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节《辛亥革命》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节《辛亥革命》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节《辛亥革命》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节《辛亥革命》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教学设计: 导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侵略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控制,继而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就在这深刻的社会危机中酝酿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形成了革命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才有出路. 这些成为清末民主革命风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一.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1、背景(1)国际: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课本第一段)(2)国内:在如此社会危机下,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课本第一段)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解析,略讲)(3)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 (1)兴中会建立学生看书p60第一段小字,回答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地点、目标、性质:时间:1894地点:檀香山(美国)目标: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共和国。性质: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过渡: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2)、同盟会过渡: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学生活动:请学生看课本p60第二段,说说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机关刊物以及性质?教师总结、讲解:时间:1905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析:a、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清王朝的统治,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c、“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可见,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机关刊物:民报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过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3、三民主义的提出:教师提问: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分别从同盟会的哪条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本p60页二、三、四段小字部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民族主义;(2)“创立民国”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核心)(3)“平均地权”是指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第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成立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为拥护清朝的反动统治,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4、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1)论战内容: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课本p60最后一段)(2)意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5、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军事准备) (略讲课本p61页第一段)黄花岗起义,注意右边蓝色方框孙中山的说话。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战友曾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到1911年(旧历辛亥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二、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教师提问:请大家看课本,武昌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1、过程:(学生阅读p61标题下文字)教师作生动叙述: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进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诩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组织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计划暴露,引来巡捕,革命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领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收复三镇。清朝统治处于名存实亡境地。因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将由此开始的这次革命统称辛亥革命。思考:武昌起义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机构?由哪些人组成?2、湖北军政府成立:学生回答:通过组成人员可以分析出湖北军政府本身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从以开始就成了革命党人联合包括封建军阀,旧官僚和立宪派所组成的政权机构。(课本p61页最后一段小字)思考: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学生回答:借他之名号召天下,他由军权,由实力,可以获取各省官僚的支持。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3、意义:(课本p61最后一段)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土崩瓦解。过渡: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市宣布独立。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三、中华民国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辛亥革命的高潮)1、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即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课本p62)2、临时约法颁布:(1)内容:(课本p62第一段)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注意)的组织原则。(2)性质:(课本p62第一段最后一句)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过渡: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掌控形势,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但是袁世凯后来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结果)1、清帝退位:(课本p62倒数第二段)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课本p62倒数第二段)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有什么?学生归纳:(课本p62最后一段小字)(1)帝国主义要扶植袁世凯做统治中国的代理人(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到自己利益,也支持袁世凯(3)一部分革命当人将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同意议和(4)袁世凯本人有重兵,有手段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评价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仅仅做了三个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后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但1912年2月12日,清代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那么,这场辛亥革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讨论: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课本p63活动建议:“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教师归纳总结:(1)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2)失败的原因: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课堂小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做了一系列组织上、理论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最终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2000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板书设计:第15课 辛亥革命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背景(2分钟)(1)国际:-(2)国内:-(3)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组织准备)(10分钟)(1)兴中会建立时间:-地点:-目标:-性质:-(2)、同盟会时间:- 地点:- 领导人:-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性质:-意义:-3、三民主义的提出:(3分钟)(1)民族主义;-(2)民权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