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共6面,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d 【解析】考点:明代的经济发展。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考查判断问题的能力。由甘薯可直接确定为明朝,故选d。13.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习俗,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佛教文化的浸润【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选择根本原因时,一般应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因为经济决定政治,或者说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古代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是和小农经济密不可分的,在小农经济状态下,生产力落后,体力占优势的男子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所以会出现题干现象,答案为c。14.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材料表明了 a.井田制彻底瓦解 b.公田数越来越多 c.均田制不断推行 d.土地私有得到承认【答案】d【解析】考点:土地制度。解决本题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材料材料的出处,鲁国的初税亩表明井田制开始崩溃,土地私有制开始得到承认,第二个关键是材料中的“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表明私田开始征税,表明私田开始合法化。15.古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是 a.咸阳 b.长安 c.开封 d.洛阳【答案】b【解析】考点:唐代的城市建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此诗是赞美长安新都布局整齐,街道宽阔,所以选b项。16.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答案】【解析】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生地、熟地、肥田、早田、深水、晚田、换田等足以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精细程度,所以,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17.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有官营、民营与家庭手工业三种形式,而官营手工业水平最高。官营手工业为保持其领先地位,对外技术保守不外传,故容易造成技术的失传。所以选c。18.明朝初期景德镇瓷器还是欧洲贵族用作炫耀的奢侈品,到了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家里的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a景德镇成为了瓷都 b制瓷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新航路的开辟 d制瓷技术出现了重大改进【答案】c【解析】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景德镇的瓷器在欧洲逐渐的普及开来,说明东西方的贸易的数量在急剧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东西方的交流造成的,故选c。19.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明清时期 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 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徽商和晋商”都是国内的商人,他们的经营范围局限在国内,所以当然也就不能“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所以,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只能是d,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20.“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地租繁重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答案】b【解析】考点:重农抑商政策。题干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置产业主要是以田地为主的史现象,分析其因是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资源、财富,从“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也说明了商业的地位,因此,实质问题是下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正确。21.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a.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b.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c.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d.荷兰的经济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对教材出现的名词的把握。荷兰是由于依靠发达航运业从事海上运输被人们称为“海上马车夫”的,但这个概念更多的是反映出当时荷兰的经济地位:已经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22.最先开辟出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路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b【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此题考查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先开辟出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路的是是达伽马,a项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项哥伦布发现美洲;d项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23.1511年,一支欧洲远征军在欧布盖克的带领下来到马来亚,经过一个月的围攻后他占领了马六甲。他在马六甲修建了城堡,实行殖民统治。派遣欧布盖克远征的应是 a葡萄牙王室 b西班牙王室 c罗马教廷 d法国王室【答案】a【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6 世纪初,占领马六甲的是葡萄牙人。由此判断应选a项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8分) (2)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国和唐宋时期人们是怎样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的?(4分)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旧唐书卷71材料三: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共计 前期1120165454223135后期1372361349396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3)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6分) 材料四: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颁:“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一全唐文(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扬一益二”是对唐后期南方城市繁荣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州繁荣的原因。(6分)(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4分)【答案】(l)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 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秦朝:开通了灵渠,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8分,每举一个工程给2分,每说明一项工程的历史作用给2分,工程和作用错位不得分)(2)曹魏:翻车。唐朝:筒车。 (4分)(3)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2分)。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建设比唐后期多。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4分,任答两点给4分)(4)新特点:唐后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分) 原因:扬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安史之乱后,北方破坏严重,人口南移,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环境较好。(4分,任答两点给4分)(5)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内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1)联系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回答即可,较有代表性的如,战国时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开通了灵渠,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2)联系所学致死回答即可,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3) “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说明唐朝初年经济残破,继续恢复和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根据材料三进行分析,水利设施修建的总量达到264处数量较多;从前期和后期修建的总量来看,前期多后期少;从分布范围看,前期主要集中于北方,而后期则侧重于南方;(4)“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说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中心南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扬州之所以繁荣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安史之乱后,人口南移,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环境较好;(5)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农田水利的重要作用角度来回答。39.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24分)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4分)(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12分)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3)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少写出2个。)(4分)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4分)【答案】【解析】考点:两次工业革命。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两次工业革命动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