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doc_第1页
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doc_第2页
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doc_第3页
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doc_第4页
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痕渗德育 无声润心灵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河南省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张秋红德育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任务,但语文教学毕竟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不等于政治课和班会课的单纯的政治灌输和道德说教。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种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因此,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心理特点来看,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也应如春风化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中要运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渗透的方法进行。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无痕”效果呢?一、钻研教材,德育“无痕”地寄寓教学内容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项工作尤为重要。上好一堂德育渗透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教师在课程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在低段年级中还有过语文与思想品德的合订教材,所以说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例如白杨一课,德育意识隐含于教学内容之中,不外显、不张扬,就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言语对话中流露着,两者紧密得那么天衣无缝、不露痕迹。课文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叙述性的描述,怎么不让人想到边疆建设者们那种“献身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怎么不唤起小学生长大后建设西部、繁荣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文没有这样写,因为语文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感悟”,就象寓言故事一样,故事叙事简单明白,可是蕴涵的道理十分深刻,这恐怕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大的小的白杨树,还有那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这是德育寄寓教学之中的结果,而且显得那么“无痕”,那么自然。 二、课堂渗透,德育“无痕”地实现水到渠成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是在导语引入中渗透。这是课始环节,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整堂课将会逊色不少,德育的价值显得较大缺损。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只要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这样的渗透就是有价值的。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它是通过语言文学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的毁灭的经过,是一篇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设计导语时,我采用谈话法简介时代背景:圆明园建于1709年,总面积5200亩,我们学习后将知道其辉煌景观和收藏的奇珍异宝,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壮观的园林,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然后采用质疑法:同学们看了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惋惜之余,提出问题:圆明园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再酌情渗透近代现代史教育,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在朗读讲解中渗透。语文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再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啊、赛读啊、感情读啊,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教学成语故事惊弓之鸟一课时,我紧抓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 选准关键词句,让学生触及,迸发出感情的火花。在指导到朗读第二段时出现以下场景。 “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我问。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拼命往上飞。一用力,伤口就裂开了。” 听,孩子们如何处理朗读: “嘣”的一声,啊,大雁吓坏了,使劲拍了几下翅膀。我想“嘣”应该读得大声一点,重一点。” “忙往上飞,说明大雁很使劲,飞的速度很快。” “老师,我建议直掉下来读得自然一些。它已经无力支持生命了从自己心爱的领空消失了,消失了” 看,学生在捕捉到文中富有人文内涵的词语、句子中,在品读、感悟中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地洗礼。 三是在拓展延伸中渗透。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环节,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 如学习凡卡这一课后,学生对凡卡的悲惨生活很同情。我趁热打铁地说:“如果凡卡生活在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学生发言积极,各抒己见。对凡卡的同情,对沙皇社会的憎恨。学生爱憎分明。此外,还让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召开辩论赛、小作文、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现和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学习和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其中受到深刻的道德和理性教育。 三、明理提升,德育“无痕”地内化个人品行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这知识思想教育的第一步,还有待于深化,不能让学生的这种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局限于口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用这种认识能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知行统一,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指导学生知行的转化,教师的导向十分关键。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有恰当地联系实际,才能使内在的思想认识向规范的道德行为转化。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祖父赤诚的爱国之情。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文中多次出现“梅花”所表达的心情并不完全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亲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然后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