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讲授.doc_第1页
《记承天诗夜游》讲授.doc_第2页
《记承天诗夜游》讲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探究新知(一)了解作者。(优课书包平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文忠公”。写作背景(略写)(二)引导生观赏承天寺图片(书包平台),引起生阅读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跟着范读视频自读课文。(书包平台)2、以小组为单位,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屏幕显示:朗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的情感。)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后请大家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以此提高同学的听读水平。师总结,提示一些句子的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疏通文意1、译读全文,小组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课前布置预习: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出疑难字词)2、全班交流质疑。(五)精读课文1、小组讨论:(屏幕显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答案:1、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苏轼朋友很多,为什么偏偏去找张怀民?(因为他们都被贬黄州,都有着高洁的志趣,且志同道合。)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重点研读写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屏幕显示:)此句写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屏幕显示)(1)品意境:(屏幕显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品修辞: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更改变了原意。)(3)在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找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充满诗意的话描述这月色,并引导生展开想象再现其中的画面。3、阅读最后一句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文章的景物描写和写作背景,思考讨论:此时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后得出:清幽,豁达、乐观等。)4、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生活状况如何吗?优课书包平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生1: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生2: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5、讨论: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与实际相符吗?师: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讨论,师总结: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6、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苏轼“闲”的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3:“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赏月。4:写月色的句子最能体现他的“闲”。) 总结:这“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那究竟是什么意思?(清闲、闲适、闲情逸致)7、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绪?(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8、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诱人的月色,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 ,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知人论世,还要根据文章作者用心灵所拍摄的照片,缘景析情。(板书缘景析情)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这空明的月光更是人的心境,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更是从闲人的心中氤氲而来。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板书闲人豁达)【小结提升】小结: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