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修).doc_第1页
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修).doc_第2页
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修).doc_第3页
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修).doc_第4页
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十九章 骨肿瘤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骨肿瘤的常见的临床特点及一般处理原则;掌握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特点;了解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治原则。能力目标:能熟练诊断常见良性骨肿瘤。第一节 概述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继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统称为骨肿瘤。2002 年WHO 公布了第三版的骨肿瘤分类法,如表591。表591 骨肿瘤分类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原发性)症状先有肿块生长缓慢疼痛轻或无无全身症状先有疼痛生长迅速疼痛重,夜间重发热、贫血,晚期有恶液质局部体征界限清楚表面无改变无压痛、轻压痛无转移、少复发不清楚,周围组织有浸润粘连皮肤发热、静脉扩张压痛明显可转移,复发率高X线表现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骨皮质完全或变薄无骨膜反应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楚早期有破坏骨膜反应明显细胞形态分化成熟,近乎正常排列可紊乱异形明显,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有核分裂化检多无异常贫血、血沉增快,碱性磷酸可增高愈后愈后好死亡率高一、发病情况 原发骨肿瘤中,良性比恶性多见。前者以骨软骨瘤和软骨瘤多见,后者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多见。骨肿瘤发病与年龄有关,如骨肉瘤多发生于青少年,骨巨细胞瘤主要发生于成人。解剖部位对肿瘤的发生很有意义,许多肿瘤多见于长骨生长活跃的部位即干骺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胫骨远端,而骨骺则通常很少受影响。二、临床表现1 疼痛 疼痛的程度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良性肿瘤多无疼痛,但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痛;恶性肿瘤一般疼痛明显,夜间疼痛尤甚。2 局部肿块和肿胀 良性肿瘤常表现为质硬而无压痛,生长缓慢,通常被偶然发现。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弥漫肿胀,浅静脉充盈或怒张,肿块发展迅速。3 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邻近关节的肿瘤,由于疼痛和肿胀可使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脊髓肿瘤不论是良、恶性都可能引起压迫症状,甚至出现截瘫。4 病理性骨折 肿瘤组织破坏骨质,影响骨的坚固性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良恶性肿瘤均可发生。5. 部位特征 某些骨肿瘤有比较特定的好发部位,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好发部位如图591。图591骨肿瘤好发部位6.转移和复发 恶性肿瘤可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骨肿瘤治疗(如手术切除、截肢或化疗)后,可能复发。少数良性肿瘤也可能恶变成肉瘤。三、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结合;生化测定也是必要的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1)X 线检查:能反映骨肿瘤的基本病变。骨内的肿瘤性破坏表现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有些骨肿瘤的反应骨可表现为骨的沉积。良性骨肿瘤具有界限清楚、密度均匀的特点。多为膨胀性病损或者外生性生长。病灶骨质破坏呈单房性或多房性,内有点状、环状、片状骨化影,周围可有硬化反应骨,通常无骨膜反应。恶性骨肿瘤的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若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的骨膜反应阴影称Codman 三角,多见于骨肉瘤。若骨膜的掀起为阶段性,可形成同心圆或板层状排列的骨沉积,X 线片表现为“葱皮”现象,多见于尤文肉瘤。若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皮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长入,肿瘤骨与反应骨沿放射状血管方向沉积,表现为“日光射线”形态。某些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很少有反应骨,X线片表现为溶骨性缺损,骨质破坏。而有些肿瘤如前列腺癌骨转移,可激发骨的成骨反应。(2)CT 和MRI 检查:可以为骨肿瘤的存在及确定骨肿瘤的性质提供依据,也可更清楚地描绘肿瘤的范围,识别肿瘤侵袭的程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3)ECT 检查:可以明确病损范围,先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几周或几个月显示骨转移瘤的发生,但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须经 X 线片或 CT 的证实。骨显像还能早期发现可疑的骨转移灶,防止漏诊;也可帮助了解异体骨、灭活骨的骨愈合情况。 (4)DSA 检查:可显示肿瘤血供情况,如肿瘤的主干血管、新生的肿瘤性血管,以利于作选择性血管栓塞和注入化疗药物;化疗前后对比检查可了解新生肿瘤性血管的改变,监测化疗的效果。 (5)其他:超声波检查可描绘软组织肿瘤和突出骨外的肿瘤情况,对骨转移癌寻找原发灶有很大帮助。脊髓造影、钡餐造影、关节对比造影、尿路造影等对了解相邻骨组织的侵犯范围有辅助作用。 2 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精标准。3 生化测定 大多数骨肿瘤患者化验检查是正常的。凡骨质有迅速破坏时,如广泛溶骨性病变,血钙往往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成骨性肿瘤如骨肉瘤有明显升高;男性酸性磷酸酶的升高提示转移瘤来自前列腺癌。尿 BenceJones蛋白阳性可提示骨髓瘤的存在。4 现代生物技术检测 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揭示了与临床转归及预后相关的机制。遗传学研究揭示了在一些骨肿瘤中有常染色体异常,能帮助诊断和进行肿瘤分类,并更精确地预测肿瘤的行为。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一PCR)技术可从少量瘤细胞中检测到融合基因的表达,用于评估切除后残存病变的范围和监测转移。5 外科分期 用外科分期来指导骨肿瘤治疗,被公认为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外科分期是将外科分级(grade,G)、肿瘤解剖定位(territory ,T)和区域性或远处转移(metastasis,M)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外科分级决定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和化验检查等变化,可分为三级: (1)G0(良性):组织学为良性细胞学表现,分化良好,细胞基质之比为低度到中度; X 线表现肿瘤为边界清楚、局限在囊内或外生隆起突向软组织;临床显示包囊完整,无卫星病灶,无跳跃转移,极少远隔转移。 (2)G1(低度恶性):组织学显示细胞分化中等; X 线表现为肿瘤穿越瘤囊,骨皮质破坏可向囊外生长;临床表现为生长较慢,无跳跃转移,偶有远隔转移。 (3)G2(高度恶性):组织学显示核分裂多见,分化极差,细胞基质之比高;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肿瘤扩散波及软组织;临床表现肿块生长快,症状明显,有跳跃转移现象,常发生局部及远隔转移。肿瘤解剖定位T 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界,可分为囊内、间室内和间室外肿瘤。T0:囊内;T1:间室内;T2:间室外。间室外生长可作为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转移指肿瘤区域或者远处发现转移病灶。M0:无转移;M1:转移。治疗骨肿瘤的治疗应以外科分期为指导,手术治疗应按外科分期来选择手术界限和方法,尽量达到既切除肿瘤,又可保全肢体。四、治疗骨肿瘤治疗,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发病部位、浸润范围和有无转移(即外科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良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保肢治疗的方向。1.刮除植骨术:将病变组织彻底搔刮干净,用酒精、苯酚或氯化锌涂抹骨腔壁,消灭残留瘤细胞,然后植骨或骨水泥、骨代用品填充骨缺损区。适用于溶骨型或混合型的良性病变,如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良性骨巨细胞瘤等。2.切除术:如骨软骨瘤切除术,手术的关键是完整切除肿瘤骨质、软骨帽及软骨外膜,防止复发。3.瘤段截除术:将肿瘤所在部位的一段骨骼,连同完整的肿瘤一并截除,瘤段灭活再植或缺损区用异体半关节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适用于低度恶性的肿瘤或对化疗反应良好的高度恶性肿瘤。4.截肢术:对于就诊较晚,破坏广泛和对其他辅助治疗无效的恶性骨肿瘤(B期)。为解除病人痛苦,截肢术仍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截肢术的选择须持慎重态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同时也应考虑术后假肢的制作与安装。第二节 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一、骨瘤骨瘤(osteoma)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颅面骨。发生在颅骨外板者呈扁圆形硬块,无痛;发生在颅骨内板,可能有颅内压迫症状,如眩晕、头痛等。X线摄片表现骨皮质外致密的骨性肿块,边界清楚。骨瘤的发展缓慢,无症状者可多不被发现,一般无需治疗。但如生长快,有症状或影响美容者,均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知识链接骨样骨瘤是一种孤立性、圆形的、成骨性的良性肿瘤,以疼痛为主,较少见。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部位以下肢长骨为主。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瘤体被反应骨包围,生长潜能有限,肿瘤直径很少超过1cm。(图592)主要症状是疼痛,有夜间痛,进行性加重,多数服用阿司匹林可止痛,并以此作为诊断依据。可手术治疗,将瘤巢及其外围的骨组织彻底清除,预后好。图592骨样骨瘤二、软骨瘤软骨瘤(chondroma )是一种松质骨的、透明软骨组织构成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手和足的管状骨。位于骨干中心者称内生软骨瘤,较多见;偏心向外突出者称骨膜软骨瘤或外生性软骨瘤,较少见。多发性软骨瘤恶变多形成软骨肉瘤。软骨瘤多见于青少年,发病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局部逐渐膨胀,特别是指(趾)部,可发生畸形及伴有酸胀感。X线征象:发生于指(趾)骨时,一般呈中心位。可见边缘清晰,整齐的囊状透明阴影,受累骨皮质膨胀变薄,在透明阴影内,可见散在的砂粒样致密点,这是软骨瘤主要的X线征(图593)。发生于掌(蹠)骨者,有时肿瘤阴影较大,常偏于骨端,骨皮质的膨胀亦较显著,但均无骨膜反应。发生于四肢长骨的病例,肿瘤的阴影广泛。当肿瘤恶变时,则可见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图593 指(掌)骨多发性软骨瘤短管状骨的生内软骨瘤的病理改变可能表现相当恶性,但实质属于良性。躯干或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病理检查时,可能表现相当良性,但却有10-15%的复发和恶性变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注意,位于手、足部的软骨瘤,可行彻底刮除,50%氯化锌烧灼骨壁,并用松质骨碎骨片填充植骨,位于躯干和四肢长骨者,一般认为宜采用局部整块切除和植骨术。三、骨软骨瘤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外生骨疣,也属软骨肿瘤,最为常见,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多见。多发性较少见,常为二侧对称性并有遗传性,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发生于关节附近骨端的叫做骺生骨软骨瘤,位于拇趾末节趾骨的叫做甲下骨疣。骨软骨瘤由纤维组织包膜、软骨帽和骨性基底构成。在生长年龄结束时,骨软骨瘤的生长也停止。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但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软骨肉瘤者为10-20%。好发于青少年,本身无症状,多因无意中扪及骨性包块或压迫附近的肌腱、神经、血管等影响功能而就医,多发性骨软骨瘤可妨碍正常长骨生长发育,以致患肢有短缩弯曲畸形。X线表现为骨性病损自干骺端突出,一般比临床所见的要小,因软骨帽和滑囊不显影,肿瘤的骨质影像与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位于长骨的肿瘤其生长方向与邻近肌肉牵引的方向一致,例如股骨远端的骨软骨瘤向股骨近端生长,胫骨近端的肿瘤向胫骨远端生长。其形状不一,可有一根很长的蒂和宽广的基底,顶端膨大如菜花(图594)。图594 股骨下端骨软骨瘤一般不须治疗,若肿瘤过大,生长较快,或影响功能,应考虑作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较广,要包括肿瘤基底四周部分正常骨组织,以免遗漏,引起复发。四、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为交界性或行为不确定的肿瘤,可分为巨细胞瘤和恶性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女性略多,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和椎体,特别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一) 病理瘤组织以单核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瘤组织循环丰富,质软而脆性大,似肉芽组织,易出血,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目前,多倾向于把间质细胞作为该肿瘤的主质细胞。分为三度:一度:约有一半的巨细胞瘤属于此类,为明显良性,巨细胞很多,少有细胞分裂。二度:恶性或良性不易区别,间质细胞较多,巨细胞较一度为少。三度:为明显恶性,发生较少,间质细胞多,细胞核大,形态如肉瘤,细胞分裂多。巨细胞较少而小,核数目亦少,一、二度可转化为三度。虽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良恶性并不完全与病理分级一致,但分级对肿瘤属性和程度的确定及治疗方案的制订仍有较大程度的参考价值。(二)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与病情发展相关。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典型X 线特征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膨胀生长、骨皮质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图595)。侵袭性强的肿瘤可穿破骨皮质致病理骨折。图594 桡骨下端巨细胞瘤(三) 治疗1局部切除:如病变部分切除后对功能影响不大,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桡骨上端、手骨、足骨等。2彻底刮除:50%氯化锌烧灼加植骨术,对邻近大关节的良性骨巨细胞瘤,如采用单纯刮除植骨法,复发率可高达40-70%,可直视下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然后以50%氯化锌周道地烧灼骨壁,以杀灭残存瘤细胞,再加植骨术。3切除或截肢如为恶性,范围较大,有软组织浸润或术后复发,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肿瘤后失去关节作用,如股骨颈,可考虑切除后应用人工关节或关节融合术。4放射治疗在手术不易达到,或切除后对功能影响过大者,如椎体骨巨细胞瘤,可考虑放射治疗,剂量要足够。有一定疗效,少数病人照射后可发生肉瘤变。五、骨囊肿骨囊肿(bone cyst ) 是一种髓内囊肿样局限性瘤样病损,囊肿腔内含有浆液或血清样液体。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髓端,依次为肱骨近段、股骨近段、胫骨上端和挠骨远端。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局部有隐痛或肢体局部肿胀,绝大多数病人在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就诊。X 线表现为干髓端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的溶骨性病灶,骨皮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无硬化性边缘,单房或多房性(图595)。骨囊肿可自愈,特别在骨折后,囊肿可被新骨填塞。用甲基泼尼松龙注人囊腔有一定的疗效,多数可恢复正常骨结构。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刮除植骨术。易复发。图595 肱骨上端骨囊肿第三节 恶性骨肿瘤一、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 )发病率在原发性恶肿瘤中占据首位。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其它处如肱骨、股骨上端、腓骨、髂骨等亦可发生。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以10-25岁发病率最高,男多于女。早期肿瘤主要部分在骨膜下,融合于骨皮质,溶骨性瘤组织,软骨成份少,骨破坏较快,循环丰富,骨坏死区可形成包裹,肿瘤向邻近软组织扩散,可发生病理骨折,少数肿瘤骨质坚硬。一般骨肉瘤不侵入关节,偶有破坏皮质或病理骨折后累及关节。几乎所有转移均经血液转移至肺,少数转移至脑、内脏、肾及经淋巴管至淋巴结。临床上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X线片表现:骨质致密度不一。有不规则的破坏,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变多起于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高起形成Codman 三角或呈阳光射线”形态(图596)。图596 股骨下端的骨肉瘤诊断明确后,应尽早作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手术前后配合化疗和放疗可能提高疗效,单纯应用化疗或放疗效果不大。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迅速发展,骨肉瘤的5 年存活率提高至50 以上。二、软骨肉瘤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成软骨性的恶性肿瘤。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软骨,有透明软骨的分化,常出现粘液样变、钙化和骨化。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好发部位骨盆最多见,其次是股骨上端、胫骨上端和肋骨。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以疼痛和肿胀为主。开始为隐痛,以后逐渐加重。肿块增长缓慢,可产生压迫症状。X 线表现为一密度减低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病灶内有散在的钙化斑点或絮状骨化影。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方法与骨肉瘤相同。对放疗不敏感。预后比骨肉瘤好。三、骨纤维肉瘤骨纤维肉瘤(fibrosarcoma)为源于纤维组织的一种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以股骨多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X 线表现为骨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呈虫蚀样,边界不清,很少有骨膜反应。治疗根据外科分期采用广泛性或者根治性局部切除或截肢术,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四、尤文肉瘤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是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圆形细胞肉瘤。以小圆细胞含糖原为特征。好发年龄为儿童;多见于长骨骨干、骨盆和肩胛骨。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全身情况迅速恶化,常伴低热、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X 线表现常见的特征是:长骨骨干或扁骨发生较广泛的浸润性骨破坏,表现为虫蛀样溶骨改变,界限不清;外有骨膜反应,呈板层状或“葱皮状”现象。治疗对放疗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