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1 西汉 1 问题 汉初郡县 封国并存 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2 措施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3 影响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 宋朝 1 问题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 措施 军事 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充实中央 行政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设负责监督 财政 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3 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 藩镇割据 禁军 通判 3 元朝 行省制度 1 内容 除河北 山西 山东等地由直接管理外 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 军事大权 但行使权力时受节制 2 作用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中央 中央 重点识记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1 汉朝 1 汉初 丞相集决策 司法 行政大权于一身 位高权重 2 汉武帝时 设中朝 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步形成 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 3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 1 内容 中书 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 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2 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 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历朝基本沿袭 3 局限 流程式分工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尚书省 决策 监督 4 宋朝 1 宋初设立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 增设 枢密使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 5 元朝 1 是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的长官 行使宰相职权 2 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6 明朝 1 废除宰相 原因 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的高度集中 废除 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对皇帝负责 影响 进一步加强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财权 中书省 皇权 君主专制 2 内阁制度 出现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 政务繁忙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时 出现 内阁 后来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地位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7 清朝 1 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 措施 康熙帝设南书房 翰林院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雍正帝设置 机构简单 有官无吏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 影响 行政效率提高 君主专制加强 进一步得到巩固 明成祖 内侍机构 军机处 中央集权 重点识记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1 汉代 实行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 魏晋南北朝 采取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3 隋朝 创立科举制 1 内容 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官 隋炀帝设 科举制形成 2 影响 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并大大加强了 4 唐宋元 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 明清 科举制僵化 八股取士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进士科 特权垄断 中央集权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研析史料探究重点 要点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解答 1 明问题 找条件 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据答题限定词 概括 两字可知 语言要简明扼要 2 提信息 找关键 说明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较高 受统治者重视 说明宰相一定程度上可制约皇权 说明台谏官可参与国事决策 指摘政事 对丞相可形成制约 两宋宰相多科举出身 说明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3 联所学 找关联 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 以分权方式加强集权 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加强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提示 特点 统治者重文 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 参与决策和劝谏 削弱相权 维护皇权 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答出其中4点即可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 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 明朝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等 2 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等 3 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分化事权 使其相互节制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4 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 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 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代设御史大夫 汉代设刺史 宋代地方设通判 明代的东厂 西厂 锦衣卫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要点二 问题 科举制度逐渐取代察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试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做简要评价 解答 1 明问题 找条件 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先依据材料找出变化概括具体表现 再做评价 2 提信息 找关键 说明科举制下 官吏人才来源扩大 使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打击了门阀士族 说明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依据 体现了公平 公开的原则 同时也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但 以文取士 忽视道德考察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说明科举制的实行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说明唐代科举取士 实现了社会流动 但人数有限 3 联所学 找关联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趋于成熟的显著标志 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 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提示 表现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官吏素质 打击门阀势力 实现社会流动 推动唐诗兴盛 体现公平 公开的原则 评价 以文取士标准有片面性 录取名额偏少 深化拓展 科举制的特点及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 特点 1 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2 方式的公平性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3 范围的广泛性 不论贫富贵贱 皆可参加 4 时间的延续性 从隋朝开始 到1905年正式废除 2 趋势 1 选拔标准 由家世门第 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 才能 2 选拔方式 由血缘 推荐 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3 选拔形式 逐渐走向制度化 体现相对的公平 公开 高考教材连线深化教材对接高考 概念阐释 科举制度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制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 605年 开始实行 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 政治制度 教育 人文思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 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 以整顿吏制 相对于世袭 举荐等选才制度 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 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改善了用人制度 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 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高考体验 1 2014年海南历史 5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解析 c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 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 故a项错误 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 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 故b项错误 材料中 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 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 故c项正确 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故d项错误 2 2013年福建文综 17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 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 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 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析 c传教士只是如实记录清末科举考试状况 并无明显的批判或者褒奖的倾向 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 亦不合题意 科举制仍然具有人才选拔的某些功能 故d项错误 读书人穷其一生也要参加科举考试 这正说明科举考试在他们心中地位极高 故c项为正确答案 教材经典 命题素材 选自人教版 明成祖在位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 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由此出现 后来 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考情分析 角度一明朝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明朝初期从裁撤丞相到内阁制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皇帝亲领六部 这一阶段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初期的情况 第二阶段 设立殿阁大学士 备皇帝顾问 这一阶段从明太祖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成祖 第三阶段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第四阶段 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 明宣宗时逐渐拥有 票拟 权 典例 2013年重庆文综 5 明史 记载 太祖 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 诸大学士 品位尊崇 地居近密 而纶言批答 裁决机宜 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 明朝内阁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解析 b由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可知 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 故选b项 内阁是明成祖时正式设立的 a项错误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c项错误 由题意可知大学士只是掌握 票拟权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项错误 角度二内阁的权力 明朝内阁参与政事的范围很大 但是 阁臣从来没有决策权 殿阁大学士 并不参与决策 内阁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 商讨 阁臣仅仅拥有 票拟 之权 最终要由皇帝 批红 典例1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 27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 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顾问性质 操纵朝政 内阁大学士是备皇帝顾问性质的人员 并非正式的国家机构官吏 其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好恶 严嵩 张居正权力的膨胀是君主宠信的产物 本质上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a项错误 b项正确 六部是正式的国家机构 并未被取代 c项错误 严嵩 张居正失去皇帝的宠信后 身败名裂 家破人亡 这说明内阁首辅的权力并未威胁皇权 权力并未失控 d项错误 典例2 2014年广东文综 14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 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 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 解析 d 皇帝私人顾问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 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信 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 故d项正确 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丞相 唐朝六部尚书都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 与题干信息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不符 故a b c三项错误 考点即时演练实战演练夯实基础 一 选择题1 2016昆明质检 隋书 地理志 记载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 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 有逾古典 如图所示 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 吸取前朝教训 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 巩固专制统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管理体系多样 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 王国相对独立 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解析 d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 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 a项错误 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 导致了王国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控制地方政权 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 b c两项错误 d项正确 2 2016遵义摸底 据 金华集 记载 元朝在 生齿繁夥 物产富穰 水浮陆行 土赋居天下十六七 的江浙 湖广 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 据此判断 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 方便军事上的控制b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c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d 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解析 c材料中 物产富穰 水浮陆行 土赋居天下十六七 的信息说明江浙等省份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 显然在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而非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b项错误 c项正确 a项主要从军事上考虑 不合题意 江浙 湖广 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 d项错误 3 李清川等在 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 一文中指出 武帝 指汉武帝 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 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 转折 是指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 设立 中朝 外朝 制度c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 ba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刺史监察地方 c项是错误的表述 三公九卿就包含丞相 汉武帝后 丞相大部分是儒士 d项错误 b项符合 转折 的含义 4 2016太原检测 汉武帝建立中朝 东汉时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 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 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 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 由此可见 汉唐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 内朝权力上升b 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 决策权集中d 行政效率提高 解析 c材料反映了汉唐时期不断削弱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加强皇权 权力逐渐集中 故选c 5 2015太原二模 明代皇室有规定 大凡公主的婚配 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 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 这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b 保护科举制度c 打击贵族势力d 强化专制皇权 解析 d明代皇室将公主下嫁民间男子而非有权势的大臣子弟主要是防止外戚干政 从而加强皇权 与加强中央集权 保护科举制和打击贵族势力无关 a b c三项错误 d项正确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 孟郊 登科后 材料二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 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 但也包括其他科目 渐渐地 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结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第二季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人员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开招聘实名编制高层次人才9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无限期劳动合同样本
- 2025版常见商业办公租赁合同解析
- 2025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人民医院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造林更新工高级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加油站管理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田径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村社区干部考试题库及答案
- 保安监控室考试题库及答案
- 《政务服务培训课件:以服务理念提升行政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DB11-T 411.10-2008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10部分:体操馆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 《铁路客站站区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
- 吉兰巴雷综合征护理查房
- ERCP术的标准操作流程
- 特殊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 防台风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车用氢气传感器》
- 教育领域PPP项目融资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