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内容目标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理解 实践的特点。运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列举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迷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运用故事、漫画等具体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设计】一、实践及其特点1、 实践活动一: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的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问牧童为什么发笑,牧童答到: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象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为什么戴嵩的画会招致小牧童的嘲笑?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戴嵩的斗牛图出现了不符合实际的差错。戴嵩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因为他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的实践。中国古语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实践出真知,人的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过渡)对于实践活动,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们看看费尔巴哈和黑格尔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探究讨论分析,教师总结(费尔巴哈认为真正的实践应该是一种理论活动。理论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实践,人类就没有任何理论活动可言。费尔巴哈的观点割裂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关系。黑格尔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黑格尔的观点把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抹杀了两者的区别,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家的局限,深刻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真缔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活动二:选择一个小组依次让学生说说下列哪些活动是实践活动呢?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学习理论、研究学问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工人做工、战士打仗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小行星撞击地球2、实践的基本特征生产实践(种粮)主体(农民)、对象(土地)、手段(拖拉机、锄头)。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无产阶级)、对象(资产阶级)、手段(暴力) 。因此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农业生产不违农时,不能在冬天种植棉花。建筑水坝要考虑到水文和地质条件。因此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总之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板书显示:活动三: 2004年1月25日,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一起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火星探索是否属于实践活动?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么?(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狡兔三窟”、“燕子筑巢”、“蜘蛛织网”、“狐狸躲避猎人猎枪趋利避害”。这些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活动四:鲁滨逊漂流记中水手鲁滨逊在船只蒙难后流落到孤岛,经受长期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围墙,为自己筑起一个安全坚固的“城堡”。有了住,还得有吃。从船上运下来的食品虽然不少,但确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会坐吃山空。于是鲁滨逊又开始自己种庄稼,圈养家畜。鲁滨逊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是否完全脱离了社会?(没有。因为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掘山洞,打围墙,圈养家畜都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学到的技巧,带有人类社会的烙印。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联系的观点)。实践具有社会性。)有人听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深为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又认为愚公毕竟还是“愚”: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药炸、用卡车运呢?(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发展的观点)实践具有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过渡)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来的名字叫陶知行,后来改名为陶行知,他为什么要改名呢?(行与知的关系就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行先于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活动五:据记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要在一部小说中细腻地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去,言辞恳切地说:“请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精神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一把抓住钱,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飞快记录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为了描写一个人被踢之后的感觉,为什么莫泊桑要让乞丐踢他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我要了解砒霜,要不要我亲口尝一尝呢?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有人可能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第一个尝试的人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经验,但这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这种间接经验来自于前人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直接经验。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证明砒霜不可以食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祖先的认识成果,不必亲自实践。这种看法混淆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之间的关系。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是适应什么样的需要产生的?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45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庄子的话归根到底说明了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主观意见检验是与非。由于庄子认识的局限性,不能提出正确的检验标准,会导致不可知论。)(过渡)庄子认为是非能不够说清楚,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活动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长期以来黄鼠狼被冠以偷鸡专家的恶名。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出现三种认识:是、不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哪种观点对呢?如果每个人都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会无法分辨是非。也就是说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黄鼠狼自身不会说我是偷鸡专家还是不是。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不会“自言其明”,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那我们怎么知道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呢?(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华东师大生物系几位教师,用了20年时间作了一番调研,先后解剖了近5千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吃了鸡。他们对黄鼠狼的进食情况也做过实验。第一天,在装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了鸡、鸽子、老鼠,黄鼠狼吃了老鼠。到了第三天,只放活鸡,因为没有其它可吃,只好吃了鸡充饥。经过反复的调查,他们认识到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而是吃鼠的能手。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46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练习】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