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6.doc_第1页
《短文两篇》教案6.doc_第2页
《短文两篇》教案6.doc_第3页
《短文两篇》教案6.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教案章、节第五单元课时第 2 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 导入新课: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两则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掘未知世界的秘密,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三、 翻译,整体感悟1、四人小组讨论、翻译,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2、教师在多媒体出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昔者:从前。 地维绝:维:绳子。 绝:断。水潦(l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颛顼(zhun)(x):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触:撞击。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教师可以侧重指导学生注意实词的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文言文中词语省略的现象,争取达到不看注释能正确解释和翻译。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4、学生反复读课文,当堂背诵课文。四、 探究,加深理解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教学过程教师复备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归纳。参考答案:(1)“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2)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