魂的征途,是超越世俗实用需求的,因而语文教育需要从文字教学上升至文化教学,语文教育中务“虚”比务“实”仿佛更为重要。听讲座的过程,是一个精神对话和心灵交锋的过程。我想“语言是存在的家”,我们的精神和文化以文字的形式贮存,我们必须从文字出发,才能走进文化和心灵深处。我想古诗文是中国文人的情怀、思想的累积,我们应该在传统文化积累的基础上品悟古诗文,而不是以国外的理论来阐释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所以,在顾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阐释古诗文教学时,我窃以为稍隔了些。刚刚结束的2012学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思考对学生自己能做些什么。今天听顾老师讲座,我发现自己和顾老师所思相近。我想到的是,教师首先引领自己做个心灵上的文化人,舒展性灵,其次引导学生向善、向美而启智,做个看重心灵生活的人。我相信只有文化才赋予一切活动生命本源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内在文化的缺失,意味着教师只是在做位移、技能和应试的训练,诚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而后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的更舒服些。”这样的教学和生活的境界,于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顾老师说:“人事景物总归情”。文心雕龙也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有的文本反映的都是人的情感。后面的古诗文教学案例列举,顾老师讲解的教案设计都不是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力求教学境界的文化升华。于此,我也颇为认同,因为专业知识不能等同于智慧更不能滋养心灵的成长,道家的“绝学无忧”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学生的内心都被所谓的语文知识和他人的认知所填满,那么他们的心灵很难与文本深藏的情感形成生态的活泼的流通,也很难形成带有自我原创的生态的对话和交融,就更难构成自我确认的各种要素感觉、意象、观念、生活态度、信仰之间的碰撞、对话和交融,这种交融会促成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思考、自我想象和自我判断,因而我们要侧重于情感体验的阅读指导。顾老师列举湖心亭看雪时,我更是很有感触。湖心亭看雪一文,我的徒弟陆海兵老师公开课教授过。我和他,磨了很久的课,侧重在解读文本,而我们的解读也是力求能够上升都文化解读的层面的。记得要求陆海兵老师对湖心亭看雪逐字点评,自己也写了教学思路初探。记得自己的教学思路是想实践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即举像、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的文化探求步骤。这里,抓住一个“痴”字,刻画了一个高洁的内心有操守的文人形象。由“痴”这个形象,抓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结合文章“痴”,让学生找出“痴”的具体内容,反复吟诵,教师以“痴”作为吟诵后缀,比如:第一次:学生吟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教师后缀:余往湖心亭看雪,相公痴也。第二次:学生吟诵: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教师后缀: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公痴也。第三次:学生吟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教师后缀:眼见此景,相公痴也。第四次:学生吟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后缀:能见此景,相公愈加痴也。第五次:然后,学生连贯吟诵,连贯以求气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后缀,相公痴也。这样的反复吟诵,是课堂的“造境”。在造境的基础之上,对课文的入情、会意层面就可以渐入佳境了。古诗文教学上升到文化境界,必须引领学生对意象的感知。湖心亭看雪第一段就有意象伏笔。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意象,“意”大于“象”。而湖心亭看雪的第一段出现“亭”和“舟”,眼中之景非平时之景,心中所思也非平时所思,作者来到了一个与平时完全不同的世界,由小世界跃入了大世界,人之生,或如井底之蛙,或如洞穴之人,不免局促,雪景让他感觉从暗室中伸出头来,天地宽广,寻得了真实的自我,不仅是画面的延展也是时空的延展,千古风流一起涌上心头,观景让人摆脱了“小”的宿命,虽言“小”但心灵上已经超脱。“舟”俨然是宇宙之船,八面通透的“亭”就是一个心灵的高台,所谓“人生天地间,恰是飞鸟栖枯枝”,听起来忧伤确是事实,因而小亭饮酒,豁达对待生命,如能解禅悦,何地不高峰。所以第二段,作者没有久留,贯之以洒脱之风范。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深更半夜,“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双方的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语,只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笔墨简炼,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和“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可作者在此并未写出他们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湖心亭看雪营造了境界,但实际上超越了境界,作者在心灵超越中实际上已经已经拥有了世界,身心得到了安顿,所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其“痴”应该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喜爱、入迷,而是深感一种生命的回归,心性的伸展。是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于一体,最终获得灵魂适意的“虚”的生生造化的境界吧。今天,听顾老师谈“怎样教好古诗文”,听顾老师从文学根本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我也不禁深思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必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很大意义上是个不思不想的时代,我们会追问:“怎么办”,但我们很少或者压根不追问“为了什么”,例如,我们不追问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工作,而集中于“找到工作后需要我做什么”,“学习中别人让我干嘛”?当然,“怎么办”也是在思考,这种思考的应用,常是以感官为主,把思想局限在事物的表层上,局限在事物的孤立个体上,这种以感官为主的思维模式,并不通向思考真的内心,更不会把所有的感官的活动稍加凝聚,把它向内心沉潜而加以提炼和净化。这样的现代生活,我们已经失掉了自主性,我们已经把思想从我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了,人只有在思想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们不能过着这样不思不想的生活。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多读书,沉潜文字,需要我们在思考中感悟别人的生命,进而反观自己的生命。仍旧回到湖心亭看雪上来,我们文化寻根,联系课后练习江雪寻根,联系姜子牙直钩垂钓、严子陵隐居钓鱼的典故寻根,我们发现,不管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还是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都是一种世情洞悉后的智慧及生命的深刻体悟。语文教学,回到文化深处,追求思想的力量,寻求情感表达的文化之根。我们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运动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互联网广告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幼儿园教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专业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泸州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含答案
- 红十字会为民造福政绩观树得还不到位整改措施
- 2025年农药原药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瓷砖玻璃贴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静脉输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教育导论模拟练习题含答案2
- IT项目管理进度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汽车玻璃水行业竞争优势与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 厨房刀具安全培训课件
- 私密抗衰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综合实践计划
- 2024风电项目开工管理办法
- 供热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真题-英语(全国一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