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10记叙文、小说阅读教学案苏教版(1).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10记叙文、小说阅读教学案苏教版(1).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10记叙文、小说阅读教学案苏教版(1).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10记叙文、小说阅读教学案苏教版(1)- 1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一、方法指导:1、概括全文的主要事件或某段主要内容.(概括能力的考查) (见T6)概括题答题要领(1)概括语段:A摘中心句,B归纳,C 并列的归纳主要意思.(2)概括事件:“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3)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2、文章题目的作用和含义(见T1)作用的答题要领: A 点明文章主要内容. B 文章的线索. C 文眼,点明文章什么中心. D 表达作者情感. E 吸引读者、新颖. F 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G具有批判和讽刺效果.含义的答题要领:应在理解文章全篇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回答,不要与题目的作用混淆. 浅层义+深层义(贴近中心)3、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其作用(记叙顺序)(见T2)顺叙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清楚,事件叙述较完整.(用于篇章)倒叙作用:制造悬念,埋伏笔,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生动性.(用于篇章)插叙作用:起解释作用,补充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作铺垫.(用于段落)4、文章中人物的描写方法辨析和作用 (见T7、T10)答题要领: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作用要结合语段内容,将人物在这段描写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分析出来,人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是:描写了,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精神、思想或情感,为下文作铺垫. 5、文章中某句或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见T4)答题要领:(1)分析句、段落位置,根据位置确定作用.(2)分析句、段内容和中心的关系,所有句、段内容都是为中心服务.(3)结合内容答,不要只答套话.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1)结构:在开头: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在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在结尾:总结上文、首尾呼应、扣题(2)内容:点明中心、突出中心(结尾)、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6、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见T3-3)答题要领: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作用:(1)在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天气),渲染了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或情节.(2)在中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人物某种心理或思想感情.(3)在结尾:突出中心;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无尽回味. 社会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7、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见T3-1、T3-2)(1)解释词语含义:本义+文义.(2)分析句子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中心谈深层含义.8、文章中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作用? (见T9) 答题要领:(1)明确写作手法都有什么: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9、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见T5、T11)答题要领: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二、复习检测拔掉那颗蛀牙秦素衣她恨全家人.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4第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父 子萧忠民半夜,201宿舍的聚会散了.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而去.桌上地下,尽是残羹剩汁,果壳糖纸.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60元钱交给双喜.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幽暗,少有行人.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 “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老爹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己这副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第二天,201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藉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6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7文中“老爹”和陈双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4分) 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3分) 9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老爹”形象,请举一例作具体分析.(4分) 10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请结合其中一处说说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分) 11“老爹”留下的只是60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3分) 参考答案1“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2分)2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1分);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1分)3(1)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1分) 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1分)(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1分);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1分)(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1分),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1分).(意思接近即可)4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2分)5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2分)6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