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新高考】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点集训训练一一词多义1下列对加点词“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b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奉养d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使安定2下列对加点词“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 凶恶,暴虐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暴躁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暴露,此处意为“冒着”3下列对加点词“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路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c于是废先王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谈论4下列对加点词“相”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互相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察看,仔细看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辅佐d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5下列加点词与“及说备使抚表众”中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公输盘不说b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是说也,人常疑之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6下列加点词与“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中的“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遂与秦王会黾池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训练二通假字1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晏子治东阿)a bc d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a bc d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君子生非异也c孝子不匮,永锡尔类d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 通“暮”,晚b某所,而母立于兹 连词,无通假c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通“汝”,人称代词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解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恩惠,名词c赢粮而景从 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加倍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通“现”,呈现,露出来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通“娶”,娶妻d是谁之过与 通“欤”,呢。疑问语气词训练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用b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出给人看c老大嫁作商人妇 排名第一的人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爱b暮去朝来颜色故 面容、脸色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指父母兄弟等亲属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陌生人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 崤山以东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此写作d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 充任职位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不寻常,意外c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日的天空d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即春天和秋天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指品德低下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远大抱负的人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审谛之,短小,黑赤色。(促织)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a bc d训练四词类活用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合而响应 d道芷阳间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 b侣鱼虾而友麋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群聚而笑之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训练五知能演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洪迈容斋随笔)(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乐毅为燕破齐 b或谗之昭王曰c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d遣使立毅为齐王(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南面而王耳”的“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b今楚(指项羽)强以威王此三人(三个秦降将,章邯等),秦民莫爱也。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韩信)之自王乎?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开b去我飞亡 前往c痛吾两主使不通 让d叩头受罪大王 惩罚(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b.c.d.(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道飞其鹄 名词活用作动词b造诈成辞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出而饮之 使动用法d财倍鹄在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 几:通“冀”,希望(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b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c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专题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训练一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_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某所,而母立于兹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掠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注释】吊:慰问丧家或遭遇不幸者。道:从,由。要:要挟。间:离间。首鼠:踌躇,进退不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释其俘而吊其民a而言于王曰b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c掠其妇人而夺其财 d齐将士久欲掠而惮禁训练二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和用法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姜氏何厌之有b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而又何羡乎d何竟日默默在此3下列文段中加点字“何”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a徐公何能及君也何可胜道也哉b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 其所据何为?c情之误,何其大也 然何人能忘情耶d何以除此弊 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训练三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乎”的意义和用法。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相与枕藉乎舟中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训练四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乃”的意义和用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训练五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其”的意义和用法。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训练六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且”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_训练七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若”的意义和用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训练八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所”的意义和用法。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b.c.d.训练九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为”的意义和用法。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b.c.d.训练十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焉”的意义和用法。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墨子鲁问)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_2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若此,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傲,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焉”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于是余有叹焉b未料有伏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骄而轻敌若此,焉能不败 非再至,焉知其若此d万军于之何加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训练十一也1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汤之问棘也是已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训练十二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险以远则不至之怯,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以吾之容现于当衢b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c弃险以远则不敢至之怯 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d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故自当以书卷为伴训练十三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因”的意义和用法。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 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b且不因旧制 因守冢至前拜祭c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 因其有非常之量d其常因人不备 因势击破之训练十四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于”的意义和用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而耻学于师(师说)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誉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黄鸟于飞,差池其羽 然于吾等,则久别矣b其鸣之美则倍于昔 吾乡之美誉于四方c世人皆欲老于吾乡 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d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 此乃多人言于我也训练十五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的意义和用法。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朝过夕改,君子与之。然今人与古人孰智,庙堂与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然今人与古人孰智 当与秦相较c庙堂与坊间之识 与风水相吞吐d与清廉之君子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训练十六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则”的意义和用法。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训练十七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者”的意义和用法。而记游者甚众(游褒禅山记)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a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c言之,貌若甚戚者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客有吹洞箫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训练十八之1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唐僧不之应。其独往,其待之与?均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一僧欲之南海然汝之言亦过矣b唐僧不之应其待之与c均之二策此何难之有d夸之于唐僧汝之百折不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小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除:任命b制可其奏 制:制止c俾俊秀入学宫 俾:使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b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往往腾谤于朝c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7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_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_(2)从整顿官员与大兴教育两个方面分别说明韩镛“优于治郡”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_专题十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训练一课内过关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1肇锡余以嘉名()2为仲卿母所遣()3但闻悲鸟号古木()4秦人不暇自哀()5戍卒叫,函谷举()6击空明兮溯流光()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8客有吹洞箫者()9其制稍异于前()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无乃尔是过与()1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3树之以桑()14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16以为轮()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9陈利兵而谁何()20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2不拘于时()2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9沛公欲王关中()30具告以事()31大王来何操()32吾属今为之虏矣()33而刘夙婴疾病()34姜氏何厌之有()训练二特殊句式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b庭中始为篱。c灭六国者六国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弗之怠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城中皆不之觉 b唯余马首是瞻 c惟利是图 d马之千里者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为人五,为窗八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客有吹洞萧者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也相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7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b/c/ d/8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9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d信而见疑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_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3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释】梅直讲:即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主张b故天下莫能容 接受c非亲旧为之请属 属于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依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 d.3下列各句中与“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c游于赤壁之下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十分的快乐。b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仅凭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c因为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苏轼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所以录取了苏轼。d苏轼认为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离婚债务逃避责任追究与赔偿标准协议书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商务宾馆客房租赁及健身娱乐一体化服务协议
- 2025年工业废气排放达标与治理技术实施合同
- 2025年学历类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领导科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度高端酒店节能改造与能源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学历类自考金融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质量管理学-古代汉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进出口企业不可撤销信用证风险控制管理合同
- 2025年个人教育贷款担保合同范本及实施细则
- 2025山西吕梁文水县公办幼儿园幼儿业务辅助人员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中医学专业知识试卷(精神科)
-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运营管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很全很标准)
- 2025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2025公需课课程)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高血压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 一号检察建议主要内容
- 简单二人合伙协议书范本
- ASTM E155标准图谱(数码照片—卷Ⅰ铝合金)(课堂PPT)
- 合同转让三方协议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