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doc_第1页
林海教案.doc_第2页
林海教案.doc_第3页
林海教案.doc_第4页
林海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海 教案林海 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3)第七自然段。(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培养自学能力。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边思考。4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去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领悟树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二、学法引导1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质疑。2课堂上多次朗读体会,自学、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二)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疑点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四)解决方法先自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动听的音乐伴奏带。2课文录音。3风景图片,课文插图。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2个人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朗读。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2抓住句与句的联系,了解“林海”“岭、林、花”的特点。(二)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随作者走进兴安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教学过程1导入。(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作者从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读文,纠正字音:高不可攀 秦 岭 珊 瑚 椽 柱 综 合(2)交流反馈。(第二段讲“岭”,三、四段讲“林”,五自然段讲“花”。)4反复朗读,自学理解,小组讨论。(1)思考: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再读课文,说说兴安岭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找出“林”与海的关系,学生谈体会。(2)先读文、教师再依次先后出示上边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自学、讨论。(4)交流。文中作者三次感到“亲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手摸到那些古木产生的。作者发现原始森林不像原来想像的那样,这时“亲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有实际意义,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从而心中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参观林场后觉得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人们愉快地劳动、幸福地生活,还使林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感到亲切、舒服。在学生领悟了作者的感受后,让学生谈出看法,并带着亲切的感觉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作者描绘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作者在写“岭”时,抓住了“温柔”的特点、通过和秦岭比较来写的;写“林”时,先总述的确是林海,再通过颜色多来写树的种类多,并重点讲落叶松和白桦,而且用了打比方的写法;写“花”时,着重写野花多处都是。在分别写了“岭、林、花”之后,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对兴安岭的景色体描绘。a在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体会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b指导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读出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文中体现“林与海”的句子有:a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像大海一样宽广无边)b群岭起伏。(像大海的波浪)c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d千山一碧。(像大海一样美丽)e万古长青。(像大海一样永恒)f综合利用。(像大海一样富有)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抓住这些词来引导学生晶析“林”与“海”的关系。解决课题“林海”这一疑问。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指名逐段读文1理解“兴国安邦”的含义。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练习书写,重点指导。“秦”与“泰”、“既”与“即”的区别。3(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分两层。第1层 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2)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大兴安岭“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温柔,二是多。)什么是“温柔”?(“温柔”,本义是指性情柔和、平顺,在课文中是指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是怎样来写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作者连写“岭”温柔这一特点时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的。与秦岭比较。)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拿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比较,来突出大兴安“岭”的特点的?(3)读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大兴安岭“林”的特点。)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 “白色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4)读第5自然段。“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一林一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5)读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大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小结:第1至第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二)指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三)总结、扩展1总结:作者老舍先生以多姿的彩笔,抓住了“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迷人的景色,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也体会到: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温柔的姑娘,不光外表美,而且有着内在美。2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方法吗? (四)作业 按课文填写。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的确是,群岭起伏是。多少种绿色呀:,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2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树干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