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1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2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3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4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 界 史 专 题一、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线索一、思想上1、文艺复兴(14-16世纪)上册62页; 2、思想启蒙运动(18世纪)上册136页;二、政治上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权利法案 上册71页;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上册76页;3、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人权宣言、法典 上册82页;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上册110页;5、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上册117页;6、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上册117页;三、科技上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或1840年前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上册88页;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或1870年以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上册122页;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下册104页;四、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上册131页; 一战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下册34-43页; 二战性质:是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上册107页;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下册2页;3、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下册7页;六、两战后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经济的发展下册20页; 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19291933年 经济危机的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下册22-28页; 2、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发展下册48页; 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下册56页;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下册97页;七、国际体系、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册14页 2、二战后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 政治格局: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下册86页;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一、五次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奴隶制改革,前5世纪后半期,使古代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查理 马特改革:封建制改革,8世纪前期,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时间7世纪中期1861年1868年人物孝德天皇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买这块份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相同点:(1)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2)方式:自上而下 (3)作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作用/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积极意义: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使日本由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的重大转折点。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二、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见下一表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640-16881789-17941775-1783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揭开革命序幕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莱克星顿枪声1775年重大事件处死查理一世处死路易十六建国-独立宣言转折萨拉托加战役结束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1794年 热月政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领导阶级重要人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重要文件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人权宣言-资产阶级颁布独立宣言大陆会议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 作用/影响/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 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英法美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不同点 :共同点: 1、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1、英法为反封建君主专制,2、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美为反英国殖民统治 ;3、都完成革命任务; 2、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4、都发表了具有指导性的文献 美国为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制5、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法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制6、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权利法案 美独立宣言 法人权宣言 4、英国领导阶级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奴隶主三、英法美资产阶级性质文献(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进程)1、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目的:限制国王权利作用/意义: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确立。2、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名誉宣布的“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颁布机构:大陆会议内容: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3、1787年宪法颁布机构:美国国会内容: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司法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4、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 颁布:资产阶级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 ,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义/作用 /影响: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它的发表具有积极进步意义。 5、法国法典1804年 以法律形式巩固大革命成果 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 林肯 意义:宣言的发表,使北方军队获得充足的兵员,从此扭转了战局。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7、国家工业复兴法 时间:1933年 人物:罗斯福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四、美国两次战争及三位总统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时间17751783年18611865年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焦点:奴隶制的存废/南方奴隶制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华盛顿林肯文件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意义/作用/影响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获得独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罗斯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施新政,领导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五、 三次科技革命(一)、概况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成就性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主要领域棉纺织业、动力革命、交通运输电的使用、交通工具原子能、计算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动力蒸汽机提供动力电力和内燃机电力、内燃机、核动力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试车成功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1885年本茨 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 飞机核心工程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国家首先从英国开始美德领先,多个国家同时进行,部分国家两次同时进行起源于美国,然后波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行业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行业为主以计算机为核心时代特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速度缓慢速度加快大大加快,科技成为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不同点形成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东方落后于西方的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相同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国际局势的变化。共同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启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引起国际局势发生新变化。 科技要发展,必须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探究科学奥秘。(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项目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政治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发生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增加。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19世纪末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热潮,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在中国不断发展。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格局,现在它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属于多强的力量之一。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同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进行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近代化的道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中国为适应发展的需要,2001年加入WTO,承办APEC,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思想或科技代表人物是魏源等,他的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后被洋务派所沿用。20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完成天演论。引进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研制出中近程导弹;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六、两次世界大战(1)基本情况:交战双方,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德、意、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9.2):轴心国(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2)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特征:法西斯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主要史实: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化 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重大转折 1945年,德、日法西斯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时间:1938年9月签订者: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地点:德国慕尼黑。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影响(1)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2)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进攻波兰时间:1939年9月1日。标志:二战全面爆发德国进攻苏联时间: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美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时间1942年1月1日主要国家中、美、英、苏等26国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意 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参加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地点:苏联的雅尔塔内容:(1)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标志: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攻克柏林时间: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溃亡。日本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七、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战后形成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和约5个和约构成,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二战后形成的体系:雅尔塔体系 格局:两极格局,表现为“美苏冷战”及“美苏争霸”;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的具体表现:美国对苏冷战内容苏联对美冷战对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实施经互会 成立军事上北约组织成立(1949)华约组织成立(195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八、世界近代史上对立的军事集团一战:同盟国(德、意、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二战:轴心国(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九、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名称新经济政策新 政新经济时代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发展严重破坏的经济,而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的不满美国面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进入新经济时代的原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时 间1921年1933年20世纪90年代人 物列 宁罗斯福克林顿目 的恢复被战争发展严重破坏的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内 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特 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信息化和全球化。影响(作用)促进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空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使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共同点都在不改变现有国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启 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苏联国家名称的变更名称时间最高统治沙俄15471917年沙皇苏俄19171922年底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苏共总书记独联体1991年底解体开始十一、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双方) 区域军事集团 国际联盟 全球性国际组织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双方)联合国 全球性国际组织欧共体-欧盟 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北约和华约(冷战双方 区域军事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十二、世界近代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名 称文艺复兴 思想启蒙运动时 间14-16世纪17-18世纪开 始意大利法国(中心)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代表阶级都是资产阶级主要思想观点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和平等 三权分立意 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打击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共同点都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十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一、理论:共产党宣言 1848年发表 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改革和演变1. (1)无产阶级革命 巴黎公社 1871年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2)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 A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又称斯大林模式评价: 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