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跳闸率计算详细说明.doc_第1页
反击跳闸率计算详细说明.doc_第2页
反击跳闸率计算详细说明.doc_第3页
反击跳闸率计算详细说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击跳闸率计算说明1. 反击跳闸率定义:雷击跳闸率是指在雷暴日数的情况下、100km的线路每年因雷击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它是由绕击跳闸率和反击跳闸率组成。而反击跳闸率是指在雷暴日数的情况下、100km的线路每年因雷击杆塔后引起对导线的逆向闪络发生跳闸的次数。2.规程法详细计算说明:规程法中的线路反击计算,工程上应用起来简单方便,而且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能够满足目前我国一般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系统设计要求。运行经验表明,在线路落雷总数中雷击杆塔所占的比例与避雷线根数及地形有关。雷击杆塔次数与落雷总数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规程推荐的g值如表1所示。 表1 击杆率(g) 地 形 避雷线根数012平原1/21/41/6山区1/31/4雷击塔顶时,雷电流的分配状况如图1所示:图1 雷击塔顶时的雷电流分布由于一般杆塔不高、其接地电阻较小,从接地点反射回来的电流波立即到达塔顶,使入射电流加倍,因而注入线路的总电流即为雷电流i,而不是沿雷道波阻抗传播的入射电流。由于避雷线的分流作用,流经杆塔的电流将小于雷电流i,它们的比值称为杆塔分流系数:,总的雷电流:。杆塔分流系数的值在0.860.92的范围内,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值可由表2查得。表2 一般长度档距的线路杆塔分流系数值线路额定电压/kV避雷线根数11010.9020.8622010.9220.8833020.8850020.88规程法认为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包含四个分量:(1) 杆塔电流在横担以下的塔身电感La和杆塔冲击接地电阻Ri上造成的压降使横担具有一定的对地点位ua。式中为雷电流波前陡度,可取平均陡度,即,其中I为雷电流幅值(kA),为波前时间(s)。式中横担以下的塔身电感La的值可由表3查得的单位高度塔身电感L0(t)乘以横担高度ha求得即,其中Lt为杆塔总电感。代入上式可得: 表3 杆塔的电感和波阻抗参考值杆塔型式杆塔单位高度塔身电感L0(t)(H/m)杆塔波阻抗Zt ()无拉线钢筋混凝土单杠0.84250有拉线钢筋混凝土单杠0.42125无拉线钢筋混凝土双杠0.42125铁 塔0.50150门型铁塔0.42125(2) 塔顶电压utop沿着避雷线传播而在导线上感应出来的电压u1,与上一分量ua相似,杆塔电流it造成的塔顶电位为:式中Lt为杆塔总电感。应该指出,如果杆塔很高(例如大于40m),就不宜再用一集中参数电感Lt来表示,而应采用分布参数杆塔波阻抗Zt来进行计算,其值可以在表3中查得。因塔顶电压波utop沿避雷线传播而在导线上感应出来的电压分量u1为:其中,k为考虑冲击电晕影响的耦合系数,可按下式得到式中:k1为电晕校正系数其值见表4: k0为导、地线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表4 耦合系数的电晕校正系数k1线路电压等级(kV)203536110111330330以上双避雷线1.11.21.251.28单避雷线1.151.251.321图2 两根平行导线及其镜像而k0可以根据公式来计算导线1与导线2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因,所以,一般架空线路的k0值约处于0.20.3的范围内。式中称为导线1的自波阻抗,称为导线2与导线1间的互波阻抗。对于架空输电线路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自波、互波阻抗:、式中分别为导线1的自电位系数和导线2与导线1之间的互电位系数,而的几何尺寸的定义见图2。(3) 雷击塔顶而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为式中:为导线的平均对地高度,m; 为避雷线平均对地高度,m。(4) 线路本身工频工作电压u2。综上所述,在四个电压分量中,u1与ua同极性,ui(c)与ua异极性,而u2为工频交流电压,当发生雷击瞬间,它可能与ua同极性,也可能与ua异极性,取与ua异极性的情况。而在一般计算中通常不计入极性不定的工频交流电压u2。为了简化计算,可假定各电压分量的幅值均在同一时刻出现,那么作用在绝缘子串上的合成电压Uli的幅值为认为等于线路绝缘子串的50%冲击闪络电压U50%时,绝缘子串发生闪络,与这一临界条件相对应的雷电流幅值I即线路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I1 在三相导线中,距离避雷线最远的那一相导线的耦合系数最小,一般较容易发生闪络,所以应以此作为计算条件。求得反击耐雷水平I1后,即可通过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