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doc_第1页
【同步练习】《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doc_第2页
【同步练习】《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doc_第3页
【同步练习】《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同步练习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选择题1. 20世纪的某一天,莫斯科20万人举行经政府批准的游行和集会,打出了“不要独裁者”“要把多党制写进苏联宪法”等标语口号。该游行发生在(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2.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完全解体A. B. C. D.3.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表达出对苏联解体的惋惜之情。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4. “八一九事件”后,掌握苏联国家大权的是( )A.戈尔巴乔夫B.叶利钦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道: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什么(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6.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7.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说: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与上述信息最符合的一个主题应该是( )A.美国竞选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 ( )社会主义的失败 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识图分析题A. B. C. D.9.下面是苏俄(苏联)历史上四位著名的领导人的照片:请回答:(1)概括指出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各自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2)从他们的探索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和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题干、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多党制”,判断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因为他在改革中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故本题选D。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比较能力。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未见预期效果然后又转到政治领域进行改革。1991年8月19日,由部分苏联高级领导人发动了旨在挽救苏联解体的“八一九事件”,没有成功,反倒加剧了苏联的解体。故选D项。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1年8月19日,由苏联高级领导人发动了旨在挽救苏联解体的 “八一九事件”,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最后失败了。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5.【解析】选A。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91年”“克里姆林宫”“红旗悄然落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苏联解体。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苏联解体,不仅是指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名称改变,共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B、D三项都是表层现象,C项才是问题的实质,要注意透过现象看问题的实质。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国家名称可以判断是东欧国家, 东欧国家的“变化”是指东欧剧变。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到重大挫折,但不是失败。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结合,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发展,也说明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识读图片,结合他们的探索活动回答第(1)题,注意语言的概括性。第(2)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创建了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模式阻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经济、政治改革措施。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经济发展每况愈下,政治体制发生急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