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5)答案.doc_第1页
试题集(5)答案.doc_第2页
试题集(5)答案.doc_第3页
试题集(5)答案.doc_第4页
试题集(5)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答案:1.失语症的分类?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传统上根据语言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目前国内常用的汉浯失语症分类法是:(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 病灶都在外侧裂周围区,共同特点是均有复述障碍。包括:1)Broca失语:2)Wernicke,失语,3)传导性失语。(2)经皮质阻上失语 病灶位于分水岭区,又称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共同特点是复述相对保留。包括: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3)完全性失语(4)命名性失语(5)皮质下失语综合征:包括丘脑性失语:底节性失语。(少见,从略)2.颅内高压的的眼底表现?(1)双侧视乳头水肿(2)视乳头水肿表现为充血、边界模糊或有渗出,视乳头隆起可大于2个屈光度(3)视网膜静脉淤血,视网膜可见点状出血3.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类型及特点?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muclear ophthalmoplegia) 是眼球协同运动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与其联系纤维内侧纵束(MLF)病变所致。MLF连接一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与对侧外展神经核,使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病变引起眼球协同运动障碍。年轻人或双侧病变常为多发性硬化,年老患者或单侧病变多为腔隙性梗死,罕见病因为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延髓空洞症和Wemicke脑病等。 (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以外展(伴眼震),但双眼球会聚正常。为MLF上行纤维受损。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为MLF下行纤维受损。(3)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桥脑尾端被盖部病变侵犯PPRF,引起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若同时累及对侧已交叉的MLF上行纤维,使同侧眼球也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以外展(伴眼震)。4.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鉴别要点见表:临床特点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眩晕的特点突发,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长,较周围性眩晕轻发作与体位关系头位或体位改变可加重,闭目不减轻与改变头位或体位无关,闭目减轻眼球震颤水平性或旋转性,无垂直性,向健侧注视时眼震加重眼震粗大和持续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向一侧倾斜自主神经症状明显,伴恶心、呕吐、出汗等不明显耳鸣和听力下降有无脑损害表现无可有,如脑神经损害、瘫痪等病变前庭器官病变,如内耳眩晕症、迷路炎、中耳炎和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核及中枢联络径路病变,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干及第四脑室肿瘤,听神经瘤,颅内高压症和癫痫等5.躯体感觉障碍分哪些形式,其特点是什么?感觉障碍有以下类型:(1)末梢型:以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套样。(2)神经干型(周围神经型):以某一神经支配感觉区障碍为特点。(3)后根型: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按神经根分布特点。(4)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5)前连合型: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6)传导束型:单侧脊髓损害时,受损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双侧脊髓损害时,损害平面以下痛温觉、深感觉障碍。(7)交叉型:脑干病变导致一侧面部、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或缺失。(8)偏身型:病变对侧面部、肢体感觉障碍。(9)单肢型:感觉皮层病变导致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可伴皮层复合觉障碍。6.神经源性肌萎缩与肌源性肌萎缩区别有哪些? (1)神经源性肌萎缩是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 脊髓前角细胞和延髓运动神经核病变:肢体节段性分布的肌萎缩,可对称或不对称。肌力减低、腱反射减弱和肌束震颤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无感觉障碍。延髓运动核病变则可引起延髓麻痹、舌肌萎缩与束颤;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或高大运动单位电位。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数目减少、变细、部分变性,细胞核集中,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常见于急性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腰骶髓外伤等。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常伴支配区腱反射消失、感觉障碍,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有相应改变。常见于GuillainBarre综合征、遗传性多发性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及外伤等。(2)肌源性肌萎缩是肌肉病变所致。肌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多为近端型(骨盆带、肩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有肌无力,但无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血清酶如肌酸磷酸激酶(CK)等不同程度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可见病肌的肌纤维肿胀破坏,横纹消失,空泡形成,核聚集中央,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肌炎肌纤维坏死、变性,细胞核变大,炎症细胞浸润等。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炎等。7.步态异常类型有哪些?常见于何种疾病?(1) 痉挛性偏瘫步态:常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2) 痉挛性截瘫步态:常见于脊髓炎、脊髓外伤等。 (3)失用步态: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4)小步态:见于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 (5)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 (6)醉酒步态:见于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 (7)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见于小脑蚓部和半球病变。 (8)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见于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硬化、脊髓痨和感觉神经病等。(9)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腓骨肌萎缩症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等。 (10)肌病步态:(鸭步)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 (11)癔病步态:可表现奇形怪状的步态,下肢肌力虽佳,但不能支撑体重,向各个方向摇摆而似欲跌倒,搀扶行走时步态拖曳,但罕有跌倒致伤者。见于心因性疾病。8.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cerebellar ataxia)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1)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癌变引起躯干共济失凋,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2)随意运动协调障碍(incoordination):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dysmetria)和意向性震颤(intention tremor),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asynergia),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3)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down-beat)眼震、反弹性眼震等。(5)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9.简述基底神经节构成及损害后临床表现?(1)基底神经节结构:基底神经节主要结构是纹状体,其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尾状核与壳核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又称旧纹状体。(2)其损害临床会出现两种症状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症群如肌强制、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加症群如静止性震颤、舞蹈症、手足徐动、偏身投掷运动等。10.腰椎穿刺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腰椎穿刺(1umbar puncture)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各种脑膜炎和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脱髓鞘疾病、颅内转移瘤、脊髓病变、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脊髓压迫症的诊断性穿刺(diagnostic puncture)可注人造影剂观察蛛网膜下腔梗阻情况;治疗性穿刺(therapeutic puncture)可行鞘内药物注射。禁忌证:颅内压增高和明显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肿瘤;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血小板50 X 109L者。11.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什么?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1)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痔;危及生命。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发生轴索变性可见肌萎缩。(3)感觉主诉通常不如运动症状明显,但较常见,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但无客观感觉障碍。(4)少数患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可为首发症状,常见双侧面神经瘫,其次为球麻痹,数日内必然会出现肢体瘫痪。(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较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出汗增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肺功能受损、暂时性尿潴留、麻痹型肠梗阻等。(6)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一般在起病2周后出现。12.慢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常见于何种疾病(举例:3种疾病)?慢性脊髓压迫症:病情缓慢进展,早期症状体征可不明显。通常可分为三期: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1)神经根症状:表现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病变刺激后根分布区引起自发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根症状可由一侧、间歇性转变为两侧、持续性。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判定病变水平很有价值。(2)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产生对侧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由于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压产生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晚期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3)运动障碍:一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出现病理征。双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4)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腱反射亢进、腹壁和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5)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留和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圆锥、马尾病变出现尿便失禁。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及脱屑。(6)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如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1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治疗原则是什么?急性期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民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14.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征怎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腔隙性脑梗塞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多在内囊基底节区、皮质下白质、脑干、小脑。形态表现为单个或多数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受累为微动脉,强化及血管造影正常。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可导致腔隙性梗死;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高凝状态等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15.蛛网膜下降出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急性期有哪些重要合并症?病因:粟粒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导致的梭状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血液病及凝血障碍疾病。抗凝治疗。其它:血管炎、瘤卒中等急性期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并发脑实质出血。急性、亚急性脑积水癫痫发作。16.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1)病理改变:目前认为两者病理改变相似,脱髓鞘性改变,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2)病变部位:视神经脊髓炎病变主要在视神经和脊髓,而多发性硬化则以大脑白质、脑室周围、脑干、小脑为主。(3)病程:视神经脊髓炎为单项病程,也可以呈复发病程,而多发性硬化则复发缓解病程。(4)临床表现:视神经脊髓炎以视力和脊髓损害为主,多发性硬化表现为大脑、脑干、小脑损害症状,临床多样。17.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有4方面标准即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症状标准,以下症状中至少2项,1)反复出现的语言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语言不连贯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或其它荒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