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_第1页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_第2页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_第3页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_第4页
第四章-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四章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第一节稀缺性第二节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第三节资源稀缺性的度量第四节缓解资源环境稀缺新的途径 第一节稀缺性 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 欲望无限 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 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可以耗尽的 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大小无关 而是指在给定的时期内 与需要相比较 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异同 资源稀缺是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 是引起资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 是指一般的 所有的资源而言 资源短缺则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 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联系 一般而言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稀缺的相对性 稀缺的绝对性 稀缺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他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 稀缺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共同属性 西方经济学曾有 生产资源 和 自由资源之分 稀缺的差异性 在不同地区 作为资源总体或某种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是不一样的 稀缺的差异性是由客观地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稀缺的瞬变性 在供给或需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由于供给和需求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 第二节环境资源的稀缺性 一 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二 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三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凸显 经济学思想发展简络 一 早期的经济思想 BC11C 15C末二 重商主义 萌芽时期 15C末 17C中三 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 17C后四 重农学派 18C50年代 70年代五 建立较为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 1776 六 古典经济学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2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9C初 1 继续发展和完善 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2 篡改和歪曲 庸俗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七 边际学派 19C中末期1 边际学派第一代 19C70年代 杰文斯 门格尔 瓦尔拉斯2 边际学派第二代 1890年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八 完善时期 修改和补充 20C 30年代1 垄断问题 不完全竞争市场张伯伦等 1933 2 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通论 1936 3 序数效用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希克斯 价值与资本 1939 九 新的发展 20C中期至今1 后凯恩斯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萨谬尔森 新剑桥学派2 凯恩斯反对派 新制度学派 新自由主义 货币主义 预期学派 3 相对独立学派 熊彼特创新理论 等等4 空间经济学 克鲁格曼 一 古典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自19世纪以来 人口迅速增加与土地产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这一矛盾成为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或者说自然资源的稀缺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成为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 一 传统经济学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 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在 人口原理 一书中认为 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 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 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 就会导致灾难 抑制人口增长可以依靠战争 瘟疫 饥荒等手段 1 绝对稀缺论和相对稀缺论 相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 李嘉图 在自然资源的产出问题上 李嘉图不同于马尔萨斯的主要地方是他看到了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增长的积极作用 技术与资源稀缺可以进行一定替代 但是李嘉图没有看到 技术也可以是破坏环境的原因 2 约翰 穆勒的静态经济学与自然和谐论思想 穆勒提出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 他认为 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 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 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 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 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从这以后环境问题正式纳入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中 约翰 穆勒 1806 1873 英国心理学家 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二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 资源绝对稀缺性 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 环境质量是不变的 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 只有当资源达到极限时 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 一旦这一情况发生 所有自然资源存量都已得到利用 边际费用增加 人类社会在资源替代方面无能为力 经济发展就会在没有任何调整机会的情况下突然停滞 第二种观点 资源相对稀缺性 资源质量是变化的 当资源被消耗时 质量下降 稀缺性就上升 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 当物理性稀缺资源以价格变化的形式反映出相对稀缺性时 经济系统就会自动寻求某种资源来替代这一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 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 也就是说 不断上升的相对成本会刺激技术进步 导致经济质量更优的替代性资源出现 从总体上看 传统经济学家研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的长期影响持乐观态度 他们将环境功能分为生产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 威廉姆指出 从长期来讲 人们可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靠 不存在任何长期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资源稀缺问题 二 环境资源稀缺概念的扩展 环境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显现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也是研究环境资源产权的原因 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 环境资源是外生的 可以无限供给的 不存在稀缺性的资源 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过程 不进入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 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出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 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已经不能成立 传统经济理论研究仅仅考虑了自然资源作为工业原材料和能源的功能 忽略了作为环境容纳污染物和提供生存服务的功能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 稀缺的环境和自然自然资源具有三种重要的经济功能 提供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能源 包括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资源 可以吸收 容纳 降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一功能常具有公共物品特征 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服务 包括生产过程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直接物理交换和福利效益 三 环境资源稀缺性的凸显 一 环境资源稀缺性凸显的成因及表现 随着人口增加 经济增长 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当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接近或超越环境承载力的极限时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迅速显现 过去由于环境资源没有进入经济系统的分析过程 导致各种技术创新都是朝着怎样利用更多的环境资源来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方向发展 节约环境资源以及提高环境资源供给效率的技术创新没有显现市场需求 资源环境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对于可再生资源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稀缺程度都上升 二 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环境资源稀缺性问题 寂静的春天 1962 增长的极限 1968 人类环境宣言 1972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3 地球宪章 21世纪议程 1992 京都议定书 1997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约翰内斯堡宣言 2002 巴黎协定 2015 自20世纪50年代起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带来了资源耗竭严重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而这又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人口 资源与环境等人类发展历史中从未有过的世界性问题 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中之重 因此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也成为历史之必然 1972年6月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以环境为中心议题的全球会议 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可持续发的概念并筹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通过了 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21世纪议程 1992年6月 李鹏总理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南非总统姆贝基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迎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仪式上与一名儿童拥抱 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在大会上发言 以 拯救地球 重在行动 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在约翰内斯堡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这是继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之后 联合国举办的关于全球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国际会议 也是迄今为止在非洲大陆召开的最大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在通过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约翰内斯堡宣言 等文件后于9月4日闭幕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又称 里约 20 峰会 作为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后 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 高级别会议 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 战胜贫困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的讲话 一般都是通过物理度量和经济度量两方面来进行 第三节资源稀缺的度量 物理学指标 经济学指标 开采成本 稀缺租金 资源产品价格 一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物理度量 physicalmeasure 通常是通过储量 reserves 分析进行 物理储量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 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考察 一 储量的类型1 已确定资源 identifiedresources 2 已计量资源 measuredresources 3 已指明资源 indicatedresources 4 推断的资源 inferredresources 5 推测资源 speculativeresources 6 未发现资源 undiscoveredresources 7 假设资源 hypotheticalresources 经济的 次经济的 副边缘的 已计量的 已显示的 推断的 推测的 假设的 已确定的 未发现的 地质确定性 经济可行性 次边缘的 已指明的 储量 资源总量 整个的长方形表示资源总量 自右至左表示地质学上的确定性和工程上的测量结果逐渐增大 资源的地点 质量 数量越来越清楚 自下而上表示经济可行性逐渐增大 所以 资源储量应当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 开采的经济可行性以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几方面来考察 二 资源稀缺物理度量的方法尽管储量指标本身可直接衡量一种资源的稀缺程度 但更多情况下是用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储量用量比 来表示S0 R0 Y 年 其中 So是当前的储量 t Ro是资源当前一年的开采量或利用量 t 年 因而储量用量比就是该资源储量以当前的利用量预期的利用年限 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今后每年资源利用量不是一个常数 更多的情况下是递增的 在这种情况下 储量耗竭的年限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如果利用量 消耗量 每年递增R 如果R大于0 其它条件不变 储量耗尽的时间T将会缩短 当然 年利用量增加的同时 资源的储量可能会会随着增加 有时 储量的增长的幅度甚至可能超过利用量的增长速度 动态耗竭年限指标 世界石油储量用量比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 而在1950年 有人曾用储量用量比指标预测22年后全世界石油就要耗竭 经济就要停滞 但事实并非如此 到了1972年 世界石油不仅未被耗尽 反而由于新的储量被大量发现 储量用量比变得更大 这就证明了由于技术进步和开采能力的提高 储量的边界向外扩展了 二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概念指借助一套经济指标来考察资源的相对稀缺状况 指标资源产品价格开采成本稀缺租金 资源产品价格概念 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有两种 资源产品价格或实际价格资源产品价格的变化特点 如果资源产品价格处于长期上涨 表明该资源稀缺在增长 许多可耗尽资源产品价格一般遵循 U 形轨道变化 现实生活中 不是所有的资源产品价格都有上涨的趋势 有的价格趋于稳定状况 资源开发成本资源开发成本 指在资源开发中所形成的成本和费用 特点 矿山的长远看 资源开发成本会随生产规模的增加 矿种的品位降低 而增加成本 一般地 资源开发成本越高 表明资源越稀缺 矿产资源开发成本的高低 能反映矿产资源的稀缺程度土地开发成本的提高也反映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稀缺 稀缺租金概念 指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 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租金 举例 林业经济学家L C Irland 1974 提出一个例子 从国内战争至1900年的时间里原木 timber 价格上涨而木材 lumber 价格却保持稳定 其最大的原因运费的下降和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 用木材价格来衡量原木的稀缺性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原木稀缺性反映在上涨的原木价格上 但却被不断下降的运费和加工成本所掩盖而得不到体现 只有原木的稀缺租金才能正确地表示出原木的稀缺性 第四节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1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发现新的资源储量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新储量发现的效率 这些技术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