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20051129-C_new.doc_第1页
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20051129-C_new.doc_第2页
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20051129-C_new.doc_第3页
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20051129-C_new.doc_第4页
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20051129-C_new.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128模使用对象工程师/合作方工程师/用户产品版本5K及其以上版本编写部门固网技术支持部资料版本V1.2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拟 制:徐尧日 期:2005-11-14审 核:曹令俊 李平 段斌 刘泓晖 周波日 期:200-11-23审 核:曹令俊 李平 段斌日 期:2005-11-28批 准:日 期: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操作指导书V1.2文档密级:内部公开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2005-11-14V1.0初稿完成徐尧2005-11-24V1.1根据第一次评审意见修改徐尧2005-11-29V1.2根据第二次评审意见修改徐尧目 录第1章 应急工作站简介11.1 应急工作站简介1第2章 操作系统安装设置22.1 安装操作系统及设置相应参数22.1.1 安装Windows NT Server (或Workstation) 4.0和Windows NT Service Pack 5,并设置NT自动登录,页面文件大小等信息。22.1.2 硬盘分区(此步也可在安装Windows NT时进行)。22.1.3 安装并设置网卡。22.1.4 安装Internet Explorer 4.01。2第3章 SQL SERVER数据库安装设置33.1 安装开始33.2 SQL SERVER安装类型设置43.3 字符集与排序方式选择53.4 SQL 服务帐号登录方式选择5第4章 C&C08软件安装设置74.1 选择安装类型74.2 选择安装目录84.3 设置超级用户信息94.4 设置局名104.5 设置局点容量114.6 设置交换机数据存放位置124.7 设置超级工作站154.8 设置登陆SQL SERVER的Server Name与密码154.9 设置应急工作站同步目录164.10 设置连接话单服务器参数17第5章 DAO安装19第6章 SMIRROR设置216.1 SMIRROR的安装216.2 设置同步目录216.3 设置数据备份时间周期226.4 自动备份程序卸载23第7章 应急工作站安装检查24关键词:安装 恢复 应急工作站 SQL SMIRROR 摘 要:本文详细描述了128模应急工作站安装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SMIRROR的配置,以指导维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缩略语清单: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 后台管理模块参考资料清单:第1章 应急工作站简介1.1 应急工作站简介BAM是终端系统与交换机的联系点,并存放话单、统计数据等各种重要数据,是交换机的关键模块。BAM系统软件、Windows NT 平台系统软件或者BAM服务器硬件本身都有可能由于某些不可抗力或者某些无法预知的事故而遭到破坏,导致BAM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无法运行。为防患于未然,要求BAM有应急工作站备用。C&C08交换机的BAM系统提供一套应急工作站软件。 应急工作站上安装应急工作站软件,该软件可通过网络自动同步(备份)BAM服务器的数据内容(缺省值为四小时发起一次同步活动)。当BAM服务器停止工作后,应立即在应急工作站上利用这些备份数据恢复BAM数据库,用应急工作站暂时代替BAM服务器工作;待BAM服务器故障恢复后,再切换恢复到原来的工作模式。应急工作站的硬件与普通工作站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系统软件配置上。应急工作站应该安装Windows NT Server 4.0或Windows 2000 (或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以上,提倡安装Windows NT Server)和MS SQL Server 7.0以上。应急工作站的硬件需求:CPU:Pentium II 300MHz或以上;内存:128M;硬盘剩余空间:4G;网卡: 10/100Mbps。应急工作站一般需要现场安装。实际安装时,既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安装应急工作站软件,也可以将一台普通工作站改装成应急工作站。普通工作站中一般已经安装了Windows 9X操作系统,因此改装时需要重新安装为Windows NT 4.0或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本文以Windows NT 4.0为例进行说明,Windows 2000系统操作类似。安装应急工作站前,应准备好以下软件的安装盘或安装程序: (1) Windows NT 4.0中文版 (2) Windows NT Service Pack 5 (3) MS SQL Server 7.0 (4) C&C08 管理系统第2章 操作系统安装设置2.1 安装操作系统及设置相应参数2.1.1 安装Windows NT Server (或Workstation) 4.0和Windows NT Service Pack 5,并设置NT自动登录,页面文件大小等信息。2.1.2 硬盘分区(此步也可在安装Windows NT时进行)。2.1.3 安装并设置网卡。2.1.4 安装Internet Explorer 4.01。注:具体操作参照Windwos NT 4.0相关安装指导书。2.1.5 安装Windows NT Server4.0中文版利用安装光盘安装 Windows NT Server 4.0的步骤如下:(1) 将Windows NT Server 4.0安装光盘插入光驱,重新启动服务器。系统将自动进入Widnows NT安装程序;(2) 在屏幕上出现“Setup is inspect your server”时,按下键;(3) 系统提示“安装程序检测到大容量存储设备”,允许用户指定附加设备驱动;(4) 按键指定 SCSI 驱动程序。选择“其他”,插入SCSI卡驱动程序软盘(该软盘的制作参见“1.4创建驱动软盘”),选择“Adaptec AHA-294x U2/295x U2/AIC-789x PCI Ultra2 SCSI Controller(NT 4.0)”;(5) 再按键,指定 RAID 驱动程序。选择“其他”,插入RAID卡驱动程序软盘(该软盘的制作参见“1.4创建驱动软盘”),选择“IBM Netfinity ServeRAID 4M/4L Controller (NT 4.0)”;(6) 按键继续安装,按提示换盘;(7) 将光盘插入驱动器中,按 键继续。 跳出版权提示,按键和键,接受协议;(8) 当显示检测出的硬件信息时,确认计算机为:MPS Multiprocessor PC;(9) 选中硬盘上的未分区空间,按键创建新的磁盘分区,并修改新的创建磁盘分区大小为:4096,再按键继续。此时也可继续创建D、E、F几个磁盘分区;(10) 选择该分区为NT的安装路径;(11) 选择“使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此磁盘分区”,按键开始格式化硬盘;(12) 格式化完成后安装程序将提示选择Windows NT 安装位置,按键选择默认值(C:WINNT);(13) 按键允许安装程序检测硬盘;(14) 检测完硬盘后,安装程序开始复制文件,复制完成后,取出软盘、光盘,按键重启计算机;(15) 安装程序将引导计算机两次,第二次引导后安装程序将进入Windows 窗口界面;(16) 按提示插入NT光盘, 单击确定,再单击,收集有关计算机信息;(17)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名称(M):huawei,组织(O):CC08,然后单击;(18)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NT注册码,例如:311-0327126(该注册码在安装入门手册的封面上或者安装光盘的包装盒上可以找到),然后单击;(19)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每个服务器有10个同时连接”,然后单击;(20) 输入计算机名称(M):BAM ;(21) 选择“独立的服务器(S)”;(22) 输入管理员帐号,不设置密码,然后单击(注意:此密码在登录Windows NT操作系统时会用到。你可以为管理员帐号设置密码,但必须注意备份,以免遗忘);(23)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否,不创建紧急修复磁盘”,然后单击;(24) 选取组件时直接单击;(25) 单击,安装网络;(26)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单击;(27) 不选“安装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然后单击;(28) 在弹出安装网络适配器界面时, 单击“从列表中选择”,然后单击;(29) 在适配器列表中选择“AMD Pcnet Ethernet 系列卡”,添加网卡的驱动程序(此时安装的是集成网卡,用于BAM与客户端的通信);(30) 选择“TCP/IP协议”, 不选“Nwlink IPX/SPX兼容传输”, 然后单击;(31) 在“网络服务”中选择全部选项后单击;(32) 单击,安装默认的选定组件;(33) 当弹出“安装TCP/IP”框时,单击(默认),不使用DHCP协议;(34) 按机房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方案设置网卡IP地址;(35) 单击,选择“显示绑定属于:所有的服务”;(36) 单击,启动网络;(37) 在弹出框中直接单击,单击“完成”;(38) 当弹出时区选择时,单击“关闭”;(39) 单击,以默认值设置显示器;(40) 安装程序复制完文件后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R)”,Windows NT安装完毕;(41) 重启后安装显卡驱动程序。& 说明:l 可以在Windows NT安装完成后再安装网络,这时第25步选择不安装网络。在Windows NT安装完成后,首先安装网卡,然后设置服务并绑定。参见“2.4 安装网卡”。l 如果使用联机计费,或从BAM直接出联机计费接口与话单服务器连接,而且不使用第三方的FTP软件,则BAM服务器上需要安装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服务。可以在第27步时选择“安装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按照提示安装IIS服务。也可以在Windows NT安装完成后再安装IIS服务。方法是: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网络”,出现网络属性界面。在界面中点击标签“服务”,然后单击“添加”按钮,选择“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服务,按照提示进行安装。l 需要注意的是,IIS必须在安装SQL Server之前安装,否则会导致SQL Server无法启动。2.1.6 1.2.2 安装Windows NT Service Pack5启动到Windows NT运行界面,安装WindowsNT Service Pack 5,步骤如下:(1) 将Windows NT Service Pack5 光盘插入驱动器,运行光盘上的SP5I386CHS文件;(2) 选中“接受许可协议.”,但不选“备份必需的文件.”,然后单击“Install(I)”按钮开始Windows NT Service Pack5的安装;(3) 安装程序开始复制文件,安装完毕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按键系统重新启动。& 说明:随机附带的NT Service Pack的版本可能会不同,建议使用Service Pack5或以上版本。2.1.7 1.2.3 安装Internet ExplorerNT Service Pack5的光盘上找到Internet Explorer的安装目录,运行IE5SETUP.EXE,开始进行安装,按缺省设置安装完成即可。 第3章 SQL SERVER数据库安装设置下文描述了SQL SERVER安装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3.1 安装开始插入SQL 的安装盘后,在屏幕上出现如下提示,见图3-1:图3-1此时选择“Install SQL Server 7.0 Components”选项。单击后会出现如下提示,见图3-2:图3-2此时选择“Desktop Edtion”,单击后系统就进入了安装流程。3.2 SQL SERVER安装类型设置在安装流程的第一步骤就是“Setup Type”设置安装类型。在此步骤中,安装类型一定要选择自定义安装,见图3-3:图3-3同时设置好程序文件所在的目录为D:MSSQL和数据所在的目录为E:MSSQL之后就可以单击“Next”进行下一步骤。3.3 字符集与排序方式选择此时进入了字符集与排序方式选择,选择字符集为:936 Chinese(Simplified),排序方式选择:Binary order。见图3-4。图3-43.4 SQL 服务帐号登录方式选择此时进入SQL登录帐号方式选择,不用修改默认方式,直接选择Next即可。见图3-5。图3-5后面还有一些界面,由于不涉及到任何设置了,直接下一步或确定即可完成安装。第4章 C&C08软件安装设置在安装完成SQL SERVER后,就开始进行C&C08软件安装了,下文描述了安装过程中的几个需要说明的步骤,跳过了插入安装光盘的欢迎界面直接从选择安装类型开始介绍。4.1 选择安装类型在输入正确的用户信息后,安装程序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安装了合法的BAM系统,然后出现安装类型选择界面,Serial密码为CC08128(密码不区分大小写)。见图4-1。图4-1在选择安装类型时选择:C&C08 Switch Syste Emergency Resume Workstation。见图4-2。图4-24.2 选择安装目录此步骤时不用改变默认选项,直接Next即可。见图4-3、图4-4。图4-3图4-44.3 设置超级用户信息此步骤需要设置一个超级用户的密码,请记录好设置的超级用户密码,不要遗忘,进入CC08系统后可以修改。见图4-5。图4-54.4 设置局名此步骤设置局点名称,见图4-6。图4-64.5 设置局点容量此步骤设置局点最大用户线与中继线容量,以及数据库最大物理容量。容量配置主要配置开局时的用户线和中继线数,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当前的设置类型为普通局的情况下,用户线与中继线的一般配比为 81。程序会根据配置情况,自动计算系统所需的数据库容量。如果您觉得有必要调整数据库容量,请在相应栏内更改。为保证数据有效,充分利用数据空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建议您更改的最大幅度不要超过 500M;不能小于最小的数据库容量283M,否则系统无法进行初始化。见图4-7。图4-74.6 设置交换机数据存放位置此步骤设置交换机数据库存放位置,建议不要修改。见图4-8、图4-9、图4-10、图4-11。图4-8图4-9图4-10图4-114.7 设置超级工作站此步骤设置具备有超级权限工作站的IP地址。见图4-12。图4-124.8 设置登陆SQL SERVER的Server Name与密码此步骤设置交换机登陆SQL SERVER的Server Name与密码,建议不要修改。见图4-13。图4-134.9 设置应急工作站同步目录此步骤设置应急工作站同步BAM文件的相关参数,也可在安装时跳过此步骤,在安装完成后通过SMIRROR CONFIG设置。见图4-14。图4-144.10 设置连接话单服务器参数此步骤设置是否需要连接话单服务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见图4-15。图4-15经过上述步骤后,还会弹出几个确认窗口,确认后即可完成安装了。第5章 DAO安装DAO是一个数据访问开放接口,不安装此应用程序,C&C08软件不能使用。安装过程很简单,见图5-1、图5-2,确认后安装完成。图5-1图5-2第6章 SMIRROR设置在完成应急工作站的配置后,需配置应急工作站上的SMIRROR工具(自动备份工具),SMIRROR用于将BAM备份目录下的数据库备份和话单备份定时复制到工作站上,以便在BAM服务器出现硬盘故障时,不丢失重要数据,并能及时由工作站代替BAM运行。一般来说,在CC08交换机软件安装完成后,SMIRROR程序就自动注册了,并能正常运行。如果需要手工设置,请参见下文说明。6.1 SMIRROR的安装配置步骤如下(在DOS提示符下使用“smirror -?”可显示其使用帮助):1、在BAM服务器上执行下列命令,将目录复制工具安装到BAM服务器上:执行smirror regserver执行smirror -service执行net start smirror2、在应急工作站上执行下列命令,将目录复制工具安装到工作站上:smirror -configsmirror -servicenet start smirror安装完C&C08软件后,缺省SMIRROR服务应该正常启动,可以通过在控制面板-服务中找到smirror服务,查看该服务是否正常启动,如果正常启动则进行如下设置。6.2 设置同步目录在运行期间,应急工作站必须自动同步BAM服务器的数据内容。因此在安装应急工作站时,必须指定BAM服务器的机器名(或IP地址)、待同步的数据目录和应急工作站的存放目录。在“开始”“运行”窗口输入SMIRROR CONFIG即可出现配置界面,见图6-1。图6-1图中每个选项的含义如下:服务器名:指常规BAM服务器所在的NT机器名称或者IP地址。源路径:指需要同步数据的常规服务器机器上文件目录。目的路径:指应急工作站上的数据同步存放目录。为完成一台应急工作站的功能,需要至少指定二个数据同步目录:BAM上的系统数据备份目录(默认F:CC08)、话单文件数据存放目录(默认D:Bill)。6.3 设置数据备份时间周期应急工作站同步(备份)BAM服务器的话单和数据,默认备份时间周期为4小时。为了减少发生故障时的话单和数据丢失,目前要求将应急工作站备份周期设置为10分钟。设置方法如下(注意应急工作站和BAM服务器两端都要设置):(1) 在BAM服务器和应急工作站的D:CC08目录下找到“128bam.ini”文件。(2) 修改128bam.ini中mirror项的时间配置为:Period=10,Deadline=10,Timeout=5。其中:Period:为“定时周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