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6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6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6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6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两首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重点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句导读:诗人写了梅花的神态傲然怒放。诗意: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句导读:诗人写了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似雪非雪,幽香远飘,既可敬又可爱。诗意:远望知道是花不是雪,因为有缕缕清淡的香气从远处飘来。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句导读:诗人分别从感觉上和视觉上写夜雪。诗意:诗人睡着睡着,觉得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凉了,这使他觉得很奇怪,这时候又看见窗户分外明亮。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句导读:诗人从听觉上写夜晚下雪可感而不可见的特点。诗意:夜已经很深了,诗人知道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很大,因为在夜间,他时时听到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字 词 导 读 数枝:几枝。凌寒:冒着严寒。遥:远。为:因为。暗香:幽香。讶:惊讶,奇怪。衾:被子。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3.背诵并默写古诗。生字卡片。一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1.读题目,简介作者。(王安石: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2.对照拼音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相检查,注意纠正读音。4.指名朗读全诗,重点纠正读音。5.认读生字卡片。二细读诗句,理解诗意1.复习方法: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2.朗读第一行诗,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墙角数枝梅。“墙角”点明了梅花开放的位置。“数枝”指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单影孤。3.用自己的话说出这行诗的意思。4.读了这行诗,你有什么感受呢?(梅花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5.带着感情朗读这行诗。6.自己朗读第二行诗,想一想这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凌寒独自开。“凌寒”,冒着严寒,为全诗点睛之笔。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本是自然规律,而一个“凌”字则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傲立严寒,坚强不屈,不由得使人顿生敬畏之情。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独自”来修饰“开”,让人觉得梅花气压群芳,孤傲无比,这般“傲姿”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7.从这两句诗中,可以体会出梅花的什么特点呢?(从“墙角”“数枝”中,能够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能够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8.反复朗读,加以体会。9.学习第三、四句。(1)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一起分析它的意思。(2)学生分别解释每句诗的意思。遥知不是雪:虽然不是雪,而偏偏联想到雪。以雪作比,意为梅花色洁如雪,这般清丽高洁,实非白雪可比。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袭来。(3)从这两句诗中,你又体会出梅花有什么特点呢?(强调了梅花“色洁如雪”的特点,也突出了它“幽香袭人”的特性。)10.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三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纵观全诗,词句虽清丽平淡,但意蕴含蓄,寄寓深远。结合诗人当时的情况及个性,不难体会到作者赞美梅花凌寒独放、洁白清香,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坚贞不屈、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境。)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1.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2.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梅花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1.学习古诗夜雪,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出诗人被贬江州,独处异乡时的寂寞、孤独、凄苦的心情。2.学习诗句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古诗。课文中的插图。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一幅冬夜雪景。)3.开火车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4.请你说说,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语言美,冬天的晚上真寂静,雪景真美等。)二理解字、词1.小组合作,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2.指导学生释疑。(1)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讶”是奇怪的意思。“衾”是被子,“衾枕”在诗中是指被窝。 “复”是又的意思。 “重”是多音字,在诗中是厚的意思,指雪积得很厚。(2)运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已,已经。冷,寒冷。明,明亮。知,知道。(3)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闻”就是听的意思。三理解诗句1.请你说一说每行诗句的意思。2.小组讨论。3.教师释意。已讶衾枕冷:已经为被窝变冷而感到奇怪。复见窗户明:又见到窗外亮了。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是一句倒装句。时时听到竹枝被雪压断的声音,所以知道这场雪下得很厚。四理解“诗眼”1.在整首诗中,哪句话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2.针对诗句,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在被窝里还会感到寒冷?诗人是怎么知道雪下得很大的?为什么诗中说雪大要用“重”字?3.教师讲解“冷”和“重”。(“冷”字是诗中的一处诗眼,原先暖和的被窝怎么变冷了?诗人为此而感到吃惊、奇怪。这是诗人的感受,通过感到冷,暗示雪下得很大,而且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寒气袭来,所以“衾枕”都冷了。“重”字是诗中的又一处诗眼,突出了这场雪下得很大,积雪很厚。)五整体升华1.请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夜雪是诗人被贬江州,独处异乡时,抒写自己独特感受之作,流露出寂寞、孤独、凄苦的心情。)2.诗人当时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学生1:他此时想到了他的家人,想到他们是否为他而受到连累,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学生2:他想到了此时的朝廷,皇帝身边的那些小人不知道又会想出什么鬼主意陷害忠臣。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1.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小朋友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能力。2.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把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诗歌营造的情境。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墙角数枝梅(几)(2)凌寒独自开(冒着)2.梅花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3.说一说夜雪这首诗的意思。4.语文趣味活动猜谜语。大哥说话先脱帽,二哥说话先用刀,三哥说话要喝水,四哥说话雪花飘。打四种学习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之称。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其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