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9园林本科 ).doc_第1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9园林本科 ).doc_第2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9园林本科 ).doc_第3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9园林本科 ).doc_第4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9园林本科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病害部分复习提纲1、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没有侵染过程,不能相互传染,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2、症状 3、病症 n 植物感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表现,统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又包括病状和病症两部分。n 病状是指感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它不包括植物的感病部位上所长出的病原菌。n 病症是专指病原物在植物感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或模样,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4、子实体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统称为子实体5、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历的过程。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6、侵染循环 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全部过程。 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一次或多次的侵染过程(即初侵染和再侵染)3个环节。病原物在侵染循环中又有休止期和活动期之分7、初侵染 8、再侵染 越冬后开始活动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季节所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初侵染以后发生的各次侵染,称为再侵染9、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并设立专门机构,对由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各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害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防止向其它地区蔓延为害的一项重要措施10、园林技术防治通过园林植物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使园林植物健壮生长,增强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时造成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繁殖、传播和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1、 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病原、园林植物和环境条件。病原,引起园林植物发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非生物性病原和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土壤、光照、空气等方面的不良条件,如营养条件不适宜,温度的过高或过低,水分的过多或过少,光照的过强或不足,有毒物质的毒害等。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有害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寄主。园林植物能不能发病,往往与自身的 抗病能力 有关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栽培等一些非生物条件和人、昆虫、其它动物以及植物周围的微生物等一些生物条件。2、 植物病害常见的病状类型有哪些?病症类型有哪些?病状(1) 变色:叶片上表现最明显(2) 坏死是指植物感病后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 腐烂:各种器官上.按性状不同可分为湿腐(软腐)和干腐.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 溃疡:主要发生在木本植物的枝干上. 枝干局部皮层坏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常为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后期病部常常开裂。这种病斑称为溃疡。 一般由真菌和细菌引起。 斑点:叶上和果实上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叶片上小型的坏死斑点称为叶斑.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则称为叶枯。 炭疽:叶上和果实上。(3) 畸形:植物感病后,细胞或组织生长过度或不足而造成畸形。由病毒和类病毒引起 肿瘤:植物或树木的根、干、枝条上局部细胞增生,进而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一般由细菌、线虫和个别真菌引起 丛枝:植物枝条的顶芽生长被抑制,而侧芽、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使新梢密集成扫帚状,植原体引起 变形:由于受病原的侵染和危害,植物的发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了原来的形状真菌、病毒、螨类和缺素症引起 疮痂: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细胞增生并木栓化而形成的小突起称为疮痂。一般由真菌和细菌引起。(4)枯萎 : 植物因病而表现的失水状态,由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典型的枯萎是指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感病,使水分疏导受到阻碍而使植株枯萎的现象。 n (5)流脂流胶 植物感病后,自病部流出树脂或树胶,称为流脂病或流胶病。前者发生在针叶树上,后者发生于阔叶树上病症n (1)粉、霉状物:白色、黄色、黑色、绿色或其他颜色的粉状物或霉层,这些粉状物或霉层即是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n (2) 点状物: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小点,它们是病原真菌的各种繁殖体n (3)脓状物:脓状黏液,呈液滴状n (4)线状物、块状物长出一些线状物或块状物,它们是病原真菌的营养体或繁殖体。n (5)伞状物、马蹄状物 树木的根、干或木材发生腐朽后,常在发病部位长出一些伞状物或马蹄状物3、 半知菌亚门中,能够造成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有哪几大类?(1) 丝孢菌类:幼苗猝倒病、白绢病、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枯萎病。(2) 黑盘孢菌类 山茶炭疽病、月季黑斑病、山茶灰班病、樱桃穿孔病(3) 球壳孢菌类:栀子叶斑病、菊花褐斑病、水仙大褐斑病、山茶褐斑病、荷花斑枯病、月季枝枯病、槐树溃疡病4、 植物病毒病害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全株性侵染;只有明显的病状而不表现病症 () 花叶 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叶片上黄色和绿色相混杂,另一种则是深绿色和浅绿色相混杂,其他变色现象还有脉明、沿脉变色、各种形状的变色线纹或环斑等(2)畸形叶片上主要表现为皱叶、卷叶、线叶、小叶、蕨叶、扇叶花上表现为花少、花小、花畸形。茎上则表现为丛簇、枝条扁平和肿枝全株上则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衰弱5、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有哪几个环节组成?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一次或多次的侵染过程(即初侵染和再侵染)3个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就是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而保存自己的过程n 2、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的传播是指病原物从它原来存在的场所转移到健康植物体上的过程。它包括n 从有病部位传到无病部位,n 从有病植株传到无病植株,n 从有病地区传到无病地区。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被动传播:(1) 风力传播(气流传播)(2)雨水传播(3)昆虫和其它动物传播(4)人为传播3、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再侵染来源则是当年已发病的植株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哪几种?(1)感病植物最重要的越冬场所。绝大多数病原物可以在感病植物的病根、病枝干(病茎)、病叶、病芽等器官内外潜伏越冬。(2)病植物残体:包括因病死亡的枯枝、枯茎、病落叶、病落果、残根等各种形式的残余组织(3) 土壤、肥料:许多根部病害和土传病害的病原物,可以在土壤当中越冬。(4)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指除种子以外的各种繁殖材料,如块根、块茎、球茎、鳞茎、插条、接穗、砧木、苗木等。不少病原物可以潜伏在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内部或附着在表面越冬。6、 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对于搞好病害的防治有哪些实际意义?1、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环节防治(1)感病植物对于在感病植物上越冬的病原物可采用清理感病植物的办法,或者除掉整个感病植株(对重病株而言),或者清理感病植株的局部,如修剪或摘除病枝、病芽、病叶,刮治病枝、病干,或者对感病植株进行喷药和涂药等n (2)病植物残体 对于在病植物残体上越冬的病原物,就可以采取清除枯枝、落叶等残体的办法,来消灭它们n (3) 土壤、肥料 对于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物,就可以采用土壤消毒的办法,用一些药液或药土来杀死它们。其他的措施,像注意育苗地的选择和实行轮作,也可以2、 传播环节防治防止病原物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n 清理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同时也具有防止病原物传播的作用;n 加强病害的早期防治,以便减少病害中、后期的扩散蔓延;n 减少和防止病害的昆虫传播和人为传播;n 培育和栽培无病种苗,从根本上杜绝病害的传播。n 3、初侵染和再侵染环节防治 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在防治上,只要集中力量消灭初侵染来源,即消灭越冬场所中的病原物,或者在初侵染发生的季节里,及时保护好寄主植物,制止住初侵染,就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有再侵染的病害,除了清除越冬病原物,注意防治好初侵染以外,及时控制早期的少数发病中心,并同时加强各次再侵染的防治,7、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的季节变化,植物病害在全年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 在生长季节中,植物开始发病的时期称为病害的始发期只有少数植株发病,大多数植株还未发病,故病害为害不大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的发病数量(发病率)越来越多,发病程度(严重度)也越来越重,病害的发生与为害达到了高峰,称为病害的盛发期这个时期喷药或采取其它防治措施就比较晚了。n 再朝后,由于季节的限制或寄主植物的变化,病害逐渐下降,以至于停止发展,称为病害的衰退期。n 这个时期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当年已发生的病害已无任何意义,但考虑到病害明年还有可能发生,因此,清理原物的越冬场所,减少病原物的越冬基数,仍然是十分必须的。8、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什么?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或防治措施)可分为哪几大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n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可分为n 植物检疫: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和栽培检验n 园林技术防治:场圃及绿地卫生管理、肥水管理、球茎等器官收获及收后管理、植物的合理配置、改善环境条件、轮作、选用健康无病繁殖材料n 生物防治:用野杆菌放射菌株84防治花木的细菌性根癌病 n 物理防治、通过热力、射线、机械阻隔及外科手术等方法防治植物病害n 化学防治。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保护和治疗9、 根据病害的症状表现,叶部上的常见病害类别有哪几大类?其中以真菌引起的叶、花、果病害较为普遍,如白粉病、锈病、煤污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病毒引起的叶部病害有花叶、变色条纹或条斑、畸形等症状。细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等。非侵染性病害在管理粗放及污染严重地区时有发生,引起叶斑、叶枯等症状。 一、 白粉病类 嫩叶和嫩梢、花蕾。整个嫩梢、叶片布满白粉二、锈病类: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草坪草的叶片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卷曲干枯三、炭疽病类:病部易产生黑色小点,往往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条件下溢出粉红色粘孢子团潜伏侵染n 四、灰霉病类(低温高湿型病害)n 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发生,因而是冬季日光温室中的常见病受害组织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n 五、煤污病类n 主要为害叶片n 严重时叶片和嫩枝表面满覆黑色煤烟状物 n 六、叶斑病类n 分为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角斑病、轮斑病、斑枯病n 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n 主要由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物所致比较容易防治七、病毒病类: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病重则不开花,甚至毁种。10、 各种植物白粉病的白粉是由白粉菌的什么东西构成的?写出防治白粉病的3种最佳药剂。菌丝体,n 药剂防治 早春芽未萌动前,对上年已发病的植株喷施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冬芽上越冬的菌丝体。春、秋梢的嫩梢生长期或嫩叶展开期,及时喷药n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n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n 40%福星乳剂60008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n 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11、 写出5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名称。为害叶、花的,有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灰霉病类、煤污病类、叶斑病类等,为害枝干(茎) 的,有腐烂病类、溃疡斑类、枯萎病类、枝枯病类、茎腐病类等, 为害根的,有烂根病类。 12、 论述紫薇白粉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症状】 主要侵害紫薇的嫩叶和嫩梢,花蕾也能被侵染。发病初期,嫩梢的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随后扩大为圆形病斑,病斑可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嫩梢、叶片布满白粉。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n 【防治措施】 n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n 减少侵染来源。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彻底清除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n 紫薇应种植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n 药剂防治 n 早春芽未萌动前,对上年已发病的植株喷施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冬芽上越冬的菌丝体。13、 论述草坪草锈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草坪草的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草茎。发病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均有疱状小点出现,后逐渐扩展呈黄褐色圆形或长条状病斑,稍隆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裸露,呈橙黄色粉堆状物,长1mm左右。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线条形的粉状物,即冬孢子堆,长12mm,病斑周围呈淡黄色。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卷曲干枯。 n 【防治措施】 n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n 加强栽培管理。建坪时作好土壤改良,合理施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粘重土壤可掺沙质土,沙质土壤掺塘泥、沟泥等。贫瘠土壤用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氮肥适量。及时修剪草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n 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彻底清除枯草,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n 药剂防治 n 从病害始发期开始喷洒n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n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500倍液,n 25%敌力脱乳油25003000倍液,n 每隔 1015天左右喷1次,连喷 23次。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14、 如何识别仙客来灰霉病?论述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措施。【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及花冠等部位,病斑扩展较快,可蔓延至整个叶片,叶片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腐烂部分长出密实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主要特点: 受害部位整体性变褐、腐烂、坏死;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从坏死部位长出明显的灰色霉层。n 【防治措施】 n 园林技术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及时销毁; 改善环境条件。温室要加强通风,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湿度,应增加室内光照,提高室内温度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阴天控制浇水量,浇水时最好从花盆边沿将水注入盆土中 注意园艺操作卫生,防止管理中传播病菌。【药剂防治】 抓住发病初期选用以下施药方式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或结合生态防治用药,均会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喷雾法:可选用速克灵、多霉灵、甲霉灵、百菌清每10天左右喷1次药。连喷3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烟雾法: 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 喷粉法 于傍晚喷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 15、 如何识别月季黑斑病?论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 2 12mm,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嫩梢上的病斑为紫褐色的长椭圆形斑,尔后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n 【防治措施】n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早春发芽前喷施波美34度的石硫合剂 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浇灌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氮肥要适量n 生产中多栽培抗病品种及选用抗病砧木,淘汰感病品种。n 药剂防治n 月季展叶或初发病时及时喷药,可选用代森锰锌、喷克、多菌灵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药剂交替使用更好16、 幼苗猝倒病的症状有哪几种类型?论述猝倒病的药剂防治?主要有以下 4 种类型: 种芽腐烂型 发生在 播种后至出土前 这段时期。种子和幼芽受害,在土中腐烂坏死,地面表现缺苗现象。 茎叶腐烂型 发生在 幼苗出土期。刚出土的幼苗茎、叶被病菌侵染,导致茎、叶腐烂,并常生出白色丝状物。 幼苗猝倒型 发生在 幼苗出土后的未木质化阶段。此时苗茎幼嫩,尚未木质化,病菌自幼茎基部侵入,致使幼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并腐烂、缢缩,幼苗迅速倒伏。这种猝倒型的症状最为常见,也最危险。病害发展迅速,危害严重,常常从发病中心向四周扩展,几天之内即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甚至使育苗失败。 幼苗立枯型 发生在 苗茎木质化以后。病菌自幼嫩的根部侵入,造成根皮腐烂,病苗直立干枯,但不倒伏,呈立枯型。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播种或催芽前,种子应在 0.5% 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播种前的土壤消毒A 福尔马林:泼灌50100倍福尔马林液B 选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中的任一种为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